初代女神微信上道永别,“刘三姐”曾风靡东南亚

2023-02-25 13:53来源: 新民周刊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故事非常“本土”,却在海外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文 | 舍文

  2月21日晚,著名戏剧家魏明伦在朋友圈转发了著名表演艺术家黄婉秋的“绝笔信”,透露80岁的黄婉秋,目前处于“病危弥留”状态。

初代女神微信上道永别,“刘三姐”曾风靡东南亚

  魏明伦介绍,他与黄婉秋相识于1988年,当时他们都是全国政协委员。30多年来魏明伦与黄婉秋一直保持联系,逢年过节也都会在微信上互相问候。

  2月21日,魏明伦给黄婉秋分享一个有关魏明伦戏剧馆开馆的视频,没想到收到的回复竟是一封以黄婉秋口吻写下的“绝笔信”。

  这个消息让不少人大呼意外,因为前几年观众还经常能够在电视节目中看到黄婉秋的身影,老年的黄婉秋依然保持着漂亮的形象,并致力于推广刘三姐文化。

初代女神微信上道永别,“刘三姐”曾风靡东南亚

  黄婉秋是新中国第一代偶像,她不仅让内地观众着迷,电影《刘三姐》在香港、新加坡等地公映后,青春机智的刘三姐形象也曾在当地引起追星狂潮。黄婉秋曾遭遇坎坷,但后来又重新回到演艺事业中,回到观众的视野里。

初代女神微信上道永别,“刘三姐”曾风靡东南亚

  黄婉秋扮演的刘三姐形象和电影《刘三姐》中的歌曲组成的刘三姐IP,可能是中国人最熟悉的歌舞IP。

  歌手斯琴格日乐把《山歌好比春江水》改编成摇滚版,曾在2000年左右又大火了一把。

初代女神微信上道永别,“刘三姐”曾风靡东南亚

  今天的漓江旅游景区里,大型实景山水歌舞表演《印象.刘三姐》的演出中,仍然要响起:唱山歌呢,这边唱来那边合……

  靓丽+机智,一代人的女神

  1961年上映的《刘三姐》是一部山水音乐彩色电影,笔者作为八零后,虽然之前看到过一些电影片段,但从来没有完整看过电影。近日听闻黄婉秋弥留,找到原片观看,意外地觉得这部诞生于60年前的电影,竟然一点也不“土”。

  电影改编自广西民间关于刘三姐的传说,制作班底可以说是名家云集。

  编剧是乔羽,著名的词作家、剧作家,作品有《让我们荡起双桨》《人说山西好风光》《难忘今宵》等等,乔羽于2022年6月病逝。

  音乐出自曲作家雷振邦之手,代表作有《五朵金花》《冰山上的来客》等等。

  导演苏里,作品有《平原游击队》《红孩子》《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等。

初代女神微信上道永别,“刘三姐”曾风靡东南亚

初代女神微信上道永别,“刘三姐”曾风靡东南亚

初代女神微信上道永别,“刘三姐”曾风靡东南亚

  一群艺术家合作拍摄电影《刘三姐》,自然是自我要求颇高。电影一开场如中国水墨山水画一般的漓江画面,就透露出创作者们追求高雅境界的心气儿。

初代女神微信上道永别,“刘三姐”曾风靡东南亚

初代女神微信上道永别,“刘三姐”曾风靡东南亚

  再看人物的化妆、服装,虽然与今天的制作水平相比显得粗糙简陋,但因为女主角刘三姐的扮演者黄婉秋当时只有17岁,年轻的脸庞自带亮光,导演大胆地用了很多近景凸显这张生动的脸,让青春的气息似乎能突破银幕来到观众面前。

  《刘三姐》在内地上映后,引起轰动,电影成功地将黄婉秋打造为万众瞩目的明星。因为电影影响太大,如今大家说到民间传说中的刘三姐时脑子里只有黄婉秋的形象。

初代女神微信上道永别,“刘三姐”曾风靡东南亚

  黄婉秋当年原本是桂剧演员,《刘三姐》剧组到广西挑选演员时,她因为靓丽的形象而入选。初次接触电影,黄婉秋一开始也并不会演,伸手就是兰花指,被导演说"你这是拿瓜子啊"。黄婉秋回忆,刚开始演时笑不敢露牙齿,走路也拘谨,一点不像“刘三姐”。

  民间传说中的刘三姐勇敢正直,她聪明过人,自编自唱山歌,歌词都是反映穷苦人的愤懑,挖苦嘲笑“强权财主”。

初代女神微信上道永别,“刘三姐”曾风靡东南亚

  最后银幕上黄婉秋饰演的刘三姐,俏皮幽默而又勇敢善良,让观众感到自然而可信。

  当赏心悦目的风光、悦耳的歌曲和刘三姐清新的形象结合在一起,即便忽略故事内容,电影也值得欣赏。

  刘三姐旋风刮过东南亚

  刘三姐是一位民间传说中的壮族姑娘,穿着民族服装,故事非常“本土”。但就是这样一个本土故事,却在海外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初代女神微信上道永别,“刘三姐”曾风靡东南亚

