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榕江县的五年发展之变让人眼前一亮,它的发展历程也是贵州各地结合自身特点、找准发展定位、不断奋进突围的缩影。
贵州曾经是我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2020年,贵州人民摆脱千年贫困,走向同步小康。贵州也是山地省份,县域人口占比高、县域经济占比重。
“十四五”期间,贵州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培育出一批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叫得响”的县域IP。
山乡发展新名片 特色产业闯“黔程”
这些特色品牌“口碑好,效益更好”。这些品牌都有哪些?
这里是有着苗族文化露天博物馆之称的黔东南州雷山县的西江千户苗寨。寨子里的篮球场已经变成了走秀的T台,来自于周边市县的苗族、侗族等多个民族的同胞们身着节日的盛装,迈着从容自信的步伐向游客们展示着各自民族的风采。
自2024年夏天从苗岭深处火爆出圈以来,贵州“村T”已经成为贵州多元民族文化的一个崭新的符号,还成功登上了中国国际时装周、联合国气候大会等举世瞩目的舞台,让沉淀于山野的民族非遗技艺焕发出时代的光彩。2024年至今,黔东南州苗族刺绣、侗族织锦等手工艺品同比销售增加两倍以上。
布依族传统民歌《好花红》所唱的主角正是这片土地上的特色作物——刺梨。它又被称为山王果,大量生长在贵州省海拔1000米到1800米之间的喀斯特山区。别看它其貌不扬,却是当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大“功臣”。
刺梨果富含维c、单宁、氨基酸等丰富的营养物质。在林业和食品领域专家孜孜不倦的努力下,这种深藏在山旮旯里的野果子,如今被开发出了酵素饮品、刺梨果汁、果脯果干等丰富的营养品和休闲食品。包括压榨剩下的果肉果渣,还可以用于生产有机饲料、有机肥等。目前,刺梨在贵州全省种植规模超150万亩,占全国九成以上,综合产值约100亿元,成为贵州特色优势产业中异军突起的“山野奇兵”。
这里是位于武陵山区的贵州遵义镇安县,每天音乐声都会在县城的各个角落响起。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共有30余支成熟的乐队,近6万名群众都可以进行吉他演奏。
从最初的萌芽到如今的枝繁叶茂,正安吉他这个全新的产业IP正在不断发展。近年来,本土企业通过材料开发和AI赋能等创新做法,让产自小县城里的吉他成为了国际市场上的抢手货。
遵义市正安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张果介绍,“十四五”期间,正安县形成吉他全产业链,建成了世界集聚程度最高、规模最大的吉他生产基地,平均年产吉他226.6万把,提供就业岗位5000余个。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