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经历了一个超长夏天的上海
终于有了十月该有的样子了
开始有了丝丝凉意
褪去齁湿闷热
终于感受到了秋凉
副热带高压边缘和
近地面弱冷空气扩散影响,
上海今天天空云系较多,
不时有短时小雨出现,
出行请带好雨具。
今天的气温较昨天明显下降,早间清凉舒适,7时大部分地区气温在22℃上下,全天温差不大,预计最高气温在25℃左右。偏北风3-4级,沿江沿海地区4-5级。相对湿度90%-60%,体感不再闷热。
今天的上海街头,
不少人已经穿了
外套或者长袖针织衫,
但也有人表示,
还是有点“闷热”“一动还是出汗”。
截至今日(10月14日),今年夏季已长达156天,位列徐家汇气象观测站建站以来夏季长度排行榜的第三位,按目前的预报趋势来看,今年妥妥能“保二争一”,刷新榜单。
不少网友在微博上问
今年上海桂花还开不开?
桂花开放气象条件——
桂花开花的早晚、花期持续时间和气象条件关系密切,这其中气温和湿度是关键因素。
{启动低温}通常,桂花形成花苞需满足一定的最低气温条件。我们把花苞形成前5-7天的最低气温称为“启动低温”。早银桂:19~21℃。
{花期气温}花苞期间,气温越高,距离盛放的时间越短。达到启动低温之后,如果最低气温保持在20℃以上,同时最高气温在25℃以上,早银桂通常在1周内开放;如果最低气温低于20℃,早银桂会延迟到1周以后开放。
{湿度条件(以早银桂为例)}湿润的空气雨后早晚冷凉、白天湿热的天气,最适合桂花开放。在夏末秋初的江南,甚至有“木樨蒸”这样的名词来形容这类天气。
未来天气趋势
明天上海处在副热带高压边缘,多云到阴为主,伴有短时阵雨,下午到傍晚起雨势逐渐增强,转为阴到多云有时有阵雨或雷雨,到夜间累积雨量可达大雨程度,提醒市民朋友随身携带雨具,晚归途中注意道路交通安全。最低气温22℃,早晚舒适;最高气温有所反弹,预计可升至29℃,东南风3~4级,相对湿度95%~60%,午间时段体感有些闷热。
周四周五本市多云到阴为主,局部或伴有短时阵雨。气温仍处在高位,最高有29℃上下。周六前后冷空气抵沪,本周末将会有一次降雨、降温和大风的天气过程,气温明显下探,周日全天仅有18-22℃。后续不断有冷空气补充影响,气温反弹无力,长袖、长裤、薄外套等秋装可以准备起来了。
周六前后冷空气来袭,
上海有一次降雨、降温
和大风天气过程。
气温下降尤为明显,
下周初的气温全面降至22℃以内,
请做好“一夜入秋”的准备!
热再久,夏季也终会收尾。今天新一股较强冷空气已集结完毕,即将启程,未来四天横扫我国大部分地区,届时北方寒意加重、南方暑热终结,上海也有望趁着这股冷空气一夜入秋。
“开往秋天的列车
即将到达上海”
@上海市天气 也说了
这个周末上海有望正式入秋
上海气象入秋的条件是满足立秋后,连续五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2℃,则其首日为入秋第一天。从目前来看,若周中后期没有突然的升温,那申城在本周日或者下周一入秋就是概率很大的事情。
十月南北天气为何上演“两重天”?影响几何?专家解答
十月以来,全国天气呈现明显区域分化,北方多地降温、降雨,而南方大部热度不减,“秋老虎”迟迟不退。南北天气为何出现如此显著差异?
现实版“你在北方裹着袄,我在南方露着腰”在今年十月持续上演。
据气象部门消息,进入十月,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等地多降雨,而同时,江南、华南地区高温天气却在持续。十月以来,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北部和东部等地接连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局地最高气温达38℃以上。
为什么会出现南北“两重天”的差异天气?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杨舒楠解释,此次华北等地降雨、南方高温天气过程都受到副热带高压影响。“由于副热带高压是庞大的暖性高压系统,被其控制和笼罩的地域晴朗少雨且炎热,而处于其边缘的地方则容易发生降雨。”杨舒楠说。
气象专家表示,副热带高压在南方“赖着不走”,就会形成一个“水汽传送带”,把海上的暖湿水汽源源不断输往北方,这些水汽与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在西北地区东部到华北黄淮一带长时间停留,形成持续的秋雨。因此,看似截然相反的南北方天气,实际上正是副高这枚“硬币”的两面。
那么,今年副热带高压为啥这么强势?
“一方面,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高温事件变得越来越频繁;另一方面,是受到了拉尼娜对夏季大气环流的滞后影响。”浙江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毛燕军表示,今年夏秋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低,在海温和大气环流的相互作用下,导致亚热带地区的下沉气流更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也更加强大。
不过,扭转局面的冷空气正在酝酿中。据气象部门预报,从14日夜间开始,一股较强冷空气将逐渐影响我国大部,各地秋意渐浓。
东方网综合上海天气发布、@上海市天气、新华社、网友评论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