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盛夏时节,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鲁县6万余亩羊草迎来首茬收获季。一片片羊草田既是生态保护的“绿色屏障”,也成为农户增收的“金色粮仓”,奏响了绿富同兴乡村振兴乐章。
6月24日,走进种植户林小刚在小街基镇承包的800亩羊草种植基地,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草香。草籽收割机轰鸣穿梭,将晾晒过的羊草连籽带茎卷入“腹”中,精准“摘取”草籽后,“吐”出青干草。“我已经种植羊草5年了,亩产种子可达30公斤、头茬干草350公斤,亩纯效益在1500元左右。”林小刚密切关注着收割机作业情况。
羊草卓越的品质和种植技术给了林小刚信心,他尝试着开始羊草种植之路,这一种就是五年。林小刚成功试种羊草的经历也正是开鲁县羊草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
羊草是禾本科赖草属植物,具有抗寒、抗旱、耐碱、耐瘠薄、耐风沙的特点,根茎穿透侵占能力强,且能形成强大的根网,盘结固持土壤作用很大,有“禾草之王”的美誉。种植三年即可进入高产期,每年7月、9月各收一茬青干草,7月份收一茬种子,亩均年产干草600公斤左右、种子15公斤左右。
开鲁县于2019年引进羊草,如今,已经有4万亩羊草进入高产期,可产原种600吨。据介绍,这些原种被收购后,经过初加工后将送到包衣厂,用于全国各地的生态修复和种子繁育。未来,当地还计划建立一个草业加工厂,将羊草制成颗粒,或把这羊草变成精品用于高端马场和牛场,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羊草的附加值。
近年来,开鲁县通过科学规划、科技创新和市场主体培育等措施推动羊草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已有近30家企业入驻共同发展羊草产业,集育种、繁殖、推广一体,成为较为稳定的产业联合体,形成了“生态+产业”的循环发展模式。羊草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也成为拉动当地就业和惠农增收的重要力量。
据介绍,开鲁县目前羊草种植面积已达6万余亩,可产青干草3万吨;其中进入高产期的4万亩预计可收获原种600吨,两者合计收益可达7200万元左右。依托羊草产业,可带动2400多户农牧民在家门口就实现增收,人均增收可达到3000元以上,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效共赢。
从田间地头的辛勤耕耘到企业加工的创新探索,再到羊草产业的蓬勃发展,开鲁县的羊草产业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报道员 杨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