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20为啥叫“胖妞”?

2025-09-19 20:43来源: 央视一套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今天(19日)上午,2025“空军航空开放活动·长春航空展”开幕。今年空军安排两型飞机座舱、两型飞机货舱对公众开放,为大家提供“零距离”接触空军战机的机会,这其中就包括运-20A的货舱。

运-20为啥叫“胖妞”?

  运-20是我国200吨级战略运输机,大名叫“鲲鹏”,但它还有一个特别可爱的小名叫“胖妞”。如此威武的战鹰为何会有这么可爱的名字?“胖妞”又有什么独特之处呢?总台央视记者独家探访运-20诞生地航空工业一飞院和西飞,带大家近距离了解“胖妞”。

  运-20小名为啥叫“胖妞”?

  运-20飞机常务副总设计师冯军介绍,运-20“胖妞”名字由来,主要是设计师团队中很多总师、副总师的孩子都是女孩。运-20凝聚了几十万人的心血,每次设计人员看到它,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样,所以就叫它“胖妞”。

运-20为啥叫“胖妞”?

  冯军告诉总台记者,网友眼中憨态可掬的“胖妞”,实则是“智慧之胖”。圆润的机头、宽大的上单翼、流畅的机身曲线,每一处设计都经过上千次气动优化。

  为在有限动力下实现更大载重,运-20采用世界领先的整体壁板技术。重量较传统设计大幅减重,这是一项曾被视为“世界难题”的技术。

  “胖妞”内功深厚的秘密是什么?

  “胖妞”全身都是高科技,但作为我国第一款自研的大型运输机,最重要的还是“运量大”。运-20的相关设计人员告诉记者,“胖妞”不仅有着强大的飞行能力,“内功”也十分深厚。

运-20为啥叫“胖妞”?

  冯军介绍,运-20采用了宽体设计,货舱截面接近方形,这样的设计极大地提升了空间利用率;上、下、左、右各有一扇门,再加上气密门的5门结构设计看似“复杂”,但流线型的设计减少了尾部紊流,实现了气动效能的提升。

  此外,为了支撑运-20能在各种复杂环境的机场降落,研制团队还对起落架进行了独特设计。

运-20为啥叫“胖妞”?

  冯军介绍,这种起落架叫多轮、多支柱起落架,轮子多、支柱多,分散到机身的载荷相对变小。

  多项试验验证“胖妞”极限性能

  在试验基地的巨大厂房内,运-20耐久性试验已经停止,但这架飞机的尾端仍然静静地摆放着。

运-20为啥叫“胖妞”?

  冯军介绍,试验中,科研人员通过胶布带和杠杆系统对舱门施加侧向力,模拟飞机在300-400公里/小时飞行速度下开门时的风载。

  运-20作为战略运输机,其空投、空降能力是核心指标之一,这个专用的空投试验台,可以模拟飞机在天上的姿态,可以倾斜、可以滚转。小到空投物资,大到坦克、装甲车,都能在这里进行试验。

  转自: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9月19日,2025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开幕。9月19日,2025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开幕。9月19日,2025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开幕。9月19日,2025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开幕。
20
9月19日下午,中国南方航空首架十五运会主题彩绘飞机“活力湾区号”首航,搭载309名乘客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飞往北京大兴国际机场。9月19日下午,中国南方航空首架十五运会主题彩绘飞机“活力湾区号”首航,搭载309名乘客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飞往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20
9月18日,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智能市域列车在青岛亮相,列车将用于京雄快线。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列车由中国中车牵头研制,是系列化中国标准智能市域列车平台下的产品之一,为时速200公里的市域D型车。
19
昔日渔歌唱晚的传统渔乡,今日已成为融合摄影、美食、民宿等多业态的文旅新地标。滩涂赶海可以捕捉青蟹、跳跳鱼等特产;而出海赶海则能体验到拖网捕鱼的乐趣,收获皮皮虾、章鱼等海产。这是霞浦县三沙镇东壁村拾间海民宿外景(2024年11月29日摄)。
19
甚至连照片都没有留下  “八女投江”八名女战士的肖像拼版照片:左上为冷云生前照片;其他七名女战士为速写画像,生前未留下照片。
18
9月17日,北京天气晴好,秋高气爽。9月17日,北京天气晴好,秋高气爽。9月17日,北京天气晴好,秋高气爽。9月17日,北京天气晴好,秋高气爽。9月17日,北京天气晴好,秋高气爽。
18
9月16日,今年国庆节天安门广场及长安街沿线花卉布置方案正式公布。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为营造隆重热烈、喜庆祥和的国庆节氛围,天安门广场中心将布置“祝福祖国”巨型花篮,长安街沿线将布置10组立体花坛。
17
9月16日在2025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预演上拍摄的飞行表演。9月16日,2025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预演在吉林长春举行。9月16日,2025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预演在吉林长春举行。
17
确认此前在青海省玛多县发现的石刻为秦代石刻,定名为“尕日塘秦刻石”。新华社记者 杜笑微 摄  7月25日拍摄的“尕日塘秦刻石”所在地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扎陵湖北岸(无人机照片)。
16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