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上海6月10日电(记者 许晓青)6月7日至10日,上海歌舞团全力策划打造的“新国风”舞剧作品《李清照》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举行预演,观众反响热烈。
舞剧《李清照》海报。(受访机构供图)
舞剧《李清照》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委约,上海歌舞团有限公司出品并演出,入选2024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等。主创团队由上海歌舞团团长王延担任制作人、艺术监制,邀请张帝莎、刘小荷担任舞剧总编导,剧作家喻荣军担任编剧,上海歌舞团荣典·首席演员朱洁静、王佳俊领衔主演。此次创作还集合了作曲郭好为、舞美设计胡艳君、灯光设计萧丽河、服装设计阳东霖、造型设计贾雷等业内顶尖艺术家,共同打磨这部人物题材精品舞剧。
全剧以李清照坎坷一生为蓝本,以家国情怀、爱情及友情为主线,呈现这位中国古代旷世女词人风雅而桀骜的形象,舞剧情节同步串起脍炙人口的李清照诗词作品。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等次第显示于幕间,而李清照作品中最卓然独立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则将下半场的剧情推向高潮。
编导团队通过群舞、双人舞、哑剧及肢体表演、舞美“运镜”等,探索诠释这位旷世才女一步步迈向“九万里风鹏正举”的内心旅程,力求以舞传情、以情动人。
舞剧《李清照》预演剧照。(受访机构供图)
总编导张帝莎、刘小荷说:“我们希望通过这部作品,不仅让观众感受到李清照诗词中的温度和力量,更希望能够激发观众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思考。”
“现在,舞剧《李清照》终于把我们想象中的意象,转化为舞台叙事中鲜活的具象。”著名文艺评论家毛时安认为,李清照存于每个中国人的想象中,是想象中伟大的、诗意盎然的存在。她一旦被搬上舞台,变成叙事的具象,往往会和读者的想象存在一道鸿沟。所以,李清照对所有舞台艺术都是一个充满诱惑但又严峻而极具风险的创作挑战。
预演阶段,舞剧《李清照》气势磅礴的音乐及其生动的表现力也引起专家和观众的注意。2023年度在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中大展盛唐气韵的著名作曲家郭好为,此次为舞剧《李清照》谱出大宋新篇。观众对全剧音乐呈现赞赏有加。
舞剧《李清照》“大婚”段落服装造型。(受访机构供图)
服装设计阳东霖、造型设计贾雷为《李清照》打造了极富“大宋韵味”的服饰,两位著名设计师从舞剧《只此青绿》中走来,也对宋代美学及其民俗工艺进行了深入再探究,无论在配色还是在手工制作方面,都更上一层楼。
从《朱鹮》《永不消逝的电波》到《李清照》,上海歌舞团荣典·首席演员朱洁静、王佳俊再度合作,也令观众充满期待。
“仿佛与她在灵魂深处进行了无数次对话。”朱洁静认为,李清照用她的诗词细腻地描绘了自己的情感世界,而自己则用舞蹈来诠释她内心的风景。王佳俊则感慨:“我希望成为一个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连接着李清照的诗词世界与我们今天的生活。”
舞剧《李清照》预演剧照。(受访机构供图)
“预演为我们主创团队提供了宝贵的机会,让我们能够听取专家和观众们的建设性意见,进一步精进、打磨作品。”上海歌舞团团长王延表示,这不仅是一次艺术探索,更是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深情致敬。艺术是跨越时代的语言,它能够连接过去与未来。《李清照》这部舞剧,正是用现代的艺术形式,去重新诠释和展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副院长张素琴认为,舞剧《李清照》不仅在继承古意和展望未来中探索着民族舞剧的新国风,也是一次继《朱鹮》《永不消逝的电波》等舞剧之后对“海派舞剧还可以何为”的大胆开拓。
毛时安说:“相信经过进一步打磨,我们将会看到一个光彩夺目的舞蹈形象——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