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萤火虫比往年少?紧急呼吁:别再捉了!

2025-06-20 07:41来源: 广州日报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进入立夏后,广东再度迎来一年一度的“萤火虫季”,不少观萤爱好者纷纷出动。而今年,一些自然教育从业人员却普遍有一个感受:“比起往年,今年的萤火虫在观感上好像少了一点。”

广州萤火虫比往年少?紧急呼吁:别再捉了!

  火炉山的萤火虫/自然折叠

  萤火虫数量真的变少了吗?记者采访了扎根广州的本土科普团队“自然折叠”,并跟随他们参与了野外调研。

  公园萤火虫调查:

  「萤火虫数量和种类有所浮动」

  记者跟随“自然折叠”科普团队前往火炉山公园,团队成员小鸽记录的观萤笔记如下:

  2025年5月14日观察——山脚下:黄宽缘萤<30,拟纹萤<10;上山阶梯到第一个亭子:黄宽缘萤<10,拟纹萤<10,穹宇萤<10,窗萤幼虫3。

  2025年5月17日观察——山脚下:黄宽缘萤<20,拟纹萤<10,穹宇萤4,弦月幼虫<10;上山阶梯到第一个亭子:穹宇萤<20,弦月幼虫5。

  2025年5月31日观察——山脚下:黄宽缘萤<15,拟纹萤<10;上山阶梯到第一个亭子穹宇萤0,弦月幼虫2。

  “总体来看,目前数量确实不算多。” 该团队成员小鸽一边记录一边告诉记者:“与去年同期相比,不仅萤火虫成虫,就连幼虫数量也有所浮动,同时萤火虫的种类都受到影响,以前拟纹萤和穹宇萤很多,但现在大多数只看得到黄宽缘萤。”

  该团队成员嘉辞告诉记者,尽管目前缺乏系统数据比对,但从他们近一个月来对大夫山公园、火炉山公园、天河公园、珠江公园等地的萤火虫观察,并结合过往经来看,今年的萤火虫在数量和种群分布上相比去年同期确实有些浮动。

  另外,据科普作者“玛雅蓝”发起的一项有2万人参与的投票调查显示,如今只有16%(3703票)的人在最近五年看过萤火虫,33%的人从未见过萤火虫,50%以上的人,上一次见到萤火虫已是5年以前的事情。萤火虫究竟是否减少?为何似乎更难被见到?

  面对记者不断询问出的这个问题,所有人都难以给出一个明确答案——核心原因在于,关于萤火虫的研究及历史数据实则少之又少,甚至即便是去年广州市区各大公园的萤火虫数据都无法获取,“而想要论证一个物种的变化规律,更需要长时间、大范围的监测数据。”玛雅蓝表示。

  为什么今年萤火虫观感上变少了?

  “变少”因素一:

  「极端暴雨、干旱气候影响繁衍」

  据了解,萤火虫一生会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发育阶段,其生命周期通常有一年。

  我们平常看到的那些“满天飞舞”的萤火虫属于成虫,大部分活跃于6月~8月。成虫通常只有一两周的生命,在这期间,它们需完成交配、产卵的过程,随后便死去,留下来的萤火虫的卵通常会埋藏在石头、泥沙之间,卵一个月内就会孵化出幼虫,幼虫期长达10个月,而后化蛹。陆生萤火虫的幼虫往往躲在落叶底下,以蜗牛或马陆(千足虫)等为食。

广州萤火虫比往年少?紧急呼吁:别再捉了!

  使用监测尺检测萤火虫幼虫身长

广州萤火虫比往年少?紧急呼吁:别再捉了!

  一只正在发光的萤火虫成虫/自然折叠

  萤火虫的繁衍会受到气候变化影响。“比如长时间持续降雨以及极端暴雨,都会影响萤火虫成虫的求偶和交配,也会导致幼虫被冲走或淹死;而长时间或极端的干旱天气,也会导致蜗牛等萤火虫幼虫的食物大幅度减少,从而影响幼虫的生存。”

  嘉辞表示,南方地区今年冬春交替之际降水较少,这也会造成萤火虫成虫的孵化周期延后。

  以此前在广州市区常见的半水栖萤火虫穹宇萤为例,其幼虫多栖息在溪流的平缓驳岸或石头缝处,一旦出现暴雨或干旱,都会改变溪流的水文情况,从而影响穹宇萤幼虫的生活环境;加上近两年市民们喜欢溯溪,也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前往中游的溪水中踩水、打捞鱼虾,这也会影响到萤火虫的生活环境。

  “变少”因素二:

  「人造光源、林相改造导致迁徙」

  “想要保护好萤火虫,就要保护好其各个生长阶段的栖息环境。”从事气候与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学生卷子,是一名有着10多年观赏经验的广州萤火虫爱好者,她表示:“多年前,二沙岛公园里的萤火虫就跟天上的星星那样多,甚至在每一根树枝底下都可以找到萤火虫的幼虫。”

广州萤火虫比往年少?紧急呼吁:别再捉了!

