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这句老话在今年的南方地区失效了
当北方多地迎来寒潮初雪时
南京却迟迟未能入秋
近期最高气温稳居30℃以上
街头巷尾,短袖、凉鞋仍是主流
不少市民感慨:
南北温差这么大,正常吗?
怪!桂花“休眠”樱花反季开
樱花:我开了!桂花:啊?
10日,玄武湖景区玄圃、芳桥等区域的枝头,粉白的樱花零星绽放。
本地网友懒懒发帖询问“南京的桂花季到底是过去了,还是没到”,引发不少共鸣。
许多市民深有同感:国庆中秋假期前夕,全城依稀可闻桂花香,节后香味却消失了。
记者从园林和林业科学研究院了解到,桂花开放需要“焖蒸效应”,白天积累热量,配合夜间的低温和湿度,才会大面积开花散香。前期南京昼夜温差不显著,夜间温度不低于20℃,湿度条件不理想,导致已开放的桂花花期缩短,未开放的花蕾则进入“中场休眠”。
园林专家指出,银杏、乌桕等秋季观赏植物的叶色转变期也可能推迟,部分需要低温春化的作物或花卉,来年的生长周期也可能受到影响。
热!南京今夏刷新多项纪录
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李力介绍,南京常年(1991-2020年)平均入夏时间为5月26日,平均夏季日数为122天,今年5月12日入夏较常年偏早,且目前还未入秋,夏季明显偏长。截至10月12日,夏季时长达154天,已创下南京近30年来的最长纪录。
往年,南京在9月下旬至10月初完成夏秋转换,平均入秋日在9月24日,而今年的秋天已注定“迟到”。
据最新气象数据,13日起南京有分散性阵雨或雷雨天气,届时日最高气温25℃到26℃,但仍难满足“连续5天滑动平均气温低于22℃”的入秋标准。
18—20日,北方一股较强冷空气会自北向南影响我市,南京会出现降水和大风降温天气,气温明显下降,建议大家外出注意防风、防雨,及时增添衣物。
防!农作物成熟一块收一块
市气象服务中心已联合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提醒农户正确应对“高温秋收”。比如,抓住晴好天气收获秋熟作物,成熟一块、收获一块,确保收获进度,做好晾晒、通风、储存以防霉变;加强水稻后期的水浆管理,提高千粒重;保护底墒,搞好三沟配套,抓紧有利天气,及时播种小麦。
提醒市民朋友:
天气骤变,届时要提前备好保暖衣物。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余波表示,并非所有人都适合“秋冻”,而且“秋冻”要科学,在目前这种“非典型”高温天气下,该原则需灵活调整,关键在于根据实际体感温度及时增减衣物,避免高温下“硬捂”中暑,也别因毫无准备“挨冻”受凉。
内容来源: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马忆玲;南京气象
图片来源: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中元 通讯员 常成;方华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