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儿子自杀后,父亲潜伏“约死群”里做“卧底”,发现背后的秘密......

2023-04-18 13:52来源: 广州反邪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4月4日下午

  发生在张家界天门山景区的一起

  “多人跳崖”事件

  让“约死群”“自杀群”

  又回到了公众的视野

17岁儿子自杀后,父亲潜伏“约死群”里做“卧底”,发现背后的秘密......

  经公安部门侦查

  在张家界跳崖的4人均系自杀

  他们于现场留下遗书

  遗书中有免责声明

  称自杀是他们自己的想法

  与他人无关

  “这起事件是典型的‘网络约死’”

  心理咨询师表示

  实际上

  在2016年12月

  就有媒体对“自杀群”

  做过深度报道

  6年多过去

  “约死群”“自杀群”

  并没有消失

  而是出现了各种变体

  现在的“约死群”更隐蔽

  对外界的防范心更重

  监管起来也更困难

  17岁儿子自杀后,

  他成为“网络劝生者”

  “一些特别负能量的人,会进入到一个百人的网络大群。本来在里面就是吐槽的说几句负能量的话,但是聚在一起越说越难受,这些人就会再形成一个小群。如果这时候群里再有人怂恿,可能就一起约着去死。”徐世海说,这种网络群被称为“约死群”,里面基本都是年轻人。

  在成为“网络劝生者”之前,徐世海的儿子,也因为“约死群”结束了年轻的生命。2020年5月12日,徐世海17岁的儿子浩宇跳楼自杀。 在父亲徐世海眼里,浩宇阳光开朗,出事前没有任何征兆。

17岁儿子自杀后,父亲潜伏“约死群”里做“卧底”,发现背后的秘密......

  徐世海正在看书

  儿子去世后,徐世海找技术人员恢复了一部分孩子加入的群和聊天记录,在这些蛛丝马迹中,他发现了儿子阳光背后不为人知的角落。“走之前,他浏览的都是一些‘黑动漫’,他还加入了以各种游戏为主题的群,里面特别阴暗, 就跟聊天一样谈着自杀。”为了调查清楚孩子的死因,徐世海用孩子的QQ号“伪装”了身份,加入了众多这样的网络“约死群”。

  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了“约死群”的秘密,并遇到了其他有轻生念头的少年。一旦发现“约死”苗头,就会出面干涉,尽力搭救这些有轻生念头的年轻人,他也因此被称为“网络劝生者”。

17岁儿子自杀后,父亲潜伏“约死群”里做“卧底”,发现背后的秘密......

  某个“约死群”的内容

  “网络劝生”更是一场异常艰苦的“战役”,因为面对的是对方可能积累到满负荷的压力。这同样是一场不能后退的战役,因为背后可能就是年轻人鲜活的生命。

  让徐世海难过的是,每一个自杀的人,在做出错误决定前,其实都曾经发出过求救的信号。只是自己错过了儿子的信号。“他们会自救。有些年轻人,会省出自己的零花钱,去买抗抑郁的药。”

  徐世海说,做出极端事情之前,很多人会意识到自己“生病了”,他们会有意无意地对外界发出求救的信号,如果有人能够捕捉到这种信号,鼓励一下他们,开导一下他们,甚至只是听听他们说什么,也许就能把他们从情绪的泥潭拉出来。

17岁儿子自杀后,父亲潜伏“约死群”里做“卧底”,发现背后的秘密......

  “压力正在走向低龄化。以前是初中、高中,现在小学都已经开始了。”徐世海说,他开始理解当代孩子的压力。

  他观察过一些家庭,父母自认为成了孩子的朋友,但孩子并不认可。很多孩子的压力,父母也并不认同。

  曾经有个男孩重度抑郁,原因是学习成绩一般,父母给他托关系转学到了一个重点中学,结果成绩更差了,孩子提出想要回以前的学校,父母却激烈反对,“我为了你花这么多钱去求人……”

17岁儿子自杀后,父亲潜伏“约死群”里做“卧底”,发现背后的秘密......

