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河南一女子发视频表示
自己劈开家中用了几年的菜板子
发现里面的材质是拼接的
且已经全部发霉变质
视频截图。
事实上
类似隐患在生活中并不罕见
面对发霉食物
很多人习惯切除霉变部分后继续食用
殊不知
这种看似“节约”的做法
实则暗藏风险
霉变食物中可能含有一级致癌物黄曲霉毒素。1毫克黄曲霉毒素就可以导致癌症发生,尤其是肝癌,其毒性是砒霜的68倍。
01
毒性超砒霜,高温难灭活
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营养科主任医师左小霞指出,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菌的代谢产物,需280℃以上高温才能杀灭。该毒素常隐匿于以下物品中:
● 过期或变质的食用油;
● 霉变的坚果、大豆;
● 发霉的玉米、小麦、大麦等;
● 久泡变质的木耳;
● 发霉的茶叶;
● 发霉的筷子、案板等。
02
常见误区:开水烫煮无效
针对“开水烫煮可消毒”“切除霉变部分可食用”等错误认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主任技师郭玮2024年在医院微信公号刊文提醒,黄曲霉毒素耐高温且稳定性很强,100℃处理20小时仍难彻底清除。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治医师王璐2024年在医院微信公号刊文介绍,黄曲霉毒素通常附着在食物上,无色无味,很难被发现。其急性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20毫克即可致成人死亡。长期接触还可能引发慢性中毒,逐渐损伤肝脏、胃肠道等重要脏器组织。它具有很强的致癌性,可诱发肝癌、胃癌等多种上消化道癌症。
03
中毒症状与救治
如何识别黄曲霉毒素中毒?要重点关注:
● 消化道症状:如呕吐、腹痛、腹泻、便血等;
● 肝脏损伤:如黄疸、右上腹疼痛等;
● 肝衰竭征兆:重症患者可能出现凝血障碍、腹水、意识模糊等肝衰竭征兆,需立即就医。
黄曲霉毒素中毒患者被确诊后,应立即隔离污染源,并接受专业治疗。
04
如何预防黄曲霉毒素
生活中远离黄曲霉毒素,注意这5点:
● 加强环境清洁:定期清理卫生死角,抑制霉菌滋生;
● 杜绝霉变食品:发现个别坚果霉变应整批丢弃(黄曲霉菌可产生大量孢子,一旦发现有坚果霉变,剩余的都不建议食用);
● 定期更换厨具:木制厨具使用后需彻底清洁、干燥存放,定期更换;
● 合理储存食物:保持食物储存环境的干燥、低温和通风,谷物类密封存放于阴凉处,易腐食品及时冷藏;
● 注重手部卫生:除了食物,环境中也可能有黄曲霉毒素,生活中做到勤洗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毒从口入。
对霉变食品
必须采取“零容忍”态度
发现后应立即丢弃
切勿因小失大
综合CCTV生活圈、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