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
顺风车以其“绿色出行”的理念
被视为“共享经济的典范”
乘客节省了出行成本
顺路车主填补了油费支出
而拥挤的城市交通
也因此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可谓社会多方共赢
然而,近一段时间以来
有关顺风车的消费纠纷争议不断
让这种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出行模式
蒙上了一层阴影
……
顺风车司机将乘客半路扔在高速
乘客:嫌我的猫太吵
据媒体报道,5月13日,江苏盐城,一位女士向媒体反映在坐顺风车出行时,被司机半路扔在了高速上。该乘客介绍,她坐车时带了一只宠物猫和行李,从江苏盐城前往江苏南通,上车时发现车辆的车牌号与平台上的显示不符,但还是乘坐了该车辆。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由于司机开车速度很快,猫一直在叫,司机就显得特别不耐烦,并把音响调得特别大,矛盾升级后,司机直接将乘客扔在高速路。
针对此事,嘀嗒出行平台客服回应媒体称,对于车主的车辆(与平台注册的)不符,以及半路把乘客放下的情况,平台判断其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坚决不允许,目前已对该司机账号进行永久封禁。
但值得注意的是,顺风车司机并没有向平台缴纳押金、保证金等费用,平台对司机的约束有限。即便平台把司机的接单账号封停,对司机也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对此,不少网友表达了自己的愤怒,还有网友认为,平台对顺风车的管理不够健全。
顺风车拒载投诉不断
律师:司机与平台均应担责!
关于顺风车拒载问题,法治网记者查询发现,目前仅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就有280条,其中大多是由顺风车拒载引起的纠纷。
此外,小红书上也有很多相关吐槽和维权记录。
《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律师胡青春表示,网约车不合规,将乘客扔在高速上,网约车司机可能同时承担民事法律责任和行政法律责任。
胡青春律师分析指出,从民事法律层面来看,在顺风车模式下,顺风车司机作为合乘服务提供者为乘客提供运输服务,其与乘客之间形成了运输服务合同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八百一十一条规定,网约车司机置乘客安全于不顾,将乘客扔在高速上的行为,明显违反合同约定,构成违约,需承担返还已支付车费并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若乘客因被扔在高速而遭受人身伤害,比如发生交通事故受伤等,司机还需承担侵权赔偿责任。
“此外,驾驶员半路甩客拒载行为,同样会受到行政处罚,根据《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网约车驾驶员在途中甩客或者故意绕道行驶的,由县级以上出租汽车行政主管部门和价格主管部门按照职责责令改正,对每次违法行为处以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该条还规定,如果网约车驾驶员不再具备从业条件或者有严重违法行为的,县级以上出租汽车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撤销或者吊销从业资格证件。对网约车驾驶员的行政处罚信息还会计入驾驶员和网约车平台公司信用记录。”胡青春说。
(来源:交通运输部网站)
关于网约车平台的责任,胡青春表示,如果运营车辆未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或者线上提供服务车辆与线下实际提供服务车辆不一致的;网约车公司也会受到行政处罚,根据《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五条,由县级以上出租汽车行政主管部门和价格主管部门按照职责责令改正,对每次违法行为处以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
(来源:交通运输部网站)
“除此外,网约车平台还可能对乘客承担民事责任,在顺风车模式下,网约车平台作为运营者、组织者,应当对乘客承担安全保障义务,顺风车司机的行为侵害了乘客人身、财产安全,如果造成了损失,网约车平台也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胡青春说。
目前网约车上是否可以带宠物有没有相关规定,当网约车司机与乘客为此发生纠纷时,应当如何协调?对此,胡青春表示,关于网约车是否可以带宠物,目前没有统一的全国性法律规定,主要由各地政策以及网约车平台自行规定。一般来说,若平台明确禁止携带宠物乘车,乘客携带宠物上车属于违反平台规则;若平台允许携带宠物,但乘客未提前告知司机,由此引发纠纷,双方都有一定责任。在这种情况下,乘客和司机应在乘车前就相关问题进行充分沟通协调,若产生纠纷,可依据双方约定以及公平原则通过协商处理。
顺风车纠纷频发
专家:对平台应采取分类监管
顺风车引起的纠纷不止拒载,仅两个月内,还有“中途换车甩客”和“交给辅助驾驶控制而司机睡觉”的纠纷出现。
比如,2025年4月,云南李女士通过顺风车出行时遭遇“中途换车甩客”风波,司机接单后擅自更换车辆、取消线上订单并胁迫线下支付,遭拒后竟将她深夜遗弃在高速服务区。对此,平台方面表示,李女士提供的涉事车辆在平台上已注销,不想因此事和乘客讨价还价,提出补偿500元现金的方案。“12328”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热线回应称,顺风车不需要办理相关证件,是否为非法营运需要由执法部门认定,且顺风车不属于道路运输经营活动,产生的纠纷不适用道路运输法律法规处理。
(相关图片 图源网络)
同样是2025年4月,另一起顺风车纠纷也曾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当时,一网友在社交平台投诉称,自己在哈啰出行平台打顺风车时,司机不顾乘客安全,“完全把车辆交给了辅助驾驶控制,自己呼呼大睡”。哈啰平台的回复是已重点监控车主相关行为,若再次违规平台将严肃处理,并补偿其5元优惠券。对于平台的这种处理结果,该网友并不满意,他认为,司机的危险驾驶让其感觉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因此希望平台退还其全部车费并给予一定补偿。随后,哈啰平台在回复媒体采访时称,此事正在核查中。平台客服人员表示,司机双手脱离方向盘、玩手机、睡觉等行为已经违反了交通法。平台如查实司机确有此类危险驾驶的行为,会按规定对司机进行处罚,严重的将永久冻结账号。
(相关图片 图源封面新闻)
对此,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沈括表示,顺风车平台对车辆和司机管理的松散,一方面来源于监管漏洞,另一方面也是源自于行业特性。顺风车的商业管理模式与网约车存在很大的不同:顺风车的定位,本质上来讲应为非营利性的共享出行,平台实际上扮演了一个中介的角色,撮合车主和乘客的顺路需求赚取服务费,而非直接提供出行服务,和网约车的签约、绑定模式存在本质的不同,这也是顺风车能够实现低定价的原因。
“但同时,这种匹配机制带来的问题是,平台对车辆和司机的约束力有限,司机并不完全依赖于平台生存,导致行业存在‘管严就缺车,管松就投诉’的局面,造成了安全合规与运力之间的两难。另一方面,顺风车行业长期存在监管漏洞,再加上地方政策执行尺度不一,平台管理起来也较为困难。”吴沈括说。
吴沈括建议,对顺风车平台进行管理时,首先,应明确顺风车平台的定位与法律性质,或对其区分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种模式,对其采取分类监管,比如将职业化司机纳入网约车的管理体系之中;其次,应明确平台责任边界与法律义务,畅通权益保护和救济渠道,注重全链条管理机制建设,但同时也应当注意到顺风车和网约车存在的差异,依据比例原则加强平台管理,避免一刀切损害行业发展;第三,推动政企协同管理,统一全国性监管框架,尤其是顺风车定性、接单限制、定价规则等核心标准,减少政策差异带来的管理困境。
选题策划|法治网研究院
文|沈仲亮 时海媛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