  从早到晚,徐世海时刻都要关注自己所在的群

  每一个在网络阴暗角落里说着“不想活了”的年轻人背后,几乎都有一段他们无法向亲人启齿的纠结历程。

  他们需要的

  或许是陪伴和重视

  像这样“潜伏”在“约死群”的心理救助志愿者,还有很多,王珍也是其中一个。

  2010年,她走上专业心理咨询师道路。为了快速提升自己的水平,王珍与人接触时,会不由自主地分析对方的心理状态,很快,这种分析延续到了网络世界,她加入了很多QQ群, 在观察群友聊天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对劲

  几年前,王珍在一个由几名情绪低落、有轻生意向的年轻人组成的小群里,救回了一名男生。当时,男生正准备服药,王珍一边劝解他,一边在群里找到他曾透露过的地址信息,联系当地警方。20分钟后,警方和男孩父母破门而入,救下了男孩。

17岁儿子自杀后,父亲潜伏“约死群”里做“卧底”,发现背后的秘密......

  图源:人民日报

  最终,男孩经过1年多的心理咨询和其他专业治疗,情况不断好转。现在,这位男孩已成为王珍团队的志愿者,用自己的经历鼓励那些失意者坚强起来。

  此后,王珍建立了一个由4位专职心理咨询人员、20多位志愿者组成的心理志愿者团队,努力查找这样的群,进行干预和挽救。

  在“卧底”的过程中,他们发现,这些群友的年纪都很小,大多20岁左右,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抑郁症状,聚在一起, 就有可能导致彼此的负面情绪越来越深,产生极端想法。

  在观察过程中,他们发现,有些人,可能并不是真的想要轻生,他们需要的是陪伴和重视。王珍记得,一天夜里,有个男孩在群里发了一句“再见”,王珍警觉,由于没有收集到男孩的相关信息,她只能不停地给男孩发微信。“在吗?”“怎么了?”“我们聊聊好吗?”

  在王珍的微信“轰炸”下,男孩终于回话,慢慢地敞开了心扉,两人一直聊到凌晨3点多,男孩说:“谢谢你,我不会死了!”王珍长舒一口气。

  仅靠心理援助,

  远远不够

  救援这些“约死群”成员,最难的,就是怎么发现这些群。这些年,相关部门也不断在清理类似的群,但每次经过一段时间的清理之后,往往会以更加隐蔽的方式出现。

  记者也针对这一话题,向多地警方进行了咨询了解。目前,从公安的角度,要治理类似的群,存在不少困难。“一个群里,各个省的网友都有,属地很难确定,而且很多用的是暗语,也很难察觉。”一位民警对记者说, 他希望更多的网友能够提供相应的线索,见到类似“约死群”立刻举报。同时,从平台治理的角度观察,遏制“约死群”,也应积极作为、主动干预,将防范和封堵做在前面。

  “约死群”的出现,对所有互联网经营者和网络公共空间管理者来说,都不是“红利”,更不能成为“流量”,而只能成为实实在在的责任。

  在某中文搜索引擎上输入“约死群”三字,提供的第一条结果就是属地24小时免费心理危机咨询热线,且还有“这个世界虽然不完美,但总有人守护着你”的劝慰。

17岁儿子自杀后,父亲潜伏“约死群”里做“卧底”,发现背后的秘密......

  搜索引擎输入“约死群”后显示的搜索结果

  “这个搜索引擎对‘约死群’的引导就比较正面,也认可了心理帮扶对挽救试图轻生人员的作用。”王珍说,心理帮扶只是一个方面,要挽救这些人,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根据相关分析,“约死”之人很多并非真的想轻生,而是无法为自己好好活着找到一条出路。这条路可能是现实或者社会给予的,也可能是自己给自己的,认知一旦进入了死胡同,人容易失去思考能力,更是无法给自己的生活有多种选择的可能了。 而要为好好活着找一条出路,需要自我的认知调控,也需要家庭的温暖和社会的支持。

  组建“约死群”,

  违法!

