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上海7月1日电(记者 桑彤)就医流程陌生复杂令患者晕头转向,书写病历繁琐重复让医生力不从心,这是医患人群非常头疼的问题。为解决这两大难题,近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通过支付宝“AI就医助理”解决方案,以大模型、数字人等技术为基础,为患者提供交互陪伴式就医服务,医院还利用AI大模型能力辅助医生生成电子病例。
“眼睛干涩挂什么科?”65岁的李阿姨在上海市一就诊时,打开手机支付宝向“公济小壹”提问后,便收到了相关就诊建议和挂号服务推送。
在完成挂号后,李阿姨继续向“公济小壹”询问当前候诊信息,便收到了语音和文字提示:“当前您需要就诊,前面排队4人,当前叫号66号,地址位于7号楼1楼B区眼科检查一区……”李阿姨在点击“院内导航”的连接后,通过手机摄像头沿着实景AR的导航路线前往诊室。
手机屏幕上,一只可爱的大熊猫化身陪诊师,引导患者前往挂号收费窗口。受访者供图
从诊前预约挂号、在线取号,到诊中院内导航、排队叫号、扫码支付,再到诊后的报告查询、用药注意等线上服务的“一站式”串联,“AI就医助理”为患者提供“虚拟陪诊、现实感知”的就医体验。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信息处副处长范骏翔表示:“AI就医助理“公济小壹”采用数字虚拟人作为交互载体,以语音输入输出和识别作为主要的交互方式,并以大语言模型作为其核心智能引擎,精准理解和快速响应患者的需求,从而改善他们的就医体验。”
在整个就医流程中,除了患者有“智慧就医”的需求,医生也有“智慧诊疗”的需求。“机械化的工作耗费了年轻医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何举措能够将他们从重压之下解脱出来,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眼科中心主任孙晓东表示。
为此,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引入蚂蚁百灵大模型能力进行提高病史书写效率的创新应用,通过关键信息的给定、语音输入等多种形式结合自动生成病历,简化入院记录的填写过程,将原本需要5到10分钟的工作缩减到了15至20秒,显著节省了医生 “敲键盘”的时间。
以白内障为例,目前医院抽取了1万份历史病历,将其输入到大语言模型中进行微调。在这一过程中,开发部门设计了相应的提示词,训练模型学习如何撰写病史。
这些便捷的医疗服务背后,是支付宝平台持续面向行业生态的开放,也是蚂蚁百灵大模型在医疗领域的探索。今年4月,支付宝面向医疗行业开放“AI就医助理”解决方案,利用AI大模型、数字人等技术,助力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覆盖就医前、中、后的“AI陪伴就诊”服务。大模型技术的应用,让患者可以直接通过对话的形式,获得关于用药助手、病情咨询等相关服务,实现从“患者找服务”到“服务找患者”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