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一直下,潮湿的环境不仅让空气多了几分黏腻,也悄悄唤醒了一群隐形刺客,隐翅虫,这类小型昆虫体内含有刺激性毒液,人体接触后可能引发皮肤炎症、红肿、疼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健康。
一网友家中出现大量隐翅虫
隐翅虫是个什么虫?
隐翅虫种类繁多,其中真正能引起皮炎的是毒隐翅虫。
➯外形特点:毒隐翅虫体长约0.6-0.8厘米,身体由黑与红(或橙)两色组成,隐翅是其最大特点—翅膀极度退化,藏匿在鞘翅之下,肉眼不易看见,故名隐翅虫。
➯生活习性:毒隐翅虫具有明显的趋光性,夜晚常飞向灯光明亮的地方。因此,在夏秋季节,易潜入居民家中,并可能停留于人的皮肤或床铺表面,需特别注意防范。
不叮咬却能致伤
很多人误以为隐翅虫会咬人或蜇人,其实并非如此,其真正危害在于体内所含的强酸性毒液。
➯致害关键:无意拍打碾碎虫体
当隐翅虫停留在皮肤上时,若被人下意识拍打、撵碎,虫体破裂会瞬间释放毒液,毒液一旦沾染皮肤,就可能引发伤害。
➯典型后果:引发急性灼伤性皮炎
这种强酸性毒液可迅速引起急性皮肤炎症,称为隐翅虫皮炎。症状一般在数小时至2天内出现。典型临床症状包括:
条索状或斑片状红肿:皮损常呈鞭挞样痕迹,与毒液接触路径一致。
灼痛和瘙痒:患处有明显烧灼感及瘙痒。
水疱或脓疱:严重时可出现簇集水疱、脓疱,甚至继发感染。
可能遗留色素沉着或浅疤:若处置不及时或程度较重,愈后可能暂时遗留色素沉着或浅表疤痕,影响美观。
发现隐翅虫别拍!吹走!
如果您发现隐翅虫正在皮肤上爬行,请务必保持冷静。请严格遵循“三要三不要”,最大限度降低伤害:
➯切记“三不要”,避免风险升级
不要直接拍打或碾碎:这是最关键的一条,可避免虫体破裂释放毒液;
不要揉搓皮肤:即使虫体已掉落,也别搓揉接触部位,防止毒液扩散至更大区域;
不要抓挠患处:以免引发细菌感染,加重皮肤损伤。
➯牢记“三要”,科学处置避险
要轻柔吹走或抖落:用口轻轻吹气,或用纸张、刷子等物品将其拨开。
要立即彻底清洗:若怀疑毒液接触皮肤,应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碱性肥皂水反复冲洗,以中和酸性毒液。
要及时就医诊治:若出现红肿、水疱等隐翅虫皮炎症状,应尽快前往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由医生专业处理。
重点提示
隐翅虫不主动攻击人,危害来自其体内的酸性毒液。防制的关键在于“预防+正确驱赶”(绝不拍打)。一旦不慎接触毒液并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处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