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淅淅沥沥的秋雨还在继续。
10月9日08时至14时全市平均降水量12.2毫米,城区平均12.6毫米,最大降水量出现在大兴敬贤家园34.8毫米。最近一小时(13-14时)最大降水量为房山圣莲山,6.1毫米。
此外,10月8日04时至09日14时,全市平均降水量58.8毫米,城区平均66.2毫米,已达暴雨量级。最大降水量出现在大兴敬贤家园128毫米。
预计今天我市仍将是“秋雨全覆盖”模式,可达中到大雨,其中大兴区、房山区气象台已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
北京市气象台10月9日14时发布:今天下午阴有小到中雨,东风二三级,最高气温11℃;夜间阴有小雨,北风一二级,最低气温10℃。今明两天仍有持续性降雨,气温低迷,出行注意防雨和交通安全,并及时添衣保暖。
天气趋势
明天阴雨天气持续,白天总体雨量可达小到中雨,城区及南部地区相对明显。夜间降雨减弱,后半夜逐渐结束。
11日秋雨暂歇,天空云量较多,气温有所回升,白天最高气温升至20℃上下。温馨提示,10月11日(周六)要上班,闹钟记得定好。
但周日还会有一次小雨天气,最高气温又将回落至15℃上下,还请及时关注临近预报,做好防范。
因降雨预警
明日多个市郊铁路车次临时停运
北京市郊铁路发布运营调整公告:因降雨预警,2025年10月10日,S2线S205次、S208次临时停运;怀柔-密云线S503次、S504次临时停运。
光靠“秋冻”可不行
科学添衣指南请收好
这两天,北方多地迎来秋雨连绵的天气,并遭遇“断崖式”降温,这种初冬般的湿冷天气,要注意添衣保暖了。那句老话“春捂秋冻”还管用吗?如何科学添加衣物才能既保暖又健康?一文了解↓
“秋冻”≠“挨冻”
这4个部位不能“冻着”
“秋冻”是指在秋季气温刚开始下降时,不要过早、过多增加衣物,让人体更能适应季节变化以提高免疫力。但“秋冻”并不意味着盲目“挨冻”,以下这些部位不适合“秋冻”,需要做好保暖。
腹部
上腹受凉容易引起胃部不适,甚至疼痛,特别是有胃病史的人更要加以注意。
下腹受凉对女性伤害大,容易诱发痛经和月经不调等,经期妇女尤其要加以重视。
双脚
脚部汇集了全身的经脉,所以人们常说“脚冷,则冷全身”。
全身若冷,机体抵抗力就会下降,病邪就有可能乘虚而入。
脖子
这个部位受凉,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状的感冒;向上则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
肩膀
肩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相对比较脆弱,容易受伤。
科学“秋冻”有条件
这6类人不适合“秋冻”
“秋冻”并非人人适宜,青壮年、体质较好的老年人等健康人群可以适当进行,但以下这6类人“秋冻”可能会诱发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受寒冷刺激后,会使原本就有病变的心肌缺血、缺氧更加严重。加上“秋燥”常引起体内缺水,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极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中风等疾病。
慢性胃病患者
胃肠道对寒冷刺激非常敏感,若不慎着凉,容易引起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复发,严重者可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并发症。因此,有慢性胃病的人一定要注意保暖。
呼吸道疾病患者
有支气管炎、哮喘、肺心病等病史的人也不宜“秋冻”。寒冷会对人的气道产生不良刺激,使得上述疾病复发或加重。
关节炎患者
患有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常反复出现腿部胀痛、沉重感,受寒后可使上述症状加重,出现关节疼痛,或伴有肿胀、行走不便等。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常并发血管神经病变,表现为微循环障碍、手足麻木等。寒冷刺激不但会加重糖尿病,还可能加重微循环障碍,导致血管神经病变进一步加重。
虚寒体质的女性
一到冬天就手脚冰凉、小腹寒冷的女性朋友,秋季一定要注意脚踝、腹部、腰部等部位的保暖,避免加重体寒。
科学增添衣服
学会“洋葱式”穿衣法
面对突如其来的降温,如何科学增添衣服呢?不妨试试“洋葱式”穿衣法,将防风外层、保暖中层、纯棉里层的衣物“叠穿”,每层都选取方便穿脱的衣物,随时根据温度和环境进行增减。
雨天气温下降,体感阴冷
外出记得多添衣哦~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