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中国(温州)国际园林博览会将于明年(2026年)4月至7月在浙江温州举办。预计今年12月底,主会场将全部完成施工。目前项目的建设进度已经正式进入倒计时,这个国庆,来自五湖四海的工人正在项目上坚守岗位,抓紧施工。
总台记者 韩栋:这里是园博会主场馆园博园的施工现场,温州园博会是国家级园林博览会,主题为“诗画山海 共享绿色生活”。整个项目用地面积约230公顷,体量大、工期紧,为了能够顺利交付,这个假期,有2000多名施工人员奋战在施工现场。
钢构件搭积木 实现毫米级精度
园博园整体景观序列为“一阁两馆十二景”,一阁就是我身旁的郭公阁,而两馆分别是湖对岸的山水中国馆和南园的花园生活馆。
郭公阁楼身方形,设计风格是传统宋氏古典楼阁,但是又与现代结构相融合。整座阁楼的“钢筋铁骨”重达650多吨,949根形态各异的钢构件通过提前预制,像搭积木一样装配,提高了装配精度,达到毫米级的精度,也大幅缩短了工期。
工地跑“坦克” 提高运输效率
为提高施工效率,施工方引进了5辆形似坦克的山地“爬山虎”履带运输车,用于山地材料的运输。这台机器拥有高达2000公斤的惊人载重能力,最重要的是无论是松软的泥地、45°以下的陡坡、台阶地、布满碎石的施工便道,还是雨后湿滑的斜坡,它都能如履平地。
无人机“空投”绿意 苗木种植已超1万多棵
园林绿化才是园博园的“主角”,目前园区苗木种植已超12000多棵。原先苗木都是通过货车或人工搬运,高的地方难上去,雨天还容易陷住,效率低。
这里采用重载无人机吊运苗木,单机最大载量400公斤,可将百余斤的苗木精准投送至百米高的山顶,加上苗木装卸时间,一台无人机一天能运送120棵,效率是人工搬运的数倍。
树木“电子身份证” 可追溯管理和认养
这里的苗木采用全过程数字化管理,每一棵乔木,都会悬挂着一枚“电子身份证”,实现全生命周期可追溯管理。手机一扫,该株乔木的“前世今生”便跃然屏上,品种、规格、原生地、特性数据、位置坐标、日常养护信息等。养护人员可通过扫码更新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数据,系统自动分析树木健康状态,助力科学管护。
未来,游客只需用手机轻轻一扫,即可解锁树木的“绿色档案”,园博园还将开放“扫码认养”功能。“共享绿色生活”不再只是口号,市民游客不仅能随时查看树木生长状况,还能参与线上养护互动。
预计园博园将在明年2月中旬试开园,期待明年春天能与全国人民共赴一场“诗画山海”的园林之约。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