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新家!探访故宫北院区——

2025-08-05 16:24来源: 首都之窗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红墙、金瓦、重檐

  整体造型还原

  故宫三大殿的屋脊形式

  ……

  故宫博物院北院区

  (以下简称“故宫北院区”)

  正从图纸走向现实

国宝新家!探访故宫北院区——

  △建设中的故宫北院区

  这座延续紫禁城红墙金瓦风格的

  建筑群建成投用后

  将集文物展示、修复、保存、文化传播

  及观众服务等功能于一体

  成为海淀区乃至北京市

  又一座文化新地标

  故宫北院区建设有何特别之处?

  新的施工技术将如何助力

  建筑及文物保护?

  ……

  近日,我们来到

  海淀区西北旺镇西玉河村

  故宫北院区项目工地

  进行探访

  红墙金瓦里的“文物矩阵”

  12间展厅

  每年可展出2至3万件文物

国宝新家!探访故宫北院区——

国宝新家!探访故宫北院区——

  穿过繁忙的施工通道,二标段的智慧展厅里,故宫北院区的三维模型正静静矗立。太和殿的重檐、中和殿的宝顶、保和殿的屋脊曲线,都被精准复刻进这座新建筑的天际线里,红墙映着金瓦的经典意象,让人一眼就能读懂它与紫禁城的血脉联系。

  “故宫博物院北院区于2022年12月30日开工,到目前为止,工程的进展顺利。”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北院区项目工程指挥部指挥长都海江表示。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文化设施,这座总投资21亿元、建筑面积10.2万平方米的建筑群,从诞生起就被赋予多重使命——既是文物的“展示窗口”,也是“修复医院”,更是文化传播的“活态课堂”。

  12间文物展厅,3.3万平方米的总展览面积,意味着每年能有2万至3万件文物“走出库房”,是故宫本院年展陈量的2-3倍。

  文物修复区则像一座“文物医院”,1.6万平方米的空间里,采用大跨度结构设计,配备现代化仪器设备,可适配多元的修复场景,预计年修复量可达上千件。另外,修复过程将适时向公众开放,增强互动性。“故宫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的重要承载者,现在有180多万件文物,故宫北院区建成后,更多的观众可以欣赏到故宫的文物精品。”都海江说。

  从紫禁城到三山五园

  一条文化脉络的当代延伸

国宝新家!探访故宫北院区——

国宝新家!探访故宫北院区——

  故宫北院区北望长城、十三陵,南临颐和园、圆明园,依山傍水,气象开阔。周边集聚了大量优秀产业园区,科技氛围浓厚,高素质人才密集,极具活力与创新氛围。项目选址保存一处清代窑场遗址(崔家窑),历史上曾为宫廷烧造青砖,属于故宫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非遗传承)“八大作”中的“瓦作”材料生产地,是一处重要历史遗迹。半个多世纪以来,在窑场基础上建立的“故宫博物院琉璃青砖厂”,曾经每年为故宫博物院供应数十万件的青砖(包括城砖、条砖、方砖)和琉璃构件,是故宫古建修缮的重要材料基地。

  “当初故宫北院区在项目立项时,是由于‘平安故宫工程’的需要,通过建设文物修复用房和现代化存储、展示空间,解决故宫本院大型文物保存、展示与修复难题,推动文物科学保护与活化利用。选址选在海淀区西北旺,也是考虑文化空间拓展与品牌提升。”都海江解释,近年来,虽然故宫博物院文物保护和展示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但在藏品保管、文物修复、科学展示等方面仍存在安全隐患。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故宫博物院北院区项目被列为“平安故宫”工程的重要建设内容。但更深层的考量,藏在海淀的文化基因里——这里是“三山五园”的所在地,是清代宫廷园林文化的核心区,与紫禁城的宫廷文化本就一脉相承。

