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转移安置人员28.3万人!多地严阵以待,迎战台风“竹节草”

2025-07-30 15:31来源: 新民晚报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新民晚报记者今天(7月30日)10时从市防汛指挥部办公室获悉,全力迎战台风“竹节草”以来,上海已转移28.3万人。记者截稿时,转移安置工作已比原计划提前2小时完成。

  上海市防汛办督察专员、市应急管理局指挥中心一级调研员章震宇告诉新民晚报记者,为确保台风“竹节草”影响上海市民平安,全市设置了1900多个安置点。从昨天下午开始,浦东新区、奉贤、金山等区海塘外作业的人员就开始有序转移,至今天9∶30,转移人数就达到了27.27万人,其中,浦东(含临港)近13万人。

  根据前期排摸后迅速制定的转移计划,须转移安置的人员大部分将在今天12时前到安置点,总转移安置人数将超过28万人。各转移安置点配备了方便面、快餐、饮用水等必要的生活用品,市民服从现场工作人员安排,就可安然而过。

  据了解,全市启动防汛防台III级响应行动后,住建部门对全市4628个房建、市政(非交通类)工地全部实施了停工措施,对重点区域的1100余个建筑工地,都组织施工人员避险转移。

上海转移安置人员28.3万人!多地严阵以待,迎战台风“竹节草”

  奉贤

  全力迎战台风“竹节草”

  今天凌晨,受正在逼近的台风“竹节草”影响,奉贤区风雨大作。4:45,奉贤区气象台更新暴雨蓝色预警信号为暴雨黄色预警信号,预计24小时内奉贤区大部地区将出现6小时累积雨量80毫米以上的降水。

  从昨天开始,奉贤区已经进入了“抗台模式”,重点开展人员转移、风险排查、物资储备等工作,全力筑牢抵御台风的安全防线。

上海转移安置人员28.3万人!多地严阵以待,迎战台风“竹节草”

  万人转移避险

  7月29日下午,奉贤区启动人员转移避险,共有一万三千余人完成撤离。16:00,记者在应急安置点之一的奉贤海湾镇燎原居委综合文化活动中心看到,安置转移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接到通知后,居民们纷纷自行来到安置点报到。他们主要是生活在附近连队的农户、养殖户等,居住的房屋抗风性不强,因此每次遇到台风,为了以防万一总是会被安置到此地。“大约会有45户左右,也不排除有人投亲靠友,但所有人的去向都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说法,我们的社区干部正在逐一核实并妥善安置已经报到的居民。”燎原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龚慧燕告诉记者,预计在19:30分之前有望完成所有工作,他们已经为居民登记,并准备了床铺、凉席、盒饭等物资,医护人员也会在稍后就位,为被疏散居民提供医疗服务。

上海转移安置人员28.3万人!多地严阵以待,迎战台风“竹节草”

  “已经不记得是第几次来了,每年都要过来一两次。”家住附近连队的朱师傅从事绿化行业,已经来上海十多年了,每年台风季在接到通知后立即到此处报到已经成为习惯,如今都不用开导航就能找到安置点。这次他们一家有六个人来到这里,朱师傅表示非常放心,只待台风警报结束就能回去,现在只要安心避险就好。

  17:30,工作人员送来了盒饭,床铺、地铺也已经全部安放完毕,安置点满是饭菜的香味,此时天空中开始下起蒙蒙细雨,志愿者们搬来了防水沙袋以备不时之需,还有居民正在陆续报到登记。

上海转移安置人员28.3万人!多地严阵以待,迎战台风“竹节草”

  在星火19连,一对老夫妻觉得没风没雨,不愿离开住所,海湾镇的工作人员则一直在耐心劝说。在劝说中工作人员发现,老伯也是因为担心妻子的身体所以不愿撤离。“我开车送你们过去。”一位工作人员把车开到了家门,再三向他们确认安置点的条件比家里好很多,经历了一个小时的劝说后,老夫妻终于同意前往安置点避险。

  记者从奉贤区防汛指挥部获悉,29日下午已经下发《关于启动危险区域人员避险转移的紧急通知》,要求做好全区海塘外作业区域、一线水闸区域、老旧房屋、建筑工地、田间地头棚舍简屋、易受淹地下空间、低洼地区等7类危险区域相关人员转移避险工作。

  抢收成熟蜜梨

  从昨天开始,直面台风威胁的奉贤区,正争分夺秒展开农业生产保卫战。29日下午2时,庄行镇存古村梨园内,剪刀开合的“咔嚓”声此起彼伏。沉甸甸的蜜梨压弯了枝头,果农们踮脚托住饱满的果实,手腕轻转便将其利落剪下,装入身旁的塑料桶。清甜的梨香混合着暴雨将至的湿润土腥味,弥漫在紧张的空气中。这些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庄行蜜梨,上市仅一周,正值最佳赏味期,却因台风逼近而面临落果风险。

