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提醒!
珠海海域赤潮预警发布!
官网截图
珠海人注意,
一旦发现疑似赤潮现象,
请及时报告!
根据广东省海洋预报台通过Planet、海一和海二卫星等多源卫星遥感结果以及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港珠澳大桥沿岸浮标观测数据,并结合市自然资源局巡查、市生态环境局组织的现场抽样监测结果,我市 万山海域、淇澳海域、高栏海域、黄茅海海域有散发状大面积水色异常,初步判定是由夜光藻赤潮水体引起。
为做好我市赤潮灾害的应对工作,
市自然资源局发出提醒:
一旦发现疑似赤潮现象,
应及时报告当地自然资源部门
或生态环境部门;
海洋保护区、滨海旅游区和渔业养殖等
涉海单位密切关注赤潮动态,
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减少或避免损失。
什么是夜光藻?
夜光藻,细胞圆形呈囊状,具有发光能力,本身无毒,大量密集时呈红色,形成赤潮会粘附于鱼鳃上,阻碍鱼类呼吸并导致鱼类窒息死亡。夜光藻死亡分解过程中产生硫化氢, 使海水变质,危害水体生态环境。
此外,夜光藻能渗透出高浓度的氨和磷。因此需警惕在网箱养殖区发生夜光藻赤潮。
该藻可产生三甲胺,通过食物链传递而聚集在鱼虾或贝类体内,如被人食用有中毒危险。
赤潮为什么会出现?
夜光藻是我市海域的常见赤潮生物种,大多在一周左右内自然完成起始、发展、维持和消亡阶段,一般情况下无需人为干预。本次赤潮可能与近期干旱少雨、天气闷热、风力较弱有关,藻类聚集于水流缓慢的内湾海域。
转自:知珠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