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小伙工作一个半月就辞职,天天打游戏!医生:不是懒,是病了

2025-08-31 08:48来源: 潇湘晨报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医生,我儿子大学毕业快半年了,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除了吃饭几乎不出门,朋友约他也不去,就抱着个电脑打游戏……”

  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余鸽的诊室里,李女士的声音带着焦虑与无奈,她身边的男孩低着头,手指无意识地抠着衣角,始终不发一言。

  工作一个半月就辞职

  今年23岁的小宇,去年刚大学毕业。在父母眼中,他从小是“乖孩子”,成绩中等,不爱惹事,唯一的爱好就是打游戏。毕业后,家人托关系给他找了份清闲的工作,可他只做了一个半月就辞职了。

  “每天要跟不同的人打招呼,领导安排的任务总怕做错,同事聊天插不上话,感觉浑身不自在。”小宇终于开口,声音极轻,“有一次给客户发文件,对方半天没回复,我盯着微信界面坐了一下午,心跳得像要炸开,晚上还失眠了。”

  辞职后的小宇彻底退回了自己的“安全区”。白天睡觉,晚上打游戏,微信里的消息常常隔天才回,甚至直接忽略。同学群里的聚餐通知、亲戚介绍的相亲对象,他一概拒绝。“跟人打交道太累了,游戏里不用看别人脸色,输了重来就行,现实里说错一句话都怕被讨厌。”他说。

  确诊社交焦虑障碍

  李女士起初以为儿子是懒,后来发现他常常对着手机发呆,问起工作就暴躁易怒,夜里还会偷偷叹气,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经详细诊断,确诊小宇存在社交焦虑障碍。余鸽副主任解释道,“他不是不想社交,而是不知道怎么社交。长期的校园生活和家人的过度保护让他习惯了简单的人际关系,进入职场后,复杂的社交规则、模糊的沟通边界让他无所适从,只能通过逃避来缓解焦虑。”

  在治疗中,余鸽没有急于让小宇重返职场,而是从“微小社交”开始引导:先尝试每天出门去便利店买一瓶水,和收银员说一句“谢谢”;加入线上游戏社群,慢慢过渡到线下小型玩家聚会;再通过积极进行抗焦虑治疗和认知疗法,学会一些基本社交技能。对他来说,社交就像学走路,得一步一步来。

  当代人为何深陷社交疲惫

  在当代社会,像小宇一样深陷“社交压力”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对此,余鸽表示,社交疲惫的根源首先来自“过度连接”与“真实疏离”的矛盾。微信等社交软件模糊了工作与生活的边界。年轻人白天要应对工作群的疯狂轰炸,晚上要回复朋友的消息,甚至睡前还要刷一遍社交动态,生怕错过任何信息。这种全天候在线的状态,让大脑长期处于“社交待命”模式,精力被持续消耗。一条未回的消息、一个未接的视频通话,都可能引发自我怀疑,“他是不是生气了?”“我是不是不够重视他?”

  其次,现代快节奏的生活让社交变得极度功利化,拓展人脉、维系关系成了很多人的社交目的。年轻人被迫参加不情愿的饭局、应付无意义的寒暄,表面上维系着“人脉网”,内心却充满抵触。这种“为了社交而社交”的状态,本质是对自我需求的压抑。在工作中不得不假装热情,回到家后便会陷入更深的疲惫。而心理能量的过度透支,最终会让人对社交产生本能的排斥。 

  值得一提的是,“社交规则”与“个体认知”的断层也是年轻人不爱社交的重要原因。“90后”“00后”成长于互联网时代,习惯了线上的“碎片化沟通”,表情包、缩写词成了主要表达方式。但现实社交需要更复杂的技巧:眼神交流、语气拿捏、肢体语言……这些隐形规则没人系统教过,年轻人只能在试错中摸索,稍有不慎就会陷入社交尴尬。

  “零糖”社交开始走红

  当社交疲惫成为常态,年轻人开始主动减负,“零糖社交”应运而生。这一概念源于健康养生理念,原指戒断糖分,迁移到社交领域,则表现为对简单、舒适、无负担关系的追求:不强迫自己迎合他人,不刻意维系表面关系,不把社交当作“任务”。

