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厕好?坐厕坏?”公共厕所马桶圈遭遇“信任危机”

2025-06-30 13:15来源: 央视网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推开一扇公共卫生间的门,马桶上遗留的尿渍、刺眼的鞋印以及马桶内部没有冲洗干净的漂浮物常常让人无法直视。在清一色的坐厕中,你只能挑选一个肉眼看上去相对不那么脏乱的使用。

  在公共卫生间里,坐厕似乎正经历着一场“信任危机”。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剧,公厕提升马桶比例成为趋势,但当人们面对公共坐厕时,却常常对其“敬而远之”,或不得不以高难度姿势将其变为“临时蹲厕”。

  究竟哪个更卫生?

  为什么坐厕变得越来越普遍?

  事实上,从技术角度看,坐厕的设计确实“更胜一筹”。多数蹲厕采用直冲式冲水,其前端易使水发生飞溅,且在冲水瞬间产生的气溶胶高度恰与使用者的口鼻位置相近。因此蹲便的“粪便浓度”往往高于坐厕,导致使用者吸入气溶胶的概率更大,增加了疾病粪口传播的风险。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团队发表的论文指出,蹲厕冲水时释放的细菌数量是坐厕的1.5倍左右。与坐厕相比,蹲厕产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气溶胶浓度高出42%—62%,大肠杆菌生物气溶胶浓度高出16%—27%。

“蹲厕好?坐厕坏?”公共厕所马桶圈遭遇“信任危机”

  国外的一个研究团队也曾对40个厕所(坐厕、蹲厕各20个)进行了长达一年的研究。结果显示,虽然两类厕所中存在的微生物种类无显著差异,但蹲厕器具表面的致病菌数量更多。这指向一个关键事实:在使用过程中,蹲厕比坐厕更易造成致病微生物在环境表面的残留与扩散。

  “自我保护”的恶性循环

  为何“理论上”更优的设计,却引发了人们更深的不安与更复杂的“自我保护”行为?

  现实中的公共卫生间,坐厕的卫生状况常常“一言难尽”。28岁的王梦每次出门都会随身携带一次性马桶垫,“除非要大便,不得不坐”,否则王梦也不会轻易将一次性马桶垫拆开使用并“落座”。

  在这样的抵触心理之下,“扎马步”式如厕法应运而生。而这一如厕姿势的背后,则是半悬空的姿势容易导致的尿液滴溅、污渍残留。“越脏越不敢坐,越不敢坐越脏”的恶性循环就此成形。

  央视网《新闻+》记者走访北京十余家商场发现,多数公共卫生间都以坐厕为主,即使配备蹲厕,其数量也仅有坐厕的1/3,甚至更少。走进商场卫生间,通透明亮的灯光、简洁的装饰线条、若有若无的香气,共同营造出现代的精致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异味更少、结构更卫生的坐厕似乎与整体氛围更为契合,部分商场甚至清一色地安装了智能马桶。

“蹲厕好?坐厕坏?”公共厕所马桶圈遭遇“信任危机”

  北京某商场女厕,设置了7个坐厕位、1个蹲厕位(央视网《新闻+》记者摄)

  对商场而言,坐厕便于清洁、安全性更高,亦是其服务品质的体现,但这无疑对保洁提出了更高要求。记者观察发现,商场客流量与卫生间的卫生水平有着紧密联系,客流量大的商场的卫生间维护常显不足,坐厕上的污渍往往令人触目惊心。即便配有专职的保洁人员,但面对川流不息的人群,保洁人员也会力不从心。这往往就导致了无论是蹲厕还是坐厕,都容易积留不同程度的污渍。

“蹲厕好?坐厕坏?”公共厕所马桶圈遭遇“信任危机”

  北京某商场女厕(央视网《新闻+》记者摄)

  不少人从“常识”理解,都认为公共坐厕既不方便,也无法保证干净卫生,甚至提出取消坐厕的建议。“搞不懂为啥现在商场厕所都是马桶”“不想跟别人屁股碰屁股”“很少遇到干净的马桶圈,还不如直接弄成蹲厕”……在社交媒体最近一次热议中,“苦坐便久矣”是很多人的心声。

