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突破!研究:指纹上的“斗”越多,小指越长,还能筛查先天疾病
近日,由我国科学家牵头的一项国际研究首次破解了指纹的基因密码!研究揭示,人类指纹和肢体发育有高度的基因关联。
01
指纹与肢体发育有高度的基因关联
日前,由复旦大学、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牵头的一项研究首次揭示出这个奥秘,确认了人类指纹和肢体发育有高度的基因关联,这项重大成果于2022年1月7日刊发在国际顶级生物学期刊《细胞》杂志2022年第一期上。
复旦大学和中科院相关团队联合国内外十多家科研机构,采集到多种族群体的指纹花纹,分析了近百万遗传位点,最终确认是肢体发育相关基因在指纹花纹表型的形成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图源:央视新闻
通过多表型关联分析,该研究发现指纹与手指长度比例紧密相关,两者共有相同遗传基础。如小指相对越长,掌长相对越短,双手斗型花纹越多;而食指远端指节(指纹形成处)相对越长,斗形花纹则越少。
02
在先天疾病早筛等领域具有重要价值
首次破解指纹的基因密码,不但是理论成果,也预示着人类表型组研究的长远前景。
通过人体外部特征与遗传基因的深入研究,在先天疾病早筛、人体病变预防、职业体质选拔等各领域具有重大价值,目前科研团队已经与医疗机构展开合作,进一步拓展在应用领域的实践研究。
研究人员介绍,以唐氏综合征为例,患者可能会有断掌、足拇趾弓状球纹等特征。如果在一个婴儿出生后采集到他的肤纹特征,可以有98%的准确率判断出这个婴儿是否患有唐氏综合征。在零岁时发现和两岁时发现,干预效果将非常不同,可能是患者日后生活能否自理的差异。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金力表示,该研究是人类表型组研究的一个经典案例,“开展人类表型组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发现基因—表型—环境之间的关联机制,尤其是‘强关联’及其背后的机制,从而为生命健康研究提供新的指引。”
作者:综合整理自中国日报、央视新闻、光明网
本文摘自“ 中国日报双语新闻”微信公众号,2022年1月7日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本平台予以转载并不代表认同其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