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着、打不开、还夹手”,隐藏式车门把手被吐槽,工信部出手→

2025-05-10 09:20来源: 封面新闻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封面新闻记者 杨博  李继龙 摄影报道

“找不着、打不开、还夹手”,隐藏式车门把手被吐槽,工信部出手→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官网发文,公开征集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截止日期为2025年6月7日。该项目的起草单位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等。

  近年来,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以前传统汽车很少出现的“隐藏式车门把手”被认为美观、科技感强,突然被很多新能源车企广泛应用。但同时,近年来汽车事故案例中,隐藏式门把手、电动式门把手等新型车门把手暴露的断电打不开、逃生被阻碍等问题,也一次次让公众对这种“好看”的门把手设计产生了质疑。

  而随着工信部计划发布强制国家标准消息的发布,隐藏门把手的安全性能、作为交通工具的汽车该不该背离“安全永远排在第一位”的基本理念,更加引发了公众的关注。

  为啥隐藏车把手这几年流行?可能存在哪些隐患?为此,5月9日,封面新闻采访了中国流通汽车协会新能源专家章弘,为大家一一解答。

“找不着、打不开、还夹手”,隐藏式车门把手被吐槽,工信部出手→

  隐藏式门把手

  官宣

  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将制定强制国标

  记者查阅工信部官网信息发现,《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项目建议书中指出,目前市场上的车门把手产品呈现出工作原理、形式多样化趋势,在市场应用过程中暴露出以下问题:强度不足、控制逻辑潜在安全风险、识别操作难(隐蔽无标志)、断电失效、夹手等潜在逃生、救援风险。

  上述问题带来了潜在的逃生与救援风险。如:碰撞、起火等事故中,造成断电现象,使电动式外门把手、电动式车门内把手失效,增大救援及逃生阻碍;无明显、统一标志,增加紧急情况下的操作难度。

  从救援逃生角度,须实现这样的基本逻辑:强化汽车车门外把手在碰撞以及车辆起火等事故场景的安全逻辑,增加机械或者断电保护等安全冗余设计要求,保证断电、碰撞等事故中车门系统能够开启,从而进行救援及逃生活动;保证翻滚、坠落事故中,能够防止门把手的误作用,从而降低乘员跌落风险;规范隐藏式车门内把手、应急式车门内把手易于识别的安全标志,保证标志可见性,从而降低乘员紧急情况下的逃生难度;保证车门把手的结构强度,防止事故发生后门锁操纵机构功能丧失。

  《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还规定了汽车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安装要求、隐藏式车门内把手和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标志要求、电动式车门外把手的防夹要求与试验方法、车门外把手和车门内把手的强度要求与试验方法、电动式车门把手的动态试验要求与试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 M1 类、N1 类汽车和多用途货车的车门把手,其他车辆车门把手参照执行。

  记者进一步查阅诸多资料发现,值得注意的是,国外暂无与本标准相关标准。国内与汽车门把手相关的标准有QC/T 988-2014《汽车车外门拉手》、QCT1211-2024《乘用车车门内开拉手总成》,其对门把手的耐久、强度、耐高低温、耐振动、耐腐蚀等进行了技术要求。但是随着电动式、隐藏式车门把手的应用,暂无标准对其布置、标志、安全功能、结构强度进行技术要求。

“找不着、打不开、还夹手”,隐藏式车门把手被吐槽,工信部出手→

  隐藏式门把手

  疑问

  隐藏式门把手近年为何流行?有车企过分夸大所谓“降低风阻”

  “隐藏式门把手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尤其是追求高科技感和低风阻设计的车型。”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章弘如是说。

  他进一步阐述,这里面有一个现象,就是不少新能源车青睐隐藏式门把手,认为此举能提升科技感和品牌形象,因而隐藏式门把手受到热捧,俨然成了新能源车的“身份象征”,认为这样会让消费者觉得车辆外观更简洁,符合“未来科技”的审美趋势。

  更有甚者,部分新能源车企夸大宣传,宣传称隐藏式门把手设计能够降低风阻系数,从而提升车辆的续航里程。但这种宣传噱头被章弘否认,“虽然实际提升效果有限,但在宣传中常被夸大其词。”

  他还指出,隐藏式门把手的流行,不容否认存在着行业跟风效应,由于隐藏式门把手已成为行业的“潜规则”,若某品牌回归传统设计,可能被贴上“技术落后”的标签。

  区别

  隐藏式门把手和机械式门把手究竟有何不同?

  他解释,机械式门把手为传统的机械结构,通过拉动或旋转把手来解锁和打开车门。经过很多年的实践验证,它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维修保养方便。

  而隐藏式门把手则全藏或部分藏于车身,通常分半自动与全自动。全自动靠电伸缩,半自动在解锁后需手动弹出。有些隐藏式门把手需要电机通电才能弹出,紧急情况下断电可能无法打开。

  两者的功能也存在着差异,机械式门把手的特点在于操作直接,可靠性高,不受电力影响。隐藏式门把手的特点在于具有科技感和美观性,能够通过感应装置自动弹出和收回,但在极端天气或断电情况下可能会失效。

  危害

  紧急意外更危险,隐藏式门把为何有时在事故中无法打开?

