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令长张陆:“砺箭”再上苍穹

2025-11-01 09:22来源: 中国青年报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指令长张陆:“砺箭”再上苍穹

  8月18日,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在进行飞船程序训练。孔方舟/摄

  10月末,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弱水河畔,千年胡杨傲然挺立。这片见证无数航天奇迹的土地,即将迎来又一高光时刻——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将从这里启程,奔赴天宫空间站。

  而此次任务的指令长,正是曾圆满完成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张陆。10月30日,张陆率领两名新队友亮相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与公众见面。

  时隔两年4个月,他将再度叩问苍穹,这既是他个人从航天“新兵”到指令长的蜕变,更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一棒接一棒代代传承、接续突破的写照。

  2022年11月29日23时,张陆和费俊龙、邓清明一起驾乘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接力空间站建造阶段载人飞行任务的最后一棒。

  首次进入太空失重环境,在地球家园习以为常的吃饭、喝水、如厕、睡眠,到了400公里高空的空间站,都变成了需要重新学习的“技术活”。

  好在“太空会师”的乘组轮换模式提供了帮助。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在返回前几天,手把手地向他们传授经验:从设备的操作技巧,到物资的整理方法,再到日常维护的注意事项,甚至包括如何在太空高效利用时间。“他们把自己在太空半年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我们,给了我完成任务的勇气、底气、信心和力量,也为太空工作无缝衔接、太空生活正常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张陆说。

  首次实现“太空会师”,开启中国空间站长期有人驻留时代;见证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欢度空间站建成后的首个春节;圆满完成4次出舱任务,刷新航天员单个乘组出舱活动纪录……首次遨游太空的180余天时间里,张陆和两名队员在浩瀚太空为中国载人航天史册写下新的一页。

  “生命可以老去,唯有荣耀绚烂天地。”张陆表示:“能够再次为祖国出征太空,于我而言,是至高无上的荣耀。”他亲眼见证了首批航天员“几十年如一日训练,时刻准备飞天”的坚定与执着,这种精神早已融入他的血液,成为他不断前行的动力。

  每一名执行过任务的航天员,被追问得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什么时候再飞。

  张陆知道:作为航天员,就是要时刻保持飞行和准备飞行两种状态。自神舟十五号任务结束后,张陆没有丝毫懈怠。一方面,在专业团队的指导下,完成了身体、心理恢复后,配合进行了飞行后有关数据的测试。另一方面,和其他执行过任务的航天员一样,迅速将所有成绩“清零”,以一名“新兵”的姿态重新投入各项强化训练中。

  “所有训练我都要求自己必须以最优成绩通过。”他坦言年龄增长让体能恢复变慢,因此,每天的训练都比年轻队友多花一分力气、多流一点汗水、多用一些时间。这份努力,只为能再次为祖国出征太空,为新时代中国航天事业再立新功。

  尽管张陆已经累计完成了数十次水下训练,并且拥有4次出舱活动的实战经验,但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精益求精。

指令长张陆:“砺箭”再上苍穹

  8月25日,张陆在水下训练前进入水下服。孔方舟/摄

  在张陆眼里,“每一次训练都是新的起点,而不是简单重复”。在水下训练过程中,他从不会因为自己有丰富的经验而放过任何一个动作,将每一次都当作第一次一样认真对待。

  在训练过程中,张陆不仅专注于自己的任务,还关注着同组年轻队友的状态和表现,利用话音系统给予队友鼓励和经验性的提醒。

  随着中国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新的科学实验、新的空间站技术不断涌现,张陆针对空间站任务的新特点,进行了大量更深、更细的研究和学习。每次学习新内容,他都会记详细的笔记,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及时向科研人员请教,直到完全掌握。因为他知道,未来如果作为指令长,自己必须先“吃透”技术,才能在太空给队友准确的指导。

  在保证完成正常训练和任务的前提下,张陆还走进学校讲述航天故事、传播航天精神。“看到自己能给孩子们带来积极的影响,我感到非常欣慰,这也是我作为航天员的另一种价值。孩子们的正向反馈也成为我再次逐梦太空的动力。”

  2024年,经过严格的选拔,张陆成功入选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并担任指令长。

指令长张陆:“砺箭”再上苍穹

  8月7日,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武飞(左)、张陆(中)、张洪章进行微生物采样操作训练。徐部/摄

  此次乘组延续了“新老搭配”的传统,由张陆带领第三批航天员武飞和张洪章共同执行任务。这是一个极具特色的乘组:从专业类型上,涵盖了航天驾驶员、航天工程师、载荷专家3种类型;从年龄结构上,首次出现70后、80后、90后的搭配。他们跨越年龄界限,以各自的专业优势与性格特质形成完美互补,成为执行任务的“黄金搭档”。

