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一女子身份证爆火!网友:穿越了

2025-07-28 15:41来源: 深圳晚报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近日,深圳博主“木辛聊汉服”在社交平台晒出一张特殊的身份证照片:深色明制立领汉服露出一角,发髻盘起未加装饰。尽管画面中汉服仅存“一抹领子”,她仍兴奋地分享了自己办理汉服身份证的“通关秘籍”,引发众多网友的共鸣。

深圳一女子身份证爆火!网友:穿越了

  记者了解到,像“木辛聊汉服”一样身穿汉服拍摄身份证照片的年轻人不在少数,长沙、洛阳、西安、武汉等地均有网友晒出类似证件照,有人调侃“像古代书生穿越现代”,更有人喊话“重拍!我要重拍!”深圳的身份证办理窗口也因此掀起了一阵“汉服风潮”。

  提前做足功课

  “木辛聊汉服”本名林梓妍,是一位在深圳打拼的上班族,也是一位资深汉服爱好者。她告诉记者,“我一直把汉服算在时尚服装体系内。”无论是上班通勤还是日常出行,身穿汉服是她的常态,当有人感兴趣时,她便会化身临时“汉服科普员”。

深圳一女子身份证爆火!网友:穿越了

  林梓妍日常就爱穿汉服

  换领身份证的日子临近,出于对汉服的喜爱,林梓妍萌生了一个新想法:穿着汉服拍摄身份证照片。为了确保顺利办理,她提前做足了功课:查遍官方规定、参考网友的成功经验,甚至还专门拨打了相关部门的咨询电话,得到的明确答复让她惊喜:“可以。但需穿有领的衣服,衣领深色为佳,不可佩戴头饰、耳饰,妆容必须清淡。”这份“官方许可”给了她莫大的信心。

  很快,林梓妍在家开展拍摄,一面白墙、两盏直播灯,用手机自拍再传给代办身份证电子回执的照相馆,仅耗10元便完成了整个流程。林梓妍特意选择了一件深色明制立领汉服,“这种形制的衣领挺括,需要衣领时可以翻折一下,也能体现传统韵味。”最终,这张承载着对传统文化热爱的照片,通过了公安系统的审核,随着人脸信息录入成功,这张承载文化认同的新身份证便尘埃落定。

深圳一女子身份证爆火!网友:穿越了

  林梓妍的“汉服身份证”

  随着林梓妍“汉服身份证”的申领成功,她的经历受到了众多年轻人及汉服爱好者的关注,在评论区里,不少网友也晒出自己穿汉服拍摄的身份证照片,一位IP在上海的网友自述已经换领了一年多,坐高铁火车飞机都可以正常通行。

  规范不可逾越

  从精心准备到成功领证,林梓妍的这段经历,正是深圳悄然兴起的“汉服身份证照”风潮的一个缩影。在深圳园博园附近主营汉服写真的“冠尚国风”照相馆内,店长杨佳佳明显感受到了这股热潮。“她向记者透露,店内相关业务量已从过去的零星几单,猛增到如今“月均能接超70单”,其中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是绝对主力。

深圳一女子身份证爆火!网友:穿越了

  根据公安部《居民身份证数码照片采集规范》,其中并未明确禁止传统服饰。但技术规范仍是不可逾越的底线:不能穿高领没颈衣物,可着深色上装,不能着白色等颜色较浅上装;不得化浓妆;不得佩戴帽子、饰物;拍照时应当露出双耳、双眉。

  杨佳佳告诉记者,不管穿什么衣服拍身份证照,都是一样的要求:“因为采集有固定的边界线尺寸,基本只能拍到锁骨上方位置。因此,汉服标志性的高发髻、宽大领口、繁复花纹或某些特殊面料,都可能成为系统识别的障碍,我们会根据情况协助拍摄者调整妆发、着装等。”

  也有热心网友在林梓妍的社交平台评论区提醒,不是所有汉服都符合身份证照要求,如宋制的对襟衫就不能作为身份证照的着装。

  杨佳佳表示,经她把关的证件照,目前还没有因身穿汉服而审核失败的例子。

  体现文化认同

  从个体尝试到群体风潮,汉服身份证照的破圈之路,映照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扎根的韧性。对于林梓妍和许多像她一样的年轻人来说,这张汉服身份证的意义远不只是一张普通的证件,更是将喜爱的文化印在国家法定证件上的认同感。“拿到证后,我开心地和家人、朋友分享了一圈,就像展示喜欢的照片一样,觉得特别拿得出手。”林梓妍分享道。

