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旺季来临,不少人的旅途已然启程。“毛坯的人生,精装的朋友圈”,越来越多的游客已从单纯的“看风景”转向既要“拍美照”也要“赏风景”。为了满足“拍出惊艳朋友圈照片”这一核心情绪价值需求,主打一次性或短期使用的“次抛型消费”模式逐渐火热起来。
所谓“次抛型消费”是指消费者为了减少旅拍出片成本,在二手平台购买或租赁私人卖家或机构的二手衣物饰品,此类二手衣物饰品售价多数为原价的3-5折,曾普遍出现在演出服、婚礼服租赁,蜜月旅行跟拍等场景,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将“能发精装朋友圈”作为旅行的首要目的,“次抛型”的衣服、妆容、发饰,甚至相机等开始走进了“出片党”的视野中。
消费日报记者调查发现,“次抛型消费相关产品”的卖家多为个人,主要通过社交及二手交易平台进行产品销售。某二手交易平台中“旅游次抛裙”板块显示,近7日成交商品均价为45元,在售次抛衣物面料主要是涤纶、雪纺、牛仔、蕾丝,成色最差为轻度穿着痕迹(有小范围勾丝、起球、脏污等)。
有名为“白心”闲置衣物个人卖家告诉消费日报记者,其在二手交易平台发布了约40款衣物,大部分为个人旅游使用过衣服。对于出售这些衣物的原因,“白心”表示,主要还是尺码不合适,衣服总量也不多,转卖比较方便。消费日报记者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购买“旅游次抛裙”的需求贴,两天共有24名个人卖家跟帖,价格在15-100元不等。
面对新的消费需求,网络上也出现了很多租赁衣服的机构,除了租赁服务,还有代购、寄租、妆造、跟拍服务,承包了消费者的整个旅游期。消费日报记者询问了一家自称拥有500多个款式衣服的线上租赁机构,该机构负责人表示,有专属小程序可以租衣、约拍,顾客在下单前需要和客服沟通款式和码数余量,每件衣服的押金100元,租金在30-50区间,若需续租每件衣服每天10元,配饰不需要续租费,租赁衣服需要押金,按件数进行累计,租金(不含押金)满100元包邮。关于衣物是否干净问题,此类租赁机构在小程序上标明了“一租一洗”“有专业质检员检查衣物是否清洁”,部分机构公开了所用的洗衣液和消毒液品牌。
在受关注的同时,“次抛型服饰”也存在一些问题。来自北京的卢女士向消费日报记者讲述了自己购买次抛衣的经历:“因外出打卡需求,想在二手平台购买‘次抛衣’,但发现这些衣服尺码都偏小。最后无奈去电商平台买了个同款山寨,穿了一次就不穿了。”除了尺码不合适情况,部分次抛物品的质量和安全也堪忧,个别卖家无法提供购买记录、以假乱真、实际到手后发现衣服材质不行等情况时有发生。
卡尔美服饰(晋江)有限公司的梁经理告诉消费日报记者,这种“次抛型消费”现象的出现,其实对服装业本身起到了推动作用,对于部分面向低端市场的服装厂家,可能会选择适应短期穿着、易护理且成本更低的面料,以降低服装成本,吸引更多有“次抛”需求的消费者。梁经理认为,这类产品的出现更多是对传统销售渠道的冲击,“次抛衣服”成为推动电商平台快速发展新的助推器,迫使更多服装公司向线上销售转型。
文|记者 韩肖 □王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