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女孩金格格来杭州才两个月,投了六七十份简历才找到工作。入职才一个月,她接到上城区红十字会的电话,与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可以捐献造血干细胞了。
住进医院,她一直很忐忑,自己还在试用期,15天的长假自己的工作会不会直接就被人顶替了。前天,她接到老板的电话:“不要有负担,放心休息!值得的。”
几十万分之一的概率偏偏是我
“如果我不去,他会死的”
昨天一早,金格格打完了造血干细胞采集前的第9针动员剂,马上就要真正开始救人了。
医院走廊里,金格格有点兴奋又有点紧张。
护工阿姨一眼认出了她,“你就是金格格呀?好勇敢,名字好好听。”
这位“00后”回族女孩救人的契机要始于两年前。
那会儿金格格还在天津读大学,为了庆祝通过驾考科目四,她和朋友一起去献血,顺便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那时候其实不大了解是什么,但我知道可以救人。”她没想过那么远——19岁时的一个决定,真的会在某一刻让自己与一个素昧平生的生命联结在一起。
一个月前,金格格接到了杭州上城区红十字会的电话,才得知她的血样HLA检测信息与一名白血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
“刚开始有点蒙。我犹豫了一会儿,毕竟我自己一个人在这边嘛。”她搜索各种新闻、查各种资料,给自己壮了胆。
“我既然自愿签了,人家现在可能知道自己有生的希望,如果我逃避,他会死的,对吧?”
“我觉得这世界上有这么多人,几十万分之一的概率,偏偏匹配到了我。情况很危急,我不可以不去。”
每一针她都在咬自己转移疼痛
手臂上咬得到处是伤
才21岁的姑娘,只身在外,要捐献造血干细胞,怎么说也不算件小事。
父母的担忧、劝诫很快汹涌而来,劝她买车票马上回家去。她理解父母就是竭尽全力想让你避免世上一切潜在危险的人,可她也知道自己能确保自身安全,并且要用实际行动打破舆论对造干捐献的刻板印象。
上周四,金格格正式住进了造血干细胞采集定点医院。
接下来,要面临的便是在正式采集之前,5天连续打9针动员剂。
“感觉还好吧,自己一个人也没关系,就是打打针,疼一点呗。但是能救活一个人诶!”她这样给自己打气。
护士姐姐还记得小姑娘的“不诚实”。
第一次打动员剂,姑娘说着“不怕不怕”。针头扎进的时候,她哆嗦地说着“轻一点”,把头埋得很低很低,愣是把自己胳膊咬出了两排深深的牙印。
“咬自己胳膊会疼,这边疼了, 那边的疼就会减轻一点......”她被自己气笑了,“我好搞笑,每次打针都这样咬自己,嘴皮还咬破了。”
第二针、第三针、第四针......左边胳膊打了,换右边,格格越来越坚定。
昨天中午,经历4个多小时的采集,金格格顺利完成235毫升造血干细胞捐献采集。
造血干细胞护送志愿者抵达医院病房。
她的目光聚在护送盒子上挪不开,“就要走了吗?可以帮我的造血干细胞照张相吗,我想留念一下。可以等我换个发型再补个妆吗? 我感觉像我的孩子一样,即将去往另外一个地方了,它有很大的使命。”
还在试用期不敢请假怕工作丢了
老板:放心,你值得
其实,这是金格格刚到杭州的第二个月。
不久前,她刚刚大学毕业,毕业前独自去丽江、大理旅游,做义工,然后来到了新的城市。
初到杭州,没有一个认识的人,没有收入,攒下的钱很快花光了。她从酒店搬到了青旅,投了六七十份简历,几乎每天顶着高温,焦虑地满城跑面试。有公司让她做主播,她觉得自己不合适;想应聘的岗位,人家又觉得她没行业背景......
上个月,金格格找到了工作,在一家公司任总经理助理,上班地点就在西湖边。
老板眼里,这个姑娘挺能干,能事无巨细地安排行程表,能做项目跟进,也能接待、讲解......
回想近两个月来的经历,格格觉得挺神奇的:
第一天来的时候,下了飞机,天都黑了,拖着行李不知道该去哪,没有一个认识的人。但她觉得,一切都是未知,生活充满各种可能。
为了找工作,独自去了很多地方,认识了各种朋友。通过了面试,有房子住了,有社保了。“交上杭州社保的时候,我就觉得真好,好像我也可以继续在这里待下去了。”
看起来乐观开朗的她,这些天其实一直有桩心事,“我还在试用期。出来这么多天会不会不好?我不太好意思请长假。”
“有些线上工作我还是能做的。”她看着小桌子旁的笔记本电脑,有那么一秒陷入emo,“我的工作本来就比较重要的,太久不去的话,会不会就没工作了,我的位置很容易被顶替的......”
不过,公司老板早就觉察到格格的心思,采集前一天专门电话了她,“不要有负担,放心休息!值得的。”
金格格决定向父母“请罪”,也有话对陌生的患者说。
“不用觉得我有多伟大。我只是付出了很少的东西。希望你能好好活下去,有更多的时间去看世界,而不是一直待在病房里。希望你永远都摆脱病痛的折磨,有更多的时间浪费在去感受美好的路上, 希望你健康。对,健康就好。”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