  “在严重的交通事故中,车辆的控制系统可能会因为撞击而失效,这包括隐藏式门把手的电动控制系统。”章弘说,一旦控制系统受损,门把手可能无法正常弹出或操作。同时,事故可能导致车辆内部线路短路或损坏,包括连接隐藏式门把手的线路,从而造成门把手无法动作。此外,强烈的撞击可能导致车体框架严重变形,这种变形可能压迫或卡住门把手,使其无法正常工作。

  他还指出,还有一个行业发展过程中目前没有解决的问题:隐藏式门把手的设计和布置目前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导致在不同车辆之间,隐藏式门把手的操作方式和质量又存在差异,有时可能增加操作难度或在事故发生时无法正常使用。事故可能导致电池供电中断,如果隐藏式门把手依赖电力来动作,那么电池断电将直接导致门把手无法打开。

  他说,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在事故发生时,隐藏式门把手无法正常工作,从而阻碍救援和逃生。

  专家

  纠偏设计理念,确保“安全性”绝对优先地位

  对于国家将出台《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标准,章弘说,“标志着汽车行业在车门把手安全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他认为,新规对供应链和技术创新也提出了新要求,将引发汽车产业链深度洗牌,淘汰“伪科技”车型,倒逼技术创新。新规定不仅是技术规范的升级,更是对汽车设计理念的纠偏和提升,新规定强调在“科技感”与“安全性”冲突时,“安全性”必须拥有绝对优先地位。

  他还表示,随着新规落地,汽车行业或将迎来连锁反应,后视镜电子化、全触控中控等“争议设计”也可能面临安全审查。

  “总之,国家最新出台的汽车门把手标准和安全要求旨在提高汽车在极端情况下的安全性,减少因车门把手失效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于消费者而言,这些新标准将提供更全面的安全保障,而对于汽车制造商而言,则意味着更高的设计和生产成本,需要在满足安全要求的同时保持产品竞争力。”他说。

  真实案例

  事故中隐藏门把手无法打开,引发网络关注

  近年来,部分汽车事故案例中,隐藏式门把手、电动式门把手等新型车门把手存在无法打开的情况,导致救援和逃生受阻,从而造成伤亡。

  今年3月,一辆某新能源轿车在安徽铜陵一高速发生碰撞事故并起火,导致三人遇难,媒体披露称,事发后遇难者家属表示,当时车门锁死无法打开。

  2024年4月,一辆某新能源轿车在山西运城一高速追尾后起火,据事故通报,碰撞造成电路中断,门把手电动控制系统未能正常响应,车内人员疏散受到影响,最终导致三人遇难。

[责任编辑:李丁丁]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27日,“七一勋章”获得者、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日常使用的小喇叭等5件(套)实物被国家博物馆正式收藏。上午9时许,学生们的早操散去,华坪女高的校园里,张桂梅拿着小喇叭的身影在学生的队伍末尾缓慢地往回走。
28
2025WWS世界女子斯诺克锦标赛27日在广东东莞落幕,在决赛中,中国选手白雨露在2:4落后的逆境下,连胜四局,以6:4逆转世界排名第一的泰国名将明克·努查鲁特,成功卫冕。
28
5月27日,在国际邮轮“爱达·地中海”号上,工作人员为游客演出。当晚,随着国际邮轮“爱达·地中海”号缓缓驶离大连港国际邮轮中心泊位,大连港国际邮轮中心时隔五年再次迎来国际邮轮始发航次。
28
5月26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由中铁二十局承建的铜陵江北港铁路专用线完成T梁预制施工,项目建设正式进入桥梁上部结构施工阶段。
27
时下,华北平原麦浪滚滚,一派丰收在即的景象。在河北省曲周县,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往来田间,看小麦长势,进行各种试验,为小麦丰产保驾护航。
27
近年来,浙江安吉全力打造多元化夜间经济形态,通过创新业态、优化布局、完善配套等举措,激发消费活力。
27
夏初时节,新疆阿勒泰市汗德尕特蒙古族乡举办“兴生态·宏文旅·泰美好”第六届文化旅游活动。热闹欢快的歌舞表演、激情四溢的民俗运动,吸引当地牧民和游客参与其中,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26
5月25日下午,重庆菜园坝火车站(重庆站)标志性建筑华铁宾馆爆破拆除。重庆站于1952年7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本次爆破标志着该站进入全面改造阶段。
26
5月25日,收割机在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前洲街道北幢村的一处麦田里收割小麦。
26
端午节将至,各地举行包粽子、做香囊、龙舟竞渡等丰富多样的民俗活动,人们在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中喜迎端午佳节。
25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