  不过,28岁的邢跃表示,在外自己更愿意选择马桶,因为蹲厕的地面视觉上更脏,每次使用时,即使再小心,尿液也会溅到腿上和地上,尤其是夏天穿凉鞋、短裤的时候,使用完蹲厕甚至需要再洗一次脚。此外,蹲厕在结构设计上也会不可避免地散发更多异味。对她而言,坐厕提供了比蹲厕更洁净、体面的使用体验。

  57岁的李娜能够理解商场设置坐厕的初衷,也认可其带来的舒适感与“高级感”。但在公共卫生间,她仍会将蹲厕作为首选,主要还是对坐厕的“直接接触”没有信心,“毕竟不是在家里”。李娜认为:“公厕从蹲厕到坐厕的转变有点太快了。坐厕普及应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坐厕的卫生环境能够做到‘一人一消毒’,我也会很愿意使用坐厕。”

“蹲厕好?坐厕坏?”公共厕所马桶圈遭遇“信任危机”

  北京某商场女厕(央视网《新闻+》记者摄)

  “蹲”与“坐”的背后

  公共区域的卫生间,如何设计才是最优解?人们对蹲厕和坐厕产生争议的背后,是不同人群需求的碰撞。

  清华美院博士、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厕所专业委会副秘书长梁骥已有十年的厕所设计研究经验。他向央视网《新闻+》记者解释了蹲厕和坐厕争议背后的基建现实:由于蹲厕器底部存水弯占用空间较大,需要在规划设计阶段就预留足够的下沉空间或在厕内增设台阶隐藏回水弯,这就导致了蹲厕的施工周期和安装成本往往高于坐厕。如果商场同时设置蹲厕和坐厕,则需要规划两套排水系统,其施工工程量将会成倍增加。更关键的是,蹲厕易使台阶变得湿滑,这会对老人、儿童和孕妇等群体产生潜在的安全隐患。

  “年轻人大多是蹲厕的‘受益者’,但社会中还有大量老人、残障人士、孕妇、腰椎疾病患者等群体,他们的需求常被忽视。”梁骥向央视网《新闻+》记者分享了自己在北京调研时遇到的一些案例:有一位老大爷在公厕的蹲便间如厕,由于久蹲无力起身,他的身旁又没有扶手,最后只能趴在地上进行呼救;不少高龄老人在出门前甚至会刻意避免喝水、提前排尿,出门后将不再喝水,只为规避在外使用蹲厕的困难。

  为此,梁骥表示,公共卫生间设置坐厕是十分必要的。经过调研,他提高了他所参与的胡同公厕改造项目中坐厕的比例,后续使用者们也给出了“干净卫生”“方便老人”等积极反馈。

  如果更加深入探讨公厕管理,保洁环节是其中绕不开的关键。无论蹲厕还是坐厕,都离不开保洁人员的辛勤维护。

  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厕所专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黄志光曾就该话题与多名保洁人员进行交流,他概括道,尽管保洁人员在清洁坐厕时需要俯身擦拭内沿、消毒坐垫等,其清洁步骤比冲刷蹲厕更为繁琐,但多数保洁人员仍倾向于清洁坐厕,因为蹲厕在清洁时需要更高的清洁频次以应对那些不可避免的飞溅物,而坐厕一旦基础清洁到位,维护起来反而更从容,异味和污渍也更不易积聚。

  梁骥认为,解决“公厕之争”的办法绝非简单的“砍掉坐厕”,而是要因地制宜调整蹲厕和坐厕的比例,提高公厕包容性,比如在老年人等群体聚集的菜市场、医院、公交站等周边增加坐厕,在以年轻人为主的商场、体育场多设蹲厕,让更多人能够更体面、舒适地如厕。

“蹲厕好?坐厕坏?”公共厕所马桶圈遭遇“信任危机”

  北京某商场女厕(央视网《新闻+》记者摄)

  重塑“公厕信任”

  其实,无论是蹲是坐,公众抱怨的实质并非器具本身,而是“太脏的厕所”。而那些呼吁坐厕变蹲厕的声音,也是在两种不尽如人意的卫生状况中,选择了一种“不贴身”的“脏法”。

  “现在大家这种不正确的坐厕使用习惯,不仅极易留下污渍,更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梁骥表示,由于部分使用者直接踩踏马桶,引发马桶炸裂事故,导致公共设施损毁,甚至造成人身伤害。

