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斑块≠告别运动!选对运动方式、合理安排时间频率,运动能成为维护血管健康的 “良药”。以下从适合的运动类型、时间安排、注意事项等方面,为你提供科学运动的实操方案。
适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的运动方式
01
有氧运动:温和改善血管功能
l 快走:
最简单易执行的运动,每周累计 150 分钟,速度以微微出汗、能正常交谈为宜。快走可加速血液循环,锻炼心肺功能,帮助消耗热量、控制体重。
l 慢跑:
强度稍高于快走,适合身体状况较好者。每周 3-5 次,每次 30 分钟左右,能提升身体耐力,促进新陈代谢,调节血脂血糖。
l 游泳:
全身性运动,对关节压力小。每周 2-3 次,每次 30-60 分钟,可锻炼全身肌肉,增强心肺功能,减轻肥胖对血管的负担。
02
力量训练:辅助增强血管活力
选择轻重量哑铃(如 1-2kg)进行手臂屈伸、腿部深蹲等动作,每周 2-3 次,每次 2-3 个动作,每组 10-15 次。注意动作规范,避免用力过度导致血压升高。
合理安排运动时间与频率
01
运动时间
每次总时长 30-60 分钟(含热身、正式运动和放松)。
初练者从 15-20 分钟开始,每周增加 5-10 分钟,逐步达到目标时长。
避免饭后立即运动,建议饭后 1-2 小时进行,以免影响消化或引发不适。
02
运动频率
有氧运动:每周 3-5 次,如每天快走 30 分钟或每周慢跑 3 次。
力量训练:每周 2-3 次,给肌肉足够恢复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运动全周期注意事项
01
运动前:咨询与热身双保险
咨询医生:务必先让医生根据斑块情况、身体状况和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评估运动安全性,制定个性化方案。
充分热身:运动前 5-10 分钟进行慢走、活动关节等,冬季可延长至 15 分钟,避免血管突然受刺激。
02
运动中:强度控制与身体监测
控制强度:以中等强度运动为宜(如快走时能正常说话但无法唱歌)。若出现心跳过快、呼吸困难、头晕等,立即降低强度或停止。
监测身体反应:若出现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头晕、恶心等症状,立即停止运动并就医。运动前后可测量血压、心率。
03
运动后:放松与恢复不可少
进行 10-15 分钟慢走、拉伸,帮助放松肌肉,促进恢复。
日常久坐族碎片化运动
每坐 1 小时,起身活动 5 分钟
如踮脚运动(促进下肢血液回流)
颈肩拉伸(缓解肌肉紧张)
靠墙静蹲(增强下肢肌肉力量)
办公室场景可接水、爬楼梯
运动中需警惕的 “红灯信号”
1. 出现以下情况,立即停止运动并就医:
2. 胸部疼痛或压迫感,可能放射至肩、臂、颈部;
3. 突然头晕、视力模糊、站立不稳;
4. 呼吸急促困难,无法正常说话;
5. 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律,伴心慌;
6. 关节剧痛、肿胀;
7. 面色苍白、出冷汗、浑身无力。
# 医学提醒 #
动脉斑块不是运动的"禁区",而是科学锻炼的"警示灯"。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运动将成为您维护血管健康最经济的"良药"。动则有益,贵在坚持!
转自:杭州市五云山医院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