  资料显示,电影《刘三姐》曾于1962年、1964年、1978年在香港有三次规模性的放映。1962年的首次公映持续了42天,票房超30万港元,为当时罕见。

  由于在香港市场上获得成功,东南亚的影业商人开始着手将《刘三姐》引入当地。后来电影在新加坡首轮放映长达7个月,广受欢迎。据新加坡学者考证,电影从1962年6月26日至1963年1月24日,共映968场,观众达50万人次,创下该地中西影片首轮放映纪录。

初代女神微信上道永别,“刘三姐”曾风靡东南亚

  有分析认为,电影《刘三姐》在东南亚受欢迎不仅因为当地观众被中国南方山水所吸引,还因为刘三姐反抗强权的故事,与当时当地人努力摆脱被殖民者身份的心理产生了共鸣。

  当时东南亚特殊的政治环境中,看《刘三姐》在一些国家被当做“反动”之举,不能上映的国家竟然有人专程跑到邻国去看。

初代女神微信上道永别,“刘三姐”曾风靡东南亚

  黄婉秋也曾回忆,上世纪80年代,她到东南亚、欧洲等地演出。“有一次,我们到新加坡参加表演活动,演出场面很火爆,来了很多观众。”黄婉秋说,演出结束后她和先生走出剧场,发现外面黑压压一大群人站在门口,冲上来要签名。第二天又有很多人等着要签名。

  在马来西亚演出时,有人做了蛋糕带给黄婉秋,有人听说她的腰有伤,就煮了药送去。这些小故事都佐证了电影《刘三姐》当年在东南亚引起了多大的反响。

  命运跌宕,回到舞台

  电影《刘三姐》拍摄的时间正是物质短缺、条件艰苦的特殊时期,有的演员越演越瘦。

初代女神微信上道永别,“刘三姐”曾风靡东南亚

  黄婉秋回忆,电影中地主莫老爷啃鸡肉的桥段,扮演“莫老爷”的演员夏宗学试拍时拿着鸡肉放在嘴边装作吃得很香。导演问他为什么不真啃,夏宗学说只有这一只鸡,怕吃没了正式拍的时候就没有鸡了。导演说,那也不能假惺惺地做嘛,你放开了吃!

  黄婉秋说,正式开拍时莫老爷放开吃鸡,旁边的人看得直流口水。

  《刘三姐》大获成功,大家已经把黄婉秋就当成了刘三姐。但也正是因为一夜成名,黄婉秋的命运被改变。上世纪60年中期,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只有20岁的黄婉秋因这部电影而被批斗,一度想自杀。

  困境中,后来成为黄婉秋丈夫的何有才,给了她安慰和活下去的鼓励。

初代女神微信上道永别,“刘三姐”曾风靡东南亚

  上世纪70年代末,黄婉秋逐渐得到公平对待,她被重新分配到桂林市彩调剧团继续演出舞台剧。她主演了《白毛女》《迎春花》《农奴戟》《收租院》《江姐》《洪湖赤卫队》《杨开慧》《不准出生的人》等歌剧、桂剧。

  上世纪80年代以后,黄婉秋开始经常出现在电视节目中,她逐渐把传承"刘三姐"文化作为工作重心。

初代女神微信上道永别,“刘三姐”曾风靡东南亚

  1999年黄婉秋主动辞去桂林市文化局副局长职务,参与投资建设“刘三姐景观园”,用于展示“刘三姐”文化及壮、瑶、苗、侗等少数民族文化。她还把自己的女儿、外孙女培养成“刘三姐”接班人。

  刘三姐和黄婉秋,已经成为中国电影史和文化史上的传奇。如今再看电影《刘三姐》,发现美是可以超越时空的。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等

[责任编辑:崔珍妮]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当日,在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海域,我国首个建设在高风速海域的海上光伏电站项目——三峡集团东山杏陈180兆瓦海上光伏电站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
30
为迎接“五一”国际劳动节,一场以“我运动我健康”为主题的工地趣味运动会在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的一处中铁二十局市政工程公司项目现场举行。
30
悬泉置遗址景区开园
30
4月29日4时1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9
简牍,取材竹木、记载文字,是纸张发明前中国书籍的主要形式。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4月24日,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简牍工作室工作人员在处理竹简残片。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4月24日,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简牍工作室工作人员在处理竹简残片。
29
当日,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携手北京联合货币兑换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地铁8号线王府井站开通货币兑换服务。王府井站货币兑换店可提供美元、欧元、日元等40余种货币的即时兑换服务,便利境外游客支付需求与本地居民出境金融需要。
29
4月27日23时5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天链二号05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8
由中铁二十局集团等单位承建的雄商高铁枣清特大桥完成箱梁架设,雄商高铁河北段架梁施工全部完成。雄商高铁是我国高速铁路网“八纵八横”之京港(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线全长552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
28
今年52岁的彭春林是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柳州供电段柳州水电检修车间电机检修工。
28
当日,2025年贵州省从江县加榜梯田“开秧门”暨首届加榜“T”田秀活动举行,通过“开秧门”春耕仪式、传统农耕文化展示、梯田走秀等活动,展示当地古老的农耕文化和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
27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