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浪汉”是什么梗?

2023-03-27 09:29来源: 扬子晚报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近日,一条名叫“网络流浪汉”的流行语,被很多网友拿来调侃自己的上网现状。所谓“网络流浪汉”,指的是这样的“冲浪人”——他们在网上无所事事,这个APP看看,那个APP逛逛,试图在手机里寻找一丝慰藉,最后毫无收获……

  95后女孩小张告诉记者,她手机上下载了80多个软件,但没有几个是特别喜欢和固定浏览的,“尤其是空闲时间,没有什么计划安排,又找不到想看的长剧,就会刷刷社交平台。”看完一个APP,切换另外一个APP,她像围观一样,看尽别人发帖的热闹,看完就抛诸脑后,“不去细想,也不会主动去联系。”

  小张觉得,偶尔自己会因为这样的“流浪”而感到困扰,“就是整个人会被无意义感困住。”

  网上冲浪,明明是在对外获取信息,但为什么人的精神会越刷越“流浪”?

  江苏省社会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赵伟说,首先这与现代人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加深有关,“刷手机的动作,已经成为网络人的习惯。”

  “把手机看作是精神寄托的平台”,一方面这可能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需求有关,而在另一方面,它也导致了一种无意义的消遣,致使我们陷入了一种百无聊赖的状态。

  除此之外,他认为,如果网络重度影响甚至主宰人的生活,会慢慢消磨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主动性以及人对真实社会生活的热情。

  “越来越多的人,身处一个由陌生人连接的世界。”表面看似是开放自由的,你可以很快地联系上一个完全不认识的人,迅速与他人建立关系,“但其实大家彼此之间的交往,距离很远,心理距离更远。”

  在这种时候,手机上充斥着大量的信息,各种各样的内容全面铺开,哪怕是个性化推荐,但它也不能触及人的精神需求,“入脑”的都是碎片化的内容,明明是上一秒刚刷到过的短视频,下一秒已经忘记了自己刚刚看过什么。“浏览完信息后,你放下手机,会有更大的空虚感扑面而来。”“网络流浪汉”的状态就随之出现了。

  “我们的生活通过手机变得有效率,但精神娱乐不能只通过手机去满足。”在赵伟看来,摆脱“网络流浪汉”的状态,不能交给网络来解决,还是得靠人。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孙庆云

作者:孙庆云

[责任编辑:黄童欣]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10月7日,国庆中秋假期进入尾声,各地返程客流攀升。10月7日,国庆中秋假期进入尾声,各地返程客流攀升。10月7日,国庆中秋假期进入尾声,各地返程客流攀升。10月7日,国庆中秋假期进入尾声,各地返程客流攀升。
08
近日,位于海南文昌的文昌航天科普中心升级改造工程进入收尾阶段,并短期向公众免费开放,以检验场馆运营能力与服务水平,为后续正式开放奠定基础。该中心依托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的区位优势,以“星辰大海·文昌启航”为主题,系统展现中国航天从追梦到圆梦的辉煌历程。
08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2025年中秋月亮最圆时刻发生在10月7日11时48分。今年中秋满月还是一轮“超级月亮”,也就是满月时月球正好位于近地点附近。今年中秋满月还是一轮“超级月亮”,也就是满月时月球正好位于近地点附近。
08
国庆中秋假期,神州大地车流如织,市场红红火火,景区人气正旺,各地假日经济活力十足。国庆中秋假期,神州大地车流如织,市场红红火火,景区人气正旺,各地假日经济活力十足。
07
10月6日,在武汉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孝感南段4标项目上,中铁二十局建设者进行施工作业(无人机照片)。10月6日是中秋佳节,不少劳动者坚守岗位,保安全促生产,守护万家团圆。
07
10月6日,随着今年第21号台风“麦德姆”强度持续减弱,琼州海峡客滚运输全线恢复通航。10月6日,随着今年第21号台风“麦德姆”强度持续减弱,琼州海峡客滚运输全线恢复通航。
07
这个国庆中秋假期,“国球”点燃了京西的激情。与此同时,看台上八位特殊观众的身影被镜头捕捉——他们是受邀前来观赛的外卖骑手,是这座城市永不停歇的“奔跑者”。
06
长假期间,“科技+文旅”的文旅消费场景持续释放潜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应用无处不在,为“双节”假期增光添彩。长假期间,“科技+文旅”的文旅消费场景持续释放潜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应用无处不在,为“双节”假期增光添彩。
06
在5日于挪威弗勒举行的2025年举重世锦赛男子71公斤级别的比赛中,中国选手何岳基夺得抓举单项金牌、总成绩铜牌,并刷新了抓举世界纪录。
06
连绵阴雨初歇,位于湖北宜昌的三峡大坝云雾缭绕,气象万千。连绵阴雨初歇,位于湖北宜昌的三峡大坝云雾缭绕,气象万千。连绵阴雨初歇,位于湖北宜昌的三峡大坝云雾缭绕,气象万千。
05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