  “今早6点就开工了,我们5个人已经抢收200多桶。”一位汗流浃背的果农告诉记者,“下午这是第一个点,还能再收150桶左右。”存古村村委会农副主任沈斌峰介绍,全村蜜梨种植面积达800亩,台风预警发布前仅采收约三分之一。“眼下正值蜜梨成熟期中段,集中上市时间还有约10天左右。若强风来袭,地里剩余过半的梨子恐将大量脱落。”他语气凝重,“我们正全力组织农户和合作社加紧抢收,能救多少是多少。”为最大限度减少损失,村集体已紧急协调仓储资源,合作社自有仓库优先存放,产量实在太大,村里还可协助对接冷库扩容。

  为做好台风“竹节草”农业生产防御工作,奉贤区农业部门秉持“及早部署、主动防御”原则,迅速行动,最大程度减少台风可能带来的损失。截至29日16时,奉贤区已对10164.7亩蔬菜大棚、1191.6亩林果大棚进行加固,抢收已成熟蔬菜1649.1亩、746.8吨,林果1735.8亩、290.3吨。各农业合作社正与时间赛跑,在风雨来临前筑起一道坚实的“果实防线”。

  临港

  风雨中迅速搭建起温暖的家

  今天零点,台风“竹节草”外围雨带开始影响浦东,临港新片区主城区南汇新城镇瞬间暴雨如注,大风可以轻易将衣裤吹起,像旗帜一样猎猎抖动。虽然穿着雨衣,步入雨中才两分钟,记者的双腿已如水洗一般湿透。据浦东新区在今天1时30分发布的最新数据,浦东全境普降暴雨到大暴雨,累积雨量达到120-150毫米,个别站点达到200-220毫米,陆地最大阵风7-8级,沿江沿海地区9-10级。

上海转移安置人员28.3万人!多地严阵以待,迎战台风“竹节草”

  然而,此时此刻,临港新片区的建筑工人已经被大批转移安置,正在凉爽的室内伴着雨声酣眠。就在稍早前,记者走访了临港两处安置点。火速的行动效率让人钦佩,细致的保障令人安心。

  昨晚7时,位于浦东新区泥城镇的上海临港新科园灯火通明。一辆辆大巴、面包车、小轿车载着一群又一群打工人来到这里。一座空置厂房瞬间变成了工友们遮风挡雨的“家”。无数大功率风扇安置其间,饮用水,热食也被不断送来。厂房一侧还有个便利店成为工友们的好去处。作为泥城镇政府设置的集中安置点,这里汇聚了当地多个在建项目的人员,安置规模非常之大。中建二局上海分公司浦东医院临港院区项目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面对台风“竹节草”,在做好项目现场相关工作的同时,他们仅用一个半小时,便将近900名工人兄弟快速安全转移安置妥当。之后,项目还安排专人进行24小时的值班工作,为工友们排忧解难。在记者采访时,他们正在协调预订早餐,往后几天,工友们的伙食也将升级。

上海转移安置人员28.3万人!多地严阵以待,迎战台风“竹节草”

  在南汇新城镇,首批集中安置人员分批来到临港少年宫。这里转移安置了来自顶科实验室工地的约300名工人,同样从接到命令到安置完成,只花了两个小时。见到安置点负责人焦敏时,他正穿着红马甲和其他四位党员志愿者一起,在不到十分钟的时间里狼吞虎咽地吃掉面包,随后便立即投入到服务工友的工作当中。焦敏介绍,之所以行动能如此迅速,是因为事前完备、细致的的应急预案。撤离安置命令一发布,民警、安保、医务人员就立刻到齐,将现场布置得秩序井然。

  少年宫别具特色的建筑,童话般室内装潢让不少工友感到如回到家一般温暖。记者注意到,工友们尤其喜欢围躺在大厅中块块圆形的绿色草垫上,翘着二郎腿,打着游戏,或是和家里人打视频电话,别提有多惬意了。“台风来了,本来想在宿舍对付一下,心里总是觉得不安宁。来到这里,一下子舒服、安心多了”,工人顾先生对记者说。

上海转移安置人员28.3万人!多地严阵以待,迎战台风“竹节草”

  记者从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了解到,截止至7月29日19:00,临港新片区需撤离在建工地154个,总人数20535人,其中19935人已由建筑工地自行安排好转移地点。另外600人由管委会组织转移安置,各项转移安置工作在零点前已经完成。目前,管委会已安排托底转移安置点10个,可安置人数约4450人。另有10处设施作为备用防汛临时征用安置点位使用,可安置人数约2415人,共可安置6865人。

  昨天,临港各行各业众志成城,已为防御台风“竹节草”做足准备。新片区公交公司对11个应急物资储备点位进行排查,对400余台车辆的轮胎、制动等关键部位开展全面排查,保证汛期运行安全。利用数字化力量实时监控53条公交线路车辆实时位置、运行状态,可以根据突发情况随时调整运营计划。新片区房建集团则提前启动24小时应急值班与防台防汛检查,完成社区清淤、布设沙袋、疏通地漏等防内涝工作,并通过公众号、租户群等渠道推送预警信息及应急联系方式,全力守护居民租户安全。地标建筑临港中心也为新片区应急安置随时待命,提前清理出6000平方米的安置场地,可容纳1000人左右,并规划好引导路线,完成人员调配和值班工作,确保安置点顺利投入使用。临港集卡中心在防御台风的同时,也不忘关怀集卡司机群体。中心特别推出20元惠民套餐,并在台风期间增加供应量,为奔波在路上的司机们提供温暖的“能量补给”,成为他们在风雨中的坚实后盾。

