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
大隐书局微信公众号发布
武康大楼店即将谢幕的消息
位于淮海中路1834-1号的上海市大隐书局武康大楼店因租约到期,2024年1月8日将卸下“大隐书局”的匾额。大隐书局创始人刘军在朋友圈写道:“我们不会忘记‘为守望者暖茶,为夜行人燃灯’的初心,霜蹄千里骏,风翮九霄鹏,我们将和你一道,再一次出发,关上一扇门,去打开整个世界!谢谢朋友们七年来的厚爱!”
2016年5月21日
大隐书局武康大楼店正式开业
店门口多了两张长凳
因门口是公交车站台
书店特意将店门往后挪了约十平方米
为候车人提供能避风雨的临时歇脚处
到了酷热的夏天
当时周围没有便利店
书店向过往行人和读者每天赠送500瓶矿泉水
低调的善意在市民中口口相传
不少人专程到书店打卡
书店名字正是取自“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作为大隐书局的第一家门店,武康大楼店在繁华的市中心闹中取静,为市民读者打造融合书、艺、茶、食的文化空间。书店还开展了公益文化项目“传灯计划”。所谓“传灯”,意即以书传人,以文化人。
开业之初,首批的6000本“诸子百家文化悦读”系列公益口袋图书已经获得了近1000位读者的分享。
在公众号发布的武康大楼店谢幕文章中,刘军回顾了这家书店的历程,“七年来,20万册图书曾经在这里栖身,200多位文化名人曾到这里造访,800多场活动曾在这里举行,300多万读者曾在这里浏览……”
“再有几天,因租约到期,我们将告别武康大楼!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因了这片屋檐,这块土地,感谢这片屋檐,这块土地,使得生于斯、长于斯的大隐书局在滴水湖、美兰湖、兰香湖的波光潋滟中,在葭芷老街、惠山古镇、张堰古镇的青石街巷旁,在和平公园、前滩公园、九棵树艺术中心的绿影婆娑里……和你有了更多更美的相遇。再过几天,大隐书局武康大楼店的大门将会轻轻合上,静待下一次美好的开启!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作为一家上海本土的实体书店,大隐书局秉承“千店千面,一店一策”的宗旨,不断拓新视野,将书店与不同地区、地域的文化深入交融,目前在上海拥有14家门店。同时在苏州、徐州、台州、无锡等长三角城市布局。
大隐书局赋予实体书店更多的文化功能:可阅读、可分享、可体验、可传播。
△大隐书局·刊茶社
△美兰湖畔·大隐书局
今年以来
国内首家期刊主题书店
——大隐书局·刊茶社
和主打家庭式阅读生活方式的
美兰湖畔·大隐书局
相继开业
和平公园给人们的印象一般都是叔叔阿姨们锻炼的场地,或许和想象里的书店有些许违和。
但当你走进公园,在湖光潋滟旁,发现“一本大书”翩然落至,绿意围绕间,依水而起,颇有大隐隐于市之感,就能明白书店选在这里的理由了。
走进书店
仿佛进入了一个“杂志博物馆”
店内收集了大大小小
来自20多个国家出版的期刊
放满杂志的书架和期刊墙在玻璃与灯光的映射下,通透明亮。旋转楼梯和一个个玻璃阅读间领衔出演了这里的文艺格调。
常见的杂志自不必说,小众冷门的孤品也能在这里一睹风采。世界上最厚的杂志就在书店展陈,这本《喜马拉雅》全球限量1300本,售价也和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一致,为8848元。
书店里还为上海出版的刊物
设置了一块专区——刊读上海
上海人从小看的
《上海故事》《收获》
都被收录在这儿
区别于过去的报刊亭不能试看,刊茶社结合了现代图书馆和书店的模式。这里的期刊都是能试看、借阅的。本本可买,本本可借,本本可订,这也是这里的一大特色。
除了读者以外,有时候还能在这里遇到专业的杂志编辑,因为这里也成了她们工作的一环。
以期刊为主题,必能吸引一批杂志爱好者,这里也就成了一个窗口,能第一时间观察到读者的喜好,也能和读者们零距离的沟通杂志内容。
刊茶社这么受欢迎
是因为不仅有刊,还有茶
和平公园在重新开园后推出了和平八景——畅心涟湾,茗厢扶柳,这些富有诗情画意的名字也被刊茶社融入进自己的茶饮中。
那大隐书局为何要逆潮流的
开一家杂志主题的书店呢?
↓↓↓
其实这和大隐书局第一家书店有关,许多读者都会跑进武康大楼店询问是否有杂志售卖,因为现在报刊亭已经消失,但读者的需求一直都在。
期刊也是一种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很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于是武康大楼店就在一楼设置了书报亭区域,专卖杂志,反响强烈,这也给他们开杂志期刊主题书店提供了信心。
对于大隐书局来说
刊茶社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书店
而是一个以阅读
为主线吃的公共文化载体
给读者提供一个温暖的空间
和融洽的氛围
其实就是埋下了一颗颗阅读的种子
综合:东方网、《下一站》栏目、新闻坊
部分文字记者:包永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