  就“约死群”现象,多位法律界专业人士表示,组建类似的群,是一种违法行为

  浙江吴山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郑关军表示,生命健康权是公民的最基本最重大的权利。相约自杀会造成人员死亡,给死者家属造成重大悲痛的非常严重的后果。 相约自杀要按相约自杀人的主观故意和具体实施自杀的行为来区别该承担的法律责任,情节严重的可能会涉嫌故意杀人罪,教唆他人犯罪也会构成故意杀人罪。所以,每一个公民从自身和他人生命健康权的角度考虑,不要去做相约自杀的行为,以免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和使自己承担不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郑关军认为,如果出现在微信群发生相约自杀的行为,按照《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参与群组信息交流的人员,应当遵守法律法规,文明互动、理性表达的要求,规劝有自杀企图的人员而非教唆或和他人相约去自杀,否则依法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作为群组信息提供者和微信群的群主,一旦发现有这种情况发生,也应履行相应的规劝和报告的法律义务,及时将相关信息报告到公安机关。

17岁儿子自杀后,父亲潜伏“约死群”里做“卧底”,发现背后的秘密......

  图源网络,图文无关

  那么

  组建这些群

  需要承担什么样的后果?

  杭州市西湖区灵峰法律服务所合伙人宋素慧认为,如果群主在群内唆使怂恿“群友”自杀,甚至提供自杀方式、方法和建议,那么这个群主具有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 会涉嫌构成故意杀人罪;如果群主没有上述唆使怂恿的行为,但他采取放任的态度,对于群友之间讨论自杀、相约轻生的消极情绪对话放任不管,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因为他组建了“约死群”,而且让自杀情绪在“约”中被无限放大,客观上给悲观厌世者提供了轻生的便利。

  “对于组建‘约死群’的群主是否涉嫌犯罪,要看其组建该群最初的主观目的和客观行为。即使不构成犯罪,也应该及时取缔,毕竟有违社会公序良俗,且有可能危害社会秩序,甚至达到犯罪的边缘。”宋素慧说。

  “约死群”里

  每一个孤立无援的人

  其实都是在等待帮助

  珍惜生命

  重视心理健康

  不要让悲剧再度发生

  综合:中国反邪教、央视网、人民日报、齐鲁晚报、上海法治报等

  封面图源网络

[责任编辑: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6月15日,工作人员在G3次列车前展示庆祝北京站首次开行京沪高铁列车横幅。当日7时40分,由北京开往上海的G3次列车驶出北京站。当日7时40分,由北京开往上海的G3次列车驶出北京站。
15
当日,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的世界遗产地哈尼梯田雨后初霁,风景如画。当日,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的世界遗产地哈尼梯田雨后初霁,风景如画。
15
14日,第16届海峡论坛拉开帷幕,台湾各界嘉宾7000余人来到厦门,为情而聚。
15
中国跨境电商发展有多快?过去5年,我国跨境电商贸易规模增长超过10倍。据各地初步统计,全国跨境电商主体已超12万家,建设海外仓超2500个、面积超3000万平方米。
15
自6月8日以来,北方地区高温持续,山西、山东、河南、河北共有15个国家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中央气象台14日18时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
15
6月13日,无人机在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友谊分公司第五管理区一水田地块执行巡田作业任务,用于查看水稻苗情(无人机照片)。
14
新华社发 胥晓璇 沈伯韩 编制
14
近期,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李家巷镇中心幼儿园举行了校园“剪纸文化艺术节”。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6月13日,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剪纸作品展。
14
这是6月12日拍摄的在日本东京中国文化中心举行的“大熊猫‘香香’家族生日会”上展出的“香香”的照片。
13
当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在湖北襄阳开幕。当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在湖北襄阳开幕。当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在湖北襄阳开幕。当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在湖北襄阳开幕。
13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