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记者/杜安琪):“谁能想到猫癣会传染给人啊!”近日,浙江王女士向央视网《新闻+》记者表示,家中收养的流浪猫患上猫癣后,自己身上也陆续长出了六七处圆形红斑。“最开始像蚊子包,很痒,一挠就扩散”,经诊断是猫癣感染。涂药治疗20多天后,感染痕迹也没有完全消退。发稿前,王女士还告诉央视网《新闻+》记者:“胳膊上又长了一块。”
据王女士介绍,一个月前家中布偶猫突然开始大量掉毛,“背上的毛一块一块地掉,像大号头皮屑”。随后,王女士和家人陆续“中招”。“我妹妹最先感染猫癣,挠过之后扩散了,现在印子比一元硬币大一些。”王女士的爸爸也被感染,而且患处还在脸上。经涂药治疗后,王女士家的猫很快康复,而王女士和家人却迟迟不见好转。最近几周,王女士下班都不敢回家,尽量避免跟猫接触。
除了皮肤病,宠物还可能传染更严重的疾病。江苏黄女士在给侄子新买的鹦鹉喂食之后,突然高烧不退,到医院输液、吃药后仍不见好转。反反复复发烧四五天后,黄女士被检查出白肺,被迫紧急住院治疗。经过抽血、CT、支气管镜等多项检查后,黄女士终于确诊感染了鹦鹉热——一种可由鸟类传染给人的疾病。“检查很痛苦,我在旁边看着都有点想哭。”黄女士的女儿向央视网《新闻+》记者表示。
“整体上风险不大,但宠物确实可能将一些疾病传染给主人。”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院兽医师、中国兽医协会兽医实验室诊断(小动物)专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洋表示,随着近年来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人与宠物之间的关系越来越亲密,很多人忍不住对“毛孩子”亲亲抱抱,甚至与它们共同上床睡觉、共用生活用品。这在无意中会增加疾病传播的风险。
刘洋介绍,按照病原种类,宠物传染人的疾病可以分为病毒性(如狂犬病)、细菌性(布氏杆菌病、钩端螺旋体、猫抓热、鹦鹉热等)、真菌性(如皮肤癣菌)和寄生虫性疾病(弓形虫、利什曼病等)类型。
宠物没有症状也可能传染给人吗?刘洋表示,很多疾病对于宠物是自限性的,免疫力强的宠物可能不会表现出症状,或者宠物感染后处于潜伏期,最开始时没有症状,几天之后才会出现症状。也有很多宠物身上只是携带了病原体,本身不会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还有些真菌感染,宠物主人很难分辨,需要由专业兽医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和预防。因此,看似健康的宠物也有传播疾病的风险。
刘洋介绍,长期在室内饲养的动物,如果喂食专门宠物粮食,按时进行免疫和驱虫,健康状况、生活习性等比较正常,其实没有太大风险。在城市中生活的宠物,户外活动时只要做好驱虫,也能够降低被跳蚤、蜱虫、白蛉等咬伤的概率,进而减少传播疾病的风险,无需过度担心。
有三种情况对养宠人来说风险较大:首先,新收养或者领养的流浪动物,此前健康状况、饲养条件不明确,可能携带一些疾病。另外,给宠物喂食生食或者来源不明的自制食物,也可能导致宠物感染寄生虫等疾病。如果宠物到条件不明确的野外场所,接触到野生动物、水体,捕捉小鸟或者老鼠等小动物,再回家后可能会把相应环境当中的病原带到家里,增加人感染的风险。同时,如果过节期间带宠物进行全国的流动,也不排除被感染风险。
因此,刘洋建议,如果是新饲养或者新收养的宠物,建议提前咨询专业兽医进行检查和评估。在宠物到家最初的1至2周内,要密切观察它的情况,注意它是否表现出精神沉郁、厌食等异常情况,如果发现及时就医。另外,一定要科学喂养,定期进行免疫驱虫,尽量避免投喂和接触来源不明的生食。如果家里有65岁以上的老人、5岁以下的孩子、孕妇或者备孕的人,需要加强注意。
此外,在养宠物时做好一些防护措施,也能够有效降低风险。“宠物患病主要通过接触、飞沫或者抓伤、咬伤等途径传播给人。如果接触了宠物的排泄物后没有洗手,污染了人的食物和水,可能导致弓形虫等胃肠道寄生虫感染。此外,很多宠物有清理毛发的习惯,可能将细菌带到身体其他部位,摸到宠物其他的部位也有一定的感染风险。”因此,在接触动物后要注意个人卫生,及时洗手,注意清洁人与宠物的生活环境。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