  “北院区就像一个文化纽带,把紫禁城的宫殿建筑和三山五园的园林意境串了起来。”都海江说,未来,观众看完紫禁城的古建筑,可到北院区赏析文物的精美。这种联动不仅将为海淀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应有作用,还将为北京市的文化中心建设乃至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在谈及故宫北院区建成后对周边的影响时,都海江表示,故宫北院区将致力于打造一座园林式博物馆。结合场地滨水的特点,北院区打造了别具一格的水岸画廊,作为展厅外部的主要交通及休息空间。得益于园林式的设计,建成后这里将为广大市民提供一片闹中取静的文化栖居地,成为海淀区乃至北京市民常来的综合性文化设施。

  “一院两址”优势互补

  传统守正与创新赋能

国宝新家!探访故宫北院区——

  都海江介绍,故宫博物院本院与北院区共同承担着保护、研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定位和功能各有侧重,优势互补。

  “保护传承弘扬故宫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重要的就是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都海江说,未来,故宫北院区将在扎实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基础上,逐步建立完备的展陈体系,策划推出优质主题展览,开展丰富的社教研学活动,推动优质文化产品和文创产品供给。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进文明交流互鉴,让更多优秀的文化成果惠及人民群众,为周边区域及北京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贡献故宫力量。

  都海江表示,作为故宫博物院“一院两址”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全新现代化博物馆,未来北院区将着力加强数字化建设,以保护、研究、阐释等业务需求为核心,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为支撑,不断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丰富数字文化内容供给,让文物在数字世界焕发新的生命力。

  据了解,故宫北院区是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文化设施,承载着文物保护、文化传播和民生服务的多重使命。按照此前计划,故宫北院区拟于今年完成主要施工任务,2026年工程竣工。

  科技守护文明根脉

  隔震支座成文物“安全卫士”

国宝新家!探访故宫北院区——

国宝新家!探访故宫北院区——

  在故宫博物院北院区项目(二标段)的工地上,中建八局故宫博物院北院区项目(二标段)项目总工赵灿振带领团队用现代建筑科技,复刻紫禁城的千年风华。这座即将崛起的文化新地标,既延续红墙金瓦的历史神韵,又暗藏守护文明的科技密码。

  走近项目工地,太和殿式的重檐屋脊已初现雏形。为还原故宫独有的恢弘气势,团队采用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幕墙与金色铝圆管组合,复刻出“金顶中正、红墙连续”的经典意象。其中,最令人称道的“故宫红”,是历经6个月研发、上百次配比试验,经专家反复论证才最终呈现的完美色调。

  作为未来每年将展出2万至3万件文物的“国宝新家”,安全是首要考量。赵灿振指着地基深处的装置介绍:“我们部署了332个隔震支座,搭配6种不同类型的阻尼器,组成国内最丰富的隔震系统,能隔离80%至90%的地震能量。”这些隐藏在建筑底部的“安全卫士”,将为文物构筑起抗震的铜墙铁壁。

  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建筑全生命周期。项目创新采用低碳长寿命混凝土,通过优化配比,掺入大量粉煤灰、矿渣,减少水泥用量的同时,让建筑骨骼更坚韧耐用。外墙的发泡陶瓷围护墙、屋面的泡沫玻璃保温层,如同给建筑穿上“节能外衣”,而发泡陶瓷与泡沫玻璃等环保材料的应用,更让这座文化殿堂从里到外都透着“低碳范儿”。

  工地上,钢结构焊接机器人正挥舞机械臂精准作业,编程规划的焊接路径误差不超过0.5毫米;实测实量机器人沿着墙面扫描,瞬间生成三维数据模型。“这些‘钢铁工匠’可比人工快多了!”赵灿振介绍,焊接机器人连续作业效率提升3倍,焊缝精度达毫米级;实测实量机器人几小时就能完成人工几天的工作量,数据准确率近乎100%。

  从复原故宫红的6个月研发,到332个隔震支座的精密排布;从低碳材料的创新应用,到智能机器人的高效作业,这座新院区正在书写着传统与现代的对话篇章。正如赵灿振所说:“我们不仅在建造一座建筑,更是在用科技守护文明的根脉。”

  “文化传承+科技创新”双轮驱动

  让文物真正“活”起来

国宝新家!探访故宫北院区——

  作为承载文化传承与时代创新的标杆工程,上海宝冶承建故宫博物院北院区项目(一标段)工程,其中包括文物修复用房建筑面积3.51万平方米,地下三层、地上两层;办公服务用房建筑面积6653.3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两层。