  有网友认为,对年轻人来说,“汉服身份证”是一种个人审美与文化自信的展现,而管理部门允许穿传统服饰拍摄身份证,体现了行政服务的亲民与创新,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做法。

  社会学博士吉学方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汉服文化只是其中一部分,应坚持交流互鉴、美美与共,真正让“民族的”变成“世界的”。

  吉学方从社会学视角进行了解读,他认为“汉服热”折射出三个方面的变化特点。一是体现了国家实力的强盛,日益增强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从《梦华录》的火爆,到《新龙门客栈》的走红,到大唐不夜城的刷屏,再到《黑神话:悟空》的风靡海外,“中国风”正以“旧魂新骨”的姿态,唤醒中华文明的千年血脉。二是体现了国家对弘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极大重视,赋予了社会群体文化生产和文化传播更多的自由和更大的表达空间。三是体现了新一代青年多元包容,“平视世界”的视角更加凸显,他们选择回归本民族历史寻找文化认同,勇于向世界展示中华传统文化,彰显了文化自觉自信。

  采写 | 深圳晚报记者 李娴 实习生 涂佳欣

[责任编辑: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西安城墙始建于隋唐、扩建于明代,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筑。西安城墙始建于隋唐、扩建于明代,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筑。西安城墙始建于隋唐、扩建于明代,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筑。
14
10月13日,伴随嘹亮悠长的鸣笛声,一列满载家电产品、汽车配件等货物的中亚班列从中铁天津集装箱中心站出发,将经由霍尔果斯口岸出境,驶向哈萨克斯坦等地。10月13日,伴随嘹亮悠长的鸣笛声,一列满载家电产品、汽车配件等货物的中亚班列从中铁天津集装箱中心站出发,将经由霍尔果斯口岸出境,驶向哈萨克斯坦等地。
14
10月13日,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参访活动在上海举行,中外嘉宾通过实地走访,深入感受上海在科技创新、文化传承、城市治理等方面的最新实践成果。
14
夜晚,新的世界第一高桥——贵州花江峡谷大桥呈现出不同光影美景,吸引游客前来观赏。
13
贵州省施秉县苗族绣娘龙禄颖,是非遗苗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她早年外出打工,后来返乡创办苗绣企业并免费给当地妇女开展刺绣技能培训,带动1200余名农村妇女就业增收。
13
近年来,甘肃省敦煌市持续推进沉浸式文旅体验项目建设,通过改造闲置建筑,以多种方式对敦煌文化遗产进行活化利用,打造了敦煌书局、敦煌印局、敦煌无界等一批以敦煌文化为主题,集文创消费、艺术展览、互动体验、社交休闲为一体的文化新地标,吸引了大批喜爱敦煌文化与艺术的游客前来打卡游览。
13
10月11日,中国海军第48批护航编队从山东青岛某军港解缆起航。新华社发(刘再耀 摄)  新华社青岛10月11日电(记者黎云)中国海军第48批护航编队11日上午从山东青岛某军港解缆起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接替第47批护航编队执行护航任务。
12
每年农历八月中下旬,浙江钱塘江大潮都会呈现“海阔天空浪若雷”的壮丽奇观。每年农历八月中下旬,浙江钱塘江大潮都会呈现“海阔天空浪若雷”的壮丽奇观。每年农历八月中下旬,浙江钱塘江大潮都会呈现“海阔天空浪若雷”的壮丽奇观。
12
10月11日,湖南省常宁市洋泉镇农民驾驶收割机在收获水稻(无人机照片)。10月11日,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丰润镇卢各庄村农民整理收获的玉米(无人机照片)。10月11日,河南省焦作市孟州市城伯镇西后津村农民在田间抢收铁棍山药(无人机照片)。
12
10月10日,游客在位于北京三眼井胡同的胡同美术馆参观展览《镜观·曼波》。
11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