  在杭州从事新媒体行业的95后女孩小林,就是“零糖社交”的践行者。她的微信好友只有300多人,定期清理“僵尸好友”,群聊不超过5个。“以前总怕得罪人,别人发的朋友圈必点赞,聚会再累也会参加。”小林说,“后来发现,真正的朋友不会因为你没秒回消息而生气,没必要为了合群消耗自己。”如今,她会直接告诉朋友“今天想独处”,拒绝无意义的饭局时也不再愧疚,“省下的时间看书、健身,反而更轻松。”

  余鸽指出,从心理学角度看,“零糖社交”满足了年轻人三大核心需求:一是对“自我边界”的保护,在快节奏生活中,年轻人更需要独处空间来修复心理能量,“零糖社交”本质是对“我的时间我做主”的主张;二是对“真实关系”的渴望,比起“点赞之交”,他们更看重有事说事、没事不打扰的默契,认为质量比数量更重要;三是对“社交自由”的追求,不被人情“绑架”,不被“社交焦虑”裹挟,这种松弛感正是当代年轻人在高压生活中向往的心理状态。

  这么做,给社交“做减法”

  那么,如何建立和维系“零糖社交”呢?

  余鸽建议,首先是主动筛选,给社交做减法。定期梳理人际关系,区分“必要社交”(如工作协作)和“可选社交”(如聚会),把精力留给真正重要的人。就像清理手机内存一样,删除“无效关系”,才能腾出空间给“有效连接”。

  接下来需要做的是明确边界,学会温和拒绝。用“我需要”代替“我应该”,比如“我今天状态不好,下次再约”比“不好意思,我没空”更真诚,既保护了自己,也尊重了对方。拒绝不是没礼貌,而是让对方知道你的底线,反而能减少误解。

  最后可以将重心逐渐回归线下,在实践中找节奏。“零糖社交”不是“零社交”,而是有质量的社交。可以从兴趣出发,参加读书会、徒步小组等小型活动,在共同爱好中自然交流。

  余鸽还推荐了几个缓解社交压力的实用方法:

  首先,5分钟呼吸法,感到社交焦虑时,闭眼深呼吸,用鼻子吸气4秒,屏住呼吸2秒,用嘴呼气6秒,重复5分钟,能快速平复情绪;

  社交复盘,每次社交后花10分钟记录“开心的瞬间”和“尴尬的时刻”,总结经验但不苛责自己,慢慢找到适合自己的社交节奏;

  角色演练,把复杂的社交场景拆解成“小任务”,比如第一次见客户,先想好“开场白说什么”“如何结束话题”,就像玩游戏“闯关”,降低心理压力。

  转自:潮新闻

[责任编辑: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题:展国之威仪 铸军之荣耀——走进阅兵场上的仪仗兵 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礼炮鸣放队队长李金柱说,56门礼炮,寓意全国56个民族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80响,寓意从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至今已走过80年历程。
06
9月5日19时39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开运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9月5日19时39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开运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06
9月5日,天安门广场上,众多市民游客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的标志性景观前参观游览。
06
9月4日,丽星邮轮“领航星”号平稳停靠在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赵颖全 摄  9月4日,丽星邮轮“领航星”号平稳停靠在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港(无人机照片)。
05
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将于9月5日至8日在重庆举行。这些板块将分别聚焦智慧生态、城市治理、特种应用、生活场景及飞行技术,通过实景演示与专业活动,为观众呈现智能产业前沿成果与技术转化路径。
05
9月4日,沈佳高铁沈白段开始模拟载客试运行,为正式开通打下坚实基础。9月4日,沈佳高铁沈白段开始模拟载客试运行,为正式开通打下坚实基础。9月4日,沈佳高铁沈白段开始模拟载客试运行,为正式开通打下坚实基础。
05
9月3日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正义必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04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04
9月3日,在成都市红牌楼街道太平社区,现年97岁老兵马友德(左三)和家人一起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直播。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04
卢沟桥的炮火,太行山的硝烟,刘老庄82烈士的呐喊,诗人笔尖的锋芒……80多年前,佟麟阁、左权、李云鹏、臧克家等前辈以热血护家国,留下铮铮誓言与滚烫家书。
03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