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将迎来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寒露,这意味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露水增多,身在广东地区的我们除了预防深秋的干燥,还有雨水带来的寒意。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主任高三德副主任中医师提醒,寒露节气养生重点为养阴、润燥和温阳。
寒露养生要诀:养阴润燥温阳
高三德介绍,中医认为秋天属肺,深秋夹寒,身体受凉燥侵袭,容易诱发肺疾如感冒、咳嗽等。随着日照减少,秋雨连绵,也容易让人产生悲观情绪,中医认为,七情中悲可伤肺,也容易造成情绪低落。所以,在寒露时节还要适当增加户外运动、多晒太阳,如登山、慢跑、散步等,从而锻炼心肺、温阳抗寒。同时,还需保持乐观的心态,多与好友交流、参加集体活动,在团队氛围和户外活动中调整身心。
他提醒,寒露饮食不妨适当增加润燥的食物,如:雪梨、蜂蜜、芝麻、核桃、胡萝卜、南瓜、糯米等。秋燥伤肺,建议市民还可以通过一些养阴润肺、滋阴生津的药材或食材来调养。养阴润肺可选沙参、百合、山药、枇杷叶等;滋阴生津则可选太子参、麦冬、石斛、玉竹等。此外,秋雨寒凉,要注意适当增加衣物,或喝些红糖姜水,可以起到温阳的作用。
四种寒露常见病,调养各有方
高三德介绍,随着秋意渐浓,寒雨和凉燥都容易导致“肺阴不足、寒邪外侵”,诱发感冒、干咳、腹泻、失眠等病症;对此,他分享了一些相应的中医调养小建议。
1.感冒:建议茶疗上可用紫苏5克、生姜3片、红糖1块,煮水喝;生活上要注意规避风寒,多穿衣保暖。穴位保健上可多按揉大椎穴、合谷穴、肺俞穴等。
2.干咳:建议茶疗上可用蜂蜜5克、雪梨1个、杏仁3克,山楂2克,炖水喝;生活上要注意多喝温水,用围脖护好喉颈部位。可多按揉天突穴、列缺穴、照海穴、肺俞穴等穴位保健。
3.腹泻:建议茶疗上可用茯苓5克、莲子5克、干姜3克、红枣2颗,煮水喝;生活上要注意腹部保暖、忌生冷、宜温食。建议艾灸天枢穴、神阙穴、中脘穴、足三里穴等。
4.失眠:建议茶疗上可用酸枣仁5克、百合3克、枸杞子5克,桂花3克,煮水喝;生活上要注意多晒太阳、适当运动、睡前泡脚。可多按揉安眠穴、神门穴、照海穴等穴位保健。
汤方推荐:寒露靓汤煲起来
1、三仁百合剑花炖排骨(除燥止渴汤)
食材:薏苡仁20克、南杏仁10克、北杏仁6克、百合10克、霸王花15克、排骨150克、生姜3片。
做法:将食材清洗干净。排骨剁块,用冷水浸泡出血水,与生姜片放入锅中,再加少许料酒去腥,炖煮几分钟去血腥味,用温水冲洗干净。将排骨和所有材料都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60分钟。出锅前加少许食盐调味即可。
功效及适合人群:具有润燥生津、理气止咳的功效,适合秋季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大便不畅等症候人群。
2、莲子百合炖瘦肉(滋阴润燥汤)
食材:莲子10克、百合15克、大枣10克、瘦肉150克、生姜3片
做法:将食材清洗干净,大枣去核撕开。再将所有材料都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60分钟。出锅前加食盐少许调味即可。
功效及适合人群:具有滋阴润燥的功效,适合阴虚体质的人群,体虚心慌、心烦、失眠、口干、干咳等症候人群。
3、参竹麦雪耳炖瘦肉(润肤养胃汤)
食材:沙参10克、玉竹20克、麦冬5克、枸杞5克、雪耳10克、瘦肉150克、生姜3片
做法:将食材清洗干净,再将所有材料都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60分钟。出锅前加食盐少许调味即可。
功效及适合人群:具有益气养阴、生津润燥的功效,适合亚健康状态,虚劳烦热、皮肤干痒、熬夜失眠等症候人群。
医学指导: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主任高三德副主任中医师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婉虹 通讯员 李国栋、徐心怡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