  金山

  抢收加固排险保民生

  7月29日,为应对台风“竹节草”逼近带来的威胁,金山区各街镇迅速行动,争分夺秒抢收保供、排查隐患、加固设施,全方位构筑防汛防台安全防线,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上海转移安置人员28.3万人!多地严阵以待,迎战台风“竹节草”

  争分夺秒抢收忙

  在吕巷镇宿田果蔬合作社,一场与台风赛跑的“蟠桃抢收战”正紧张进行。负责人唐老板介绍:“现在正值蟠桃上市旺季,台风带来的强降雨和后续高温,对桃树生长和果实品质影响很大。”为最大限度减少损失,保障市场供应和果品口感,合作社组织工作人员争分夺秒抢收成熟蟠桃。同时,合作社在种植区外围筑起防水“包围圈”,提前排干区域内积水,防止雨水倒灌浸泡桃树根系。电力安全和大棚稳固是农业防台的关键。合作社工作人员对所有用电设施进行了全面排查,确保安全;对易受大风影响的大棚,则用绳索和支架进行了加固处理。

上海转移安置人员28.3万人!多地严阵以待,迎战台风“竹节草”

  在金山卫镇的上海强丰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同样加紧对60个大棚进行加固,修补棚膜20个,并在低洼地预备好排涝泵阀。截至昨天18时,金山卫镇共完成蔬菜大棚设施加固面积1052亩,林果大棚设施加固面积810亩,水产池塘排水完成面积近700亩,蔬菜抢收量40吨,林果抢收量22吨。

  科技+人力织密立体防护网

  面对台风威胁,金山各街镇依托科技手段与传统人力,构建起多层次的立体防御体系。

  石化街道首次启用无人机参与高空隐患排查。在合生小区,搭载高清摄像头的无人机对12栋高楼外墙进行扫描,当天即发现并紧急处置23处高空隐患。街道城运中心还部署了19台液位超限感知设备,对辖区5个污水泵站覆盖的二、三级管网及易积水区进行多点实时监测,构筑防汛“数字屏障”。

上海转移安置人员28.3万人!多地严阵以待,迎战台风“竹节草”

  金山卫镇聚焦“头顶上”“脚底下”“身旁边”等风险点,出动92人次巡查在建工地、地下空间、店招店牌等,并同步强化救援物资和人员力量储备。

  漕泾镇组织人员逐段排查主次干道、下立交雨水口和管道,及时清理堵塞物;漕泾工业园区未雨绸缪,新建了112米雨水明沟解决展业路积水难题。

  新民晚报(记者 罗水元 李一能 曹博文 赵菊玲),综合新民晚报·新民眼工作室

  图片:徐程 陈炅玮 陶磊

[责任编辑: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9月19日至23日,第十一届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在吉林长春举行。9月19日至23日,第十一届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在吉林长春举行。9月19日至23日,第十一届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在吉林长春举行。
21
罕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3年成立,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扎鲁特旗,这里地处大兴安岭南麓,是科尔沁草原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罕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3年成立,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扎鲁特旗,这里地处大兴安岭南麓,是科尔沁草原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
21
9月19日,2025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开幕。9月19日,2025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开幕。9月19日,2025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开幕。9月19日,2025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开幕。
20
9月19日下午,中国南方航空首架十五运会主题彩绘飞机“活力湾区号”首航,搭载309名乘客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飞往北京大兴国际机场。9月19日下午,中国南方航空首架十五运会主题彩绘飞机“活力湾区号”首航,搭载309名乘客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飞往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20
9月18日,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智能市域列车在青岛亮相,列车将用于京雄快线。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列车由中国中车牵头研制,是系列化中国标准智能市域列车平台下的产品之一,为时速200公里的市域D型车。
19
昔日渔歌唱晚的传统渔乡,今日已成为融合摄影、美食、民宿等多业态的文旅新地标。滩涂赶海可以捕捉青蟹、跳跳鱼等特产;而出海赶海则能体验到拖网捕鱼的乐趣,收获皮皮虾、章鱼等海产。这是霞浦县三沙镇东壁村拾间海民宿外景(2024年11月29日摄)。
19
甚至连照片都没有留下  “八女投江”八名女战士的肖像拼版照片:左上为冷云生前照片;其他七名女战士为速写画像,生前未留下照片。
18
9月17日,北京天气晴好,秋高气爽。9月17日,北京天气晴好,秋高气爽。9月17日,北京天气晴好,秋高气爽。9月17日,北京天气晴好,秋高气爽。9月17日,北京天气晴好,秋高气爽。
18
9月16日,今年国庆节天安门广场及长安街沿线花卉布置方案正式公布。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为营造隆重热烈、喜庆祥和的国庆节氛围,天安门广场中心将布置“祝福祖国”巨型花篮,长安街沿线将布置10组立体花坛。
17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