  “主体部分已经接近尾声,下一步就要进行内部装修工作。”许子敬介绍,项目团队深挖故宫建筑精髓,将传统防渗漏工艺与现代电渗透防潮技术结合,为文物库房恒温恒湿保驾护航;施工选材上,大量使用金属材质的装饰一体化屋面、灰色干挂陶土砖、室内仿金砖地砖等新型材料,演绎故宫经典的黄琉璃瓦、朱红墙、灰城墙的外观,紫禁城的建筑符号在此被传承和转译,让经典建筑语言在当代绽放。

  “施工中我们采用大量高科技手段和高科技建筑材料。”许子敬介绍,项目采用“百年低碳长寿命混凝土”减少水泥用量30%,同时植入“自愈混凝土”技术,遇到裂痕可自动修复0.6mm裂缝,获评北京市建设工程智慧工地技术应用评价AAA,绿色技术契合“双碳”政策。

  从传统工艺的现代表达

  到绿色科技的深度融入

  故宫北院区项目

  正以“文化传承+科技创新” 的

  双轮驱动

  让历史文脉在新时代的

  建筑肌理中流淌

  这座新生的文化地标

  将在红墙金瓦的光影里

  让陈列在深宫里的文物

  真正“活”起来

  让文明根脉传承下去

  转自:北京海淀  

[责任编辑: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西安城墙始建于隋唐、扩建于明代,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筑。西安城墙始建于隋唐、扩建于明代,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筑。西安城墙始建于隋唐、扩建于明代,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筑。
14
10月13日,伴随嘹亮悠长的鸣笛声,一列满载家电产品、汽车配件等货物的中亚班列从中铁天津集装箱中心站出发,将经由霍尔果斯口岸出境,驶向哈萨克斯坦等地。10月13日,伴随嘹亮悠长的鸣笛声,一列满载家电产品、汽车配件等货物的中亚班列从中铁天津集装箱中心站出发,将经由霍尔果斯口岸出境,驶向哈萨克斯坦等地。
14
10月13日,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参访活动在上海举行,中外嘉宾通过实地走访,深入感受上海在科技创新、文化传承、城市治理等方面的最新实践成果。
14
夜晚,新的世界第一高桥——贵州花江峡谷大桥呈现出不同光影美景,吸引游客前来观赏。
13
贵州省施秉县苗族绣娘龙禄颖,是非遗苗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她早年外出打工,后来返乡创办苗绣企业并免费给当地妇女开展刺绣技能培训,带动1200余名农村妇女就业增收。
13
近年来,甘肃省敦煌市持续推进沉浸式文旅体验项目建设,通过改造闲置建筑,以多种方式对敦煌文化遗产进行活化利用,打造了敦煌书局、敦煌印局、敦煌无界等一批以敦煌文化为主题,集文创消费、艺术展览、互动体验、社交休闲为一体的文化新地标,吸引了大批喜爱敦煌文化与艺术的游客前来打卡游览。
13
10月11日,中国海军第48批护航编队从山东青岛某军港解缆起航。新华社发(刘再耀 摄)  新华社青岛10月11日电(记者黎云)中国海军第48批护航编队11日上午从山东青岛某军港解缆起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接替第47批护航编队执行护航任务。
12
每年农历八月中下旬,浙江钱塘江大潮都会呈现“海阔天空浪若雷”的壮丽奇观。每年农历八月中下旬,浙江钱塘江大潮都会呈现“海阔天空浪若雷”的壮丽奇观。每年农历八月中下旬,浙江钱塘江大潮都会呈现“海阔天空浪若雷”的壮丽奇观。
12
10月11日,湖南省常宁市洋泉镇农民驾驶收割机在收获水稻(无人机照片)。10月11日,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丰润镇卢各庄村农民整理收获的玉米(无人机照片)。10月11日,河南省焦作市孟州市城伯镇西后津村农民在田间抢收铁棍山药(无人机照片)。
12
10月10日,游客在位于北京三眼井胡同的胡同美术馆参观展览《镜观·曼波》。
11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