  梁骥认为,目前公众对于坐厕的抵触,归根结底还是卫生问题。他建议,首先,可以在坐厕旁设置一次性马桶垫、酒精消毒液等,确保使用者能够放心地、正确地使用坐厕;其次,优化保洁人员的管理制度,提升保洁工作的专业性和效率,改进清洁流程,加强人员培训,并合理提高保洁人员的待遇;同时可以通过服务设计,让使用者直观的感受到厕所被标准化保洁作业清洁过,而非“一个抹布擦到底”,提升使用者的安心感;最后,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点,要强调使用者责任,呼吁养成正确习惯,使用者可以用一次性马桶垫或纸巾隔离自己和坐厕的接触,若不慎在使用时弄脏了坐厕,应自行用公共场所提供的清洁用品或自带的清洁用品将坐厕擦拭干净,做到“不给下个使用者添烦恼”的文明如厕习惯。

  在黄志光看来,提升公厕文明水平需要长期努力,关键在于从小培养良好的如厕习惯,“从娃娃抓起”。他多次带着科普教材走进校园,向青少年普及卫生知识,讲解文明如厕的重要性。后续跟踪调研发现,接受过相关科普教育的学生所在区域的卫生间的整体环境,要明显优于未开展科普教育区域的卫生间。“学生们真的把这些良好的如厕习惯带出了课堂,应用到了实际中。”黄志光说道。

  一个真正“好”的公共厕所,不在于它是“蹲”还是“坐”,而在于它能否提供一个干净、体面,让有不同需求的人都能安心使用的环境。当公厕不再成为人们出门在外的焦虑,而成为展现城市文明的一角,或许我们才算真正解决了这个看似琐碎,实则深刻影响生活品质的“方便”之事。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王梦、邢跃、李娜均为化名)

  记者:姚抒廷

[责任编辑: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西安城墙始建于隋唐、扩建于明代,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筑。西安城墙始建于隋唐、扩建于明代,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筑。西安城墙始建于隋唐、扩建于明代,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筑。
14
10月13日,伴随嘹亮悠长的鸣笛声,一列满载家电产品、汽车配件等货物的中亚班列从中铁天津集装箱中心站出发,将经由霍尔果斯口岸出境,驶向哈萨克斯坦等地。10月13日,伴随嘹亮悠长的鸣笛声,一列满载家电产品、汽车配件等货物的中亚班列从中铁天津集装箱中心站出发,将经由霍尔果斯口岸出境,驶向哈萨克斯坦等地。
14
10月13日,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参访活动在上海举行,中外嘉宾通过实地走访,深入感受上海在科技创新、文化传承、城市治理等方面的最新实践成果。
14
夜晚,新的世界第一高桥——贵州花江峡谷大桥呈现出不同光影美景,吸引游客前来观赏。
13
贵州省施秉县苗族绣娘龙禄颖,是非遗苗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她早年外出打工,后来返乡创办苗绣企业并免费给当地妇女开展刺绣技能培训,带动1200余名农村妇女就业增收。
13
近年来,甘肃省敦煌市持续推进沉浸式文旅体验项目建设,通过改造闲置建筑,以多种方式对敦煌文化遗产进行活化利用,打造了敦煌书局、敦煌印局、敦煌无界等一批以敦煌文化为主题,集文创消费、艺术展览、互动体验、社交休闲为一体的文化新地标,吸引了大批喜爱敦煌文化与艺术的游客前来打卡游览。
13
10月11日,中国海军第48批护航编队从山东青岛某军港解缆起航。新华社发(刘再耀 摄)  新华社青岛10月11日电(记者黎云)中国海军第48批护航编队11日上午从山东青岛某军港解缆起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接替第47批护航编队执行护航任务。
12
每年农历八月中下旬,浙江钱塘江大潮都会呈现“海阔天空浪若雷”的壮丽奇观。每年农历八月中下旬,浙江钱塘江大潮都会呈现“海阔天空浪若雷”的壮丽奇观。每年农历八月中下旬,浙江钱塘江大潮都会呈现“海阔天空浪若雷”的壮丽奇观。
12
10月11日,湖南省常宁市洋泉镇农民驾驶收割机在收获水稻(无人机照片)。10月11日,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丰润镇卢各庄村农民整理收获的玉米(无人机照片)。10月11日,河南省焦作市孟州市城伯镇西后津村农民在田间抢收铁棍山药(无人机照片)。
12
10月10日,游客在位于北京三眼井胡同的胡同美术馆参观展览《镜观·曼波》。
11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