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2日
是我国第十七个全国防灾减灾日
主题为:
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
为此,南京市启动了
系列防灾减灾宣传及其他类型丰富的活动
你知道吗?在南京,有一座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倾斜18度的斜楼,它在南京的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及培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今年的全国防灾减灾日前夕
记者就前往现场
探访了这座神奇的斜楼
倾斜18度,江苏首座地震逃生救援体验楼
溧水大金山国防园一座4层斜楼内,一场救援演练培训正在举行,只见救援人员利用专业的飞虎爪将两根绳索固定在二楼,再利用攀爬器材沿绳索爬升并展开营救工作。救援人员在倾斜的楼道里穿行,如履平地。
“这样的演练及培训工作,我们经常举办。”现场工作人员介绍。
眼前的这座斜楼有十来米高,共有四层,门口挂有“南京市地震应急救援实训基地”的牌子。现场看,这座楼从下到上整体向后大幅度倾斜,“这个倾斜度时间长了不会倒吧?”现场有人嘀咕。“这座楼倾斜度为18度,别看它倾斜度这么大,但是非常坚固,绝对不会倒的。”现场工作人员王女士介绍。
记者走进这座楼体验了一下,别看专业人员在里面培训、演练如履平地,但普通人走进去的感觉完全不一样。里面的楼梯和楼面都是斜的,有的楼梯往上斜,上去之后楼面又往下斜,在楼里走动有种失重感,跑动起来更有难度。同行工作人员介绍,这些楼梯、楼面、墙角、倾斜度等都是专门设计的,目的就是模仿房屋遭遇地震倾斜时的真实场景,让防震减灾救援教育培训更有成效。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座楼是为地震逃生救援体验及开展地震救援演练培训而建。“全称为地震逃生救援体验楼,也是南京市地震应急救援实训基地。”据了解,这座楼面积约为1000平方米,于2016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当初建成时是继北京、重庆、青岛之后,全国第四座斜楼,也是江苏首座地震逃生救援体验楼。
地震烈度9度设防,“楼歪歪”特别牢固
今年40岁的潘文峰是大金山国防园教官,自从这座地震逃生救援体验楼建成后,就一直在此工作,主要负责相关教学、演练、培训工作。据他了解,这座楼看似简单,其实很不一般。
这座楼模拟的是地基发生液化,而结构整体性较好的场景,它的倾斜约18度,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也有人问过为何是18度,而不是更大的倾斜度?”据介绍,这也是这座楼的最大倾斜度了,再多倾斜一些都会倒塌,由于既要保证较大的倾斜度,让模拟地震场景更真实,又要保证整座楼的坚固性,因此在建设这座楼时,工程师们克服了许多困难,“别看是一座倾斜的楼,但却相当坚固。”
记者了解到,按照《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明确的各地的基本抗震设防要求,目前经过正规设计的建筑都是考虑了抗震要求的,像南京市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而眼前的这座斜楼则是按照地震烈度9度设防的,专业人士介绍,从这个角度看,这座楼虽然斜,但却比一般建筑物要抗震得多。
“作为一座逃生救援体验楼,这座楼启用后就向社会开放。”据潘文峰介绍,地震逃生救援体验楼(斜楼)设置了地震警报、就地避险、人员疏散、人员搜救、高楼搭救、医疗救护、消防灭火、心理治疗等训练科目,向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开放,“为了提升培训效果,我们还在楼上标注了地震救援科普图,让前来参加培训的人员能实实在在学到防震减灾的知识和本领。”
据大金山国防园相关负责人介绍,大金山国防园是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江苏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位于园内综合训练场的地震逃生救援体验楼,是大金山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体验式教学的主要区域,这些年来在这里参加培训、演练等活动的人数约为三万人,有力推动了防震减灾意识的提高。
不同的自然灾害
其破坏性、影响力不同
当它们来袭,我们该如何自救?
这些防灾减灾知识
快学起来
综合: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国俊 周容璇;新华社;应急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