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7月以来
多地开启了“蒸烤模式”
全国57地发布高温红色预警
浙江、江苏、四川、安徽等多地
最高温超过40℃
让人直呼“太热了”
高温之下小心“夏日杀手”
——热射病
高温不仅让人体感不适
更容易引发中暑
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近日“热射病”一词在微博热搜刷屏
是最危险、最严重的中暑
据央视财经报道
热射病死亡率能够达到70%-80%
多地出现热射病死亡病例
7月10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连续收治了3名热射病转诊病人,其中一人因病情严重,多器官衰竭,在转诊至华西医院时发生呼吸心脏骤停,虽经全力抢救,但最终不幸去世。
7月6日,一名49岁的男性患者被送往浙江丽水市中心医院,他在车间工作时突然昏倒,入院时体温40.7℃。经检查,该患者多脏器功能衰竭并伴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经过31个小时抢救,于8日凌晨去世。
网友:原来“热死人”是真的
大家一定要注意防暑!
上述地区的小伙伴热得叫苦不迭
深圳人表示也很“难顶”
目前
深圳高温黄色预警仍在生效中
这红烧大鸡腿看得小特直接上火
△ 2022年7月12日20时-7月13日15时40分日最高气温图
坐标福田
16时左右温度36℃
体感直飙41摄氏度
小特何止是热
简直烤熟了!!
网友纷纷询问
阿雨何时“上线”
等雨来还不忘玩梗
深圳“炎”值何时下降?
“阿雨”真的来了!
当小特不知如何招架太阳的“热”情时
阿雨在身后拍了拍我
温柔地说道:
“宝,我来了!”
明天以炎热为主
15-18日降雨增多
炎热略有缓解
对对暗号
有雨带伞的英文缩写是
________
小特可能是除了你爸妈以外
天天唠叨让你带伞的人了
14日:多云天气炎热,间中有短时(雷)阵雨。
15-18日:多(雷)阵雨天气,炎热略有缓解。
高温下警惕中暑!
深圳12天已有46人被“烤”倒
深圳究竟有多热?
看一组数据就知道了
↓↓↓
记者13日从深圳市急救中心获悉,7月以来,深圳已有46人被“烤”倒,最近4天,每天有10个人因中暑需急救。
深圳市急救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7月1日至7月8日,深圳120共接到7宗中暑报警。7月9日至7月12日,深圳120共接到39宗中暑报警。随着气温的升高,中暑报警数量明显增多。
高温天气下
千万别把中暑当小事
严重的中暑还将致死
一起来看看
↓↓↓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什么是中暑?
中暑是高温环境下机体因热平衡或水盐代谢紊乱等引发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按其发病机理可分为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
(图源@深圳天气)
中暑有哪些症状?
轻症中暑:可表现为头晕、头疼、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汗、全身乏力、心悸、脉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
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严重的话可以导致死亡。
其中“热射病”是重症中暑的一种,对人的生命危害最大,死亡率超过50%,其典型症状是体温超过40℃。如此高的体温会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导致脑细胞大量死亡。大脑在全身器官中产热量最大,热量消耗占全身的1/3。同时,脑细胞也非常娇嫩,承受不起40℃的高温。一些经过抢救幸存下来的热射病患者,有的长期处于植物人状态。
如何预防中暑?
01 出门做好防晒散热
尽量避免在烈日下活动。
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涂抹防晒霜。
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等的织物,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
02 特殊人群尽量避免外出
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天气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
而且,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龙虎人丹、风油精等一定要备在身边,以防应急之用。
03 饮食方面需要注意
天气炎热,多吃生菜、黄瓜、西红柿等蔬菜,以及含水量较高的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新鲜水果。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多喝水!别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升至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
不管小特怎么叮嘱
还是有小傻瓜中暑该如何自救?
敲重点!
出现中暑症状
立即找一个阴凉处休息
补充水分,小口慢饮
解开领口扣子、领带等
保持周围通风,涂抹或服用解暑药物
休息后,若不好转
应及时就医!
深圳市急救中心专家表示,对于轻症患者,将病人搬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坐下来休息,如果有条件可以使用空调。如果经过上述处理,病人的症状没有缓解,反而持续加重,出现了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意识不清等症状,这就是重症。对于中暑重症患者,一定要及时拨打120电话。在等待过程中,可以用冰袋、湿毛巾,敷在前额、颈部、腹股沟,进行物理降温。
致敬高温下
那些坚守的身影
持续高温 酷暑难耐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
不惧骄阳 不畏热浪
为我们的“安逸”生活保驾护航
烈日下“晒”出初心
坚守中诠释责任
舍得一身汗
换来鹏城美!
致敬
高温下的劳动者们!
今天是高温黄色预警生效的第4天
你们觉得夏天哪种天气最“难顶”?
采写|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罗莉琼
综合|深圳天气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财经 澎湃新闻
海报|读特融媒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