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月招灾?别让迷信辜负了宇宙级浪漫

2025-09-08 08:47来源: 浙江日报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时隔三年,中国境内终于再次迎来一场观赏条件极佳的月全食盛宴。与此同时,坊间也有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即“血月”易招灾祸、对人有害,会影响人的健康和情绪,会让人头痛、失眠、生病。此外,还有“血月不能洗头”、“孕妇不能出门”等荒诞说法,不一而足,给这场美丽的天象蒙上了一层人为的阴影。

  实际上,“血月”不仅不可怕,而且成因超浪漫。因为太阳光在地球大气层会发生折射和散射,每一种颜色的光的波长都不同,其中短波长的蓝光容易被大气分子散射,而长波长的红光则会穿透大气层,因地球的引力被弯曲到地球与月球之间的阴影区,这些穿过地球大气层的红色光照在月球表面,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红色月亮——血月。 这一过程如同雨后彩虹的形成,是光的传播规律使然,与“吉凶祸福”毫无关联。那些毫无科学依据的所谓“凶兆”的说法,显然经不起推敲。

  从历史上看,几乎每一次特殊天象的出现,总会伴随着形形色色的“灾难预言”。从古代将日食月食视为“天狗吞日月”,到现代社会仍有各种“末日预言”,反映的是人类对未知现象的本能恐惧。在科学不发达的年代,人们用神话传说来解释天文现象情有可原;但在21世纪的今天,仍抱着这些迷信不放,就显得与时代格格不入了。

  当然换个角度,这次“血月”也是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的契机。《科学技术普及法》要求,国家鼓励和支持科学技术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等参与科普活动,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 面对“红月亮”相关谣言,科普工作者、媒体等应积极行动。像《人民日报》等媒体提前发布月全食预报,就是对谣言有力的驳斥。还可进一步通过短视频、科普文章等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血月”成因,揭穿谣言。普通人遇到这类说法也要提高辨别能力,要多思考是否有真实依据,多问一句“有科学根据吗”,不要转发没有根据的传言。

  天文学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人类不断破除迷信、认识客观世界的历史。每一次特殊天象的出现,都应该是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的契机,而不是散播迷信的舞台。期待这次月全食观测能够成为一场科普盛宴,让更多人感受到宇宙之美和科学之魅。

  作者:余明辉

[责任编辑: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2025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于9月5日至9日在云南举行,由新华社、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2025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于9月5日至9日在云南举行,由新华社、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09
位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的六星街因其六角形街巷得名,是一个多民族集聚的街区。位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的六星街因其六角形街巷得名,是一个多民族集聚的街区。
09
蓝月谷位于云南省丽江市玉龙雪山东麓甘海子以北、云杉坪南侧的山谷之中。蓝月谷位于云南省丽江市玉龙雪山东麓甘海子以北、云杉坪南侧的山谷之中。蓝月谷位于云南省丽江市玉龙雪山东麓甘海子以北、云杉坪南侧的山谷之中。
09
“国际友人与中国抗战——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展将于9月9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国际友人与中国抗战——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展将于9月9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08
北京时间9月7日午夜至8日凌晨,全球多地天宇上演壮观的月全食现象。北京时间9月7日午夜至8日凌晨,全球多地天宇上演壮观的月全食现象。北京时间9月7日午夜至8日凌晨,全球多地天宇上演壮观的月全食现象。
08
9月7日,观众在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上体验外骨骼机器人产品。不少AI康复系统、便携式可穿戴设备、养老机器人、适老化设备等前沿成果在智博会上亮相,吸引人们前来参观体验,感受“智慧”养老生活。
08
题:展国之威仪 铸军之荣耀——走进阅兵场上的仪仗兵 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礼炮鸣放队队长李金柱说,56门礼炮,寓意全国56个民族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80响,寓意从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至今已走过80年历程。
06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