  武飞今年32岁,是目前最年轻的中国航天员,也是执行任务最年轻的航天员。张陆评价他“特别聪明,学习能力极强,对航天器理论的理解非常深入”。生活中的武飞性格外向,热爱运动,是乘组里的“活力因子”。

  与武飞的“动”不同,80后张洪章自带“学者气质”。他戴着眼镜,性格稳重内敛,此前是某研究所的博士生导师,张陆评价他“做事有条理,心思细,遇到复杂问题总能冷静分析、提出合理建议”。张洪章爱好打太极拳、品诗词。“张洪章的‘静’与武飞的‘动’恰恰形成互补,相得益彰。”

  在张陆看来,他们的优势在于:70后的张陆有丰富的飞天经验与统筹协调能力,能带领团队应对各类突发情况;90后的武飞年轻有活力,理论与操作能力突出,是技术“尖刀”;80后的张洪章稳重博学,能在专业领域提供支撑,同时平衡团队氛围。

  “我们各自的特长能覆盖任务中的不同需求,这样的组合,让我对执行神舟二十一号任务充满信心。”张陆说。

  张陆仍记得神舟十五号返回途中,费俊龙将自己担任指令长的心得传授给他:“要把乘组拧成一股绳,了解每个队友的优势和短板,让每个人都能在合适的位置发挥最大作用。要统筹全局,预判问题……”这些话,张陆当时就记在了心里,成为他后续训练和备战神舟二十一号任务的“准则”。

  三人在训练中相互学习、在生活中相互关照,早已形成深深的默契。这份信任与默契,正是乘组如今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战斗力的重要体现。“太空里,我们3个人就是彼此的依靠。”张陆说,无论是飞船应急、空间站故障,还是出舱风险,都需要三人“步调一致、绝对信任”,才能应对所有未知的风险。

  张陆还为乘组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砺箭21”。“希望我们乘组经过磨砺淬炼后,像火箭一样锐不可当,圆满完成这次任务。”

  如今,他已带领“砺箭21”乘组做好准备:“期待再次听到地面团队熟悉的声音,曙光、北京、银河、天宫……我是神舟二十一号,我们来了!”

  通讯员  占康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王璟瑄  记者  张渺

[责任编辑: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即将于11月5日在上海拉开帷幕,目前进博会举办地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各项展前准备工作有序推进,静待盛会。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即将于11月5日在上海拉开帷幕,目前进博会举办地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各项展前准备工作有序推进,静待盛会。
04
“九重之下——故宫造办处旧址考古成果展”将于2025年11月4日至2026年2月8日在故宫永寿宫展厅举行,并免费向公众开放。“九重之下——故宫造办处旧址考古成果展”将于2025年11月4日至2026年2月8日在故宫永寿宫展厅举行,并免费向公众开放。
04
11月3日,农民驾驶农机在江苏省兴化市兴东镇周韩村田间施肥,为冬小麦播种做准备(无人机照片)。记者11月3日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截至10月30日,全国秋粮收获过九成,冬小麦播种过两成半。
04
近日,红嘴鸥如往年一样从西伯利亚等地飞抵云南昆明,成为“春城”一道灵动的风景,吸引市民与游客前往观赏、互动。近日,红嘴鸥如往年一样从西伯利亚等地飞抵云南昆明,成为“春城”一道灵动的风景,吸引市民与游客前往观赏、互动。
03
近年来,安徽省宿州市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积极布局算力产业,建成淮海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汴水之畔科学计算中心、算力互联智算中心、国创智算中心等重点项目,吸引腾讯、阿里、华为等众多头部企业落地布局。
03
深秋时节,各地农民抢抓农时加紧收获,处处是喜人的秋日好“丰”景。深秋时节,各地农民抢抓农时加紧收获,处处是喜人的秋日好“丰”景。深秋时节,各地农民抢抓农时加紧收获,处处是喜人的秋日好“丰”景。
03
11月2日,2025北京马拉松在京举行。
02
时下正值晚稻成熟期,各地农民抢抓农时收割水稻,田间一派繁忙景象。
02
“双十一”临近,山东省荣成市石岛新港国际快件监管中心跨境电商包裹量明显增加,大量装有服装、玩具、电子产品等的跨境电商出口包裹依次完成海关查验,装船出海。
02
这是11月1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飞控大厅拍摄的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和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会师后拍摄“全家福”照片的实时画面。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在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从飞船返回舱进入轨道舱。
01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