  多年前的二沙岛,三只萤火虫幼虫和一只马陆在一根树枝下“玩耍”

  如今,二沙岛公园里的萤火虫已逐渐“搬家”。去年,卷子曾在该公园里通宵寻找,但也只找到一只萤火虫幼虫。

  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卷子认为,其影响因素较为复杂。“人造光源、林相改造等人类活动,都可能对生物产生影响。比如路灯,过去虽然也会开,但到了晚上10点后准时熄灯,萤火虫就会冒出来;之后公园里的路灯变成彻夜照明,造成萤火虫选择搬家。”

  据介绍,频繁的灌木草本更换,也容易导致萤火虫发生迁徙。如林相改造、林地清理等行为虽然会让城市变得更加整洁美观,但规模化的翻土、犁地、更换幼苗等作业可能影响萤火虫的生长环境,让一些原本栖息在土壤中的幼虫难以存活。

  广东萤火虫保育协会发起人、萤火虫保育专家许松也指出,在农村地区,耕作方式的改变也对萤火虫造成了威胁。在传统的耕作方式下,稻田及周边环境比较潮湿,腐烂的稻草、粪便堆肥不仅滋生了多种昆虫和软体动物,为萤火虫幼虫提供了食物,还能将湿度和温度维持在一定范围,帮助萤火虫幼虫安全越冬、越夏。而当耕作方式改变,腐草及堆肥的减少、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以及亮化工程、施工建设等因素,都对农村地区的萤火虫生存构成了威胁。

  “变少”因素三:

  「部分不规范观赏行为也“驱萤”」

  不过,相比于气候、城市改造等因素,一些个人行为对于萤火虫生存环境的影响或许更值得引起注意。

  记者在前往公园调研期间,就留意到不少操作不规范的夜观行为和萤火虫主题研学活动,这些不规范行为包括用白光甚至强光手电筒照射萤火虫、随意踩踏落叶甚至网捕萤火虫等。

  记者了解到,由于萤火虫成虫依赖光亮来求偶和交流,强光手电筒往往会对萤火虫之间的“交流”造成影响。

  大多数时候,观赏萤火虫应当采用红光手电筒,或是在普通手电筒上套一个红色塑料袋或玻璃纸以减少对其产生影响。但在调研期间记者发现,不少打着“观萤研学”旗号的机构人员却不理解“为何要用红光”。

广州萤火虫比往年少?紧急呼吁:别再捉了!

  观萤最佳方式是采用红光来观测萤火虫

  社交平台上,类似的观萤组织比比皆是——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在某平台上,近一个月内打着“徒步”“亲子游”“夜观”等标签发布的本地观萤活动就超过30个,在不少活动照片中,带队人员不仅会用白光或黄光照射萤火虫,同时还存在捕捉萤火虫的行为。

  “今年夜观的人数越来越多,但相应的科普和管理还没有跟上。”小鸽表示。以5月31日火炉山公园的观萤活动为例,记者留意到,当天参与研学的大约有3支团队,再加上一些散客,总计超过150人深入萤火虫森林中,密集的白光照射使得这场观萤活动变成了“驱萤”活动。

  据一位报料人陈先生透露,6月1日他前往大夫山公园时,也发现观萤的山坡上聚集着上百人,其中不少都是由研学机构召集来的。“他们甚至会组织青少年拿网去捕捉萤火虫,有些萤火虫被捏得奄奄一息丢在草地上。”

  而在广州12345热线平台上,记者也留意到有针对天河公园的相关报料;有市民提出“希望公园针对捕捉萤火虫的观萤团队加强筛选和管理”。

  今年5月,华南植物园发布了今年萤火虫季不开放夜间游览的通知,原因是过去两年的夜间游览带来了过度人为干扰,对萤火虫种群数量及栖息环境造成影响。

广州萤火虫比往年少?紧急呼吁:别再捉了!

  可见,不规范的观萤行为

  给萤火虫数量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科学文明观萤呢?

  下面几点请牢记:

  ★观赏时不用白光、强光手电筒,可选用红光手电筒;

  ★观赏时光线不直射草丛或萤火虫;

  ★拍摄萤火虫时不开启手机、相机闪光灯;

  ★不捕捉萤火虫,不参与相关放飞、饲养活动;

  ★不踩踏厚厚的落叶及萤火虫栖息地。

  ★不购买养殖萤火虫。

  文明观萤,从你我做起!

  

  广州日报媒重点实验室出品

  统筹/毕征、张晓雯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程依伦

[责任编辑: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8月30日,在山东省荣成市府新小学,小学生们跨越“成长跨栏”,步入新学期。开学在即,各地做好准备工作,迎接新学期。开学在即,各地做好准备工作,迎接新学期。开学在即,各地做好准备工作,迎接新学期。
31
这是8月30日拍摄的成渝中线高铁科学城站六线道岔特大桥建设现场(无人机照片)。8月30日,由中铁十二局承建的成渝中线高铁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科学城站六线道岔特大桥顺利合龙,为线路按期建成通车奠定坚实基础。
31
这是8月30日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乌兰哈达火山地质公园内拍摄的银河下的6号火山与草原(堆栈合成照片)。初秋时节,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的草原上,乌兰哈达火山地质公园沐浴在星空与银河之下,景色壮美动人。
31
记者29日从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了解到,围绕“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主题,北京市综合运用国旗红旗、立体花坛、宣传画面、夜景照明等形式进行景观布置工作,以庄严隆重、恢宏大气的氛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30
8月28日晚,布置在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景区的四万盏太阳能灯将鸣沙山一面山体点亮,让夜晚的大漠更具魅力。
30
8月29日,西安市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举行“长安霓裳·跟着国潮游陕西”汉服文化推广活动,在七夕节为市民游客送上一场文化大餐。
30
题:为什么战旗美如画——8位阅兵擎旗手讲述战旗背后的故事 阅兵活动当天,第82集团军某旅二级上士陈卓将手擎“势如破竹”战旗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
29
8月28日,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在贵州贵阳开幕。8月28日,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在贵州贵阳开幕。8月28日,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在贵州贵阳开幕。
29
8月28日晚,第二十届中国长春电影节闭幕,并揭晓金鹿奖。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8月28日,在第二十届中国长春电影节闭幕式上,《南京照相馆》导演申奥获金鹿奖最佳导演奖。
29
8月27日下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中心举行首场外出参观采访活动,近200名境内外记者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宛平城和卢沟桥等地参观采访。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本场外出参观采访活动的主题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参加活动的记者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余家媒体。
28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