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磕破胳膊、膝盖……
大人总会从抽屉里翻出红霉素软膏
一边涂一边念叨:消炎杀菌,好得快!
这样的场景,你还记得吗?
长大后,这支“国民神药”依然躺在许多人家中的药箱里,烂嘴角涂它、蚊子包涂它、湿疹涂它,甚至鼻干流血也涂它……简直包治各种问题。
近日,#红霉素软膏不是万能药#的话题冲上热搜。许多人这才意识到,原来可能都用错了!
这支承载着儿时回忆的“小软膏”,为何从“家庭救星”沦为“耐药元凶”?红霉素软膏和红霉素眼膏又有何不同?答案或许就藏在那些被误传的“祖传用法”里……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副主任医师
陈贤祯
红霉素软膏:有抗感染作用的保湿霜
适用:往往是存在明确轻度感染及治疗小面积烧伤/创伤。
限时:连续使用≤7天,3天无好转立刻停用。
避坑:眼部、大面积烧伤、过敏体质禁用。
一
这些 “神操作” 都是误区!
用错可能加重病情
社交平台上流传的 “红霉素万能用法”,很多都可谓是无稽之谈:
误区1:治疗湿疹、尿布疹
湿疹的核心是保湿+抗炎,红霉素软膏的作用≈凡士林,对非感染性炎症无效。
尿布疹俗称“红屁屁”,最核心的元素就是保湿、减少刺激及抗炎,绝大部分情况不建议单用红霉素软膏,可根据炎症情况选择氧化锌软膏或地奈德乳膏等对症外用药。
误区2:治疗祛痘、去黑头
痤疮皮疹根据其表现严重程度不同分为白头粉刺、黑头粉刺、红色丘疹、丘疱疹、结节及囊肿等,每种类型对应的外用措施不同,更不会一概而论仅用一种抗生素药膏,并且无法解决毛孔堵塞问题,反而可能“闷痘”。
误区3:治疗脚气
脚气是真菌感染,红霉素对真菌无效,反而耽误治疗。
误区4:蚊虫叮咬后止痒
红霉素没有止痒或抗炎效果,仅能预防伤口感染,可根据情况用含激素的药膏更有效,大部分叮咬即使不处理也会自行消退。
划重点!
皮肤问题≠细菌感染,盲目使用抗生素,反而可能破坏皮肤屏障!
二
红霉素软膏的正确打开方式
这5种情况才适用!
真的想告诉大家,红霉素软膏的核心作用是抗菌消炎,但它并非“万能补丁”,这5种情况才是它的“主战场”!
1
轻度皮肤感染
作为抗生素类软膏,红霉素药膏首先用于治疗和预防皮肤感染,脓疱疮等化脓性皮肤病及溃疡面的感染。红霉素药膏还可用于皮肤黏膜交界的部位,如口周和肛周等处的感染。
2
轻微创伤
身体轻微挫伤、划伤或其他创伤都可使用红霉素药膏,一般用法是将患处清洗消毒,取适量药膏薄涂于患处。
3
轻度烧烫伤
小面积的烧伤、烫伤,可先用冷水冲洗伤口,然后在表面薄涂一层红霉素药膏。
4
口角炎
口角炎俗称“烂嘴角”,表现为口角潮红、起疱、皲裂、糜烂、结痂、脱屑等。细菌性口角炎可以涂抹少量红霉素药膏,同时服用维生素B2。
5
流鼻血
针对天气干燥造成的鼻出血,用红霉素药膏适量涂抹鼻中隔部位,可以起到软化鼻腔,滋润鼻黏膜,改善鼻腔内环境,预防再次出血。涂抹的量不要过多,以防药膏倒流进口中。(但别塞进鼻腔!)
注意!
如果是因血液病、肿瘤、心血管疾病等其他疾病引起的鼻出血,就不建议涂抹红霉素软膏了。
三
红霉素软膏 VS 红霉素眼膏
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不少人误以为两者可以混用,实则大错特错:
浓度不同
红霉素软膏中红霉素含量为 1%。
红霉素眼膏浓度仅为 0.5% 或更低,更温和。
用途不同
软膏用于皮肤细菌感染。
眼膏专门针对眼部炎症(如结膜炎、沙眼)。
安全性不同
眼膏的生产标准更严格,需确保无菌且无刺激。
红霉素软膏并非无菌制剂。
将两者“混搭”在一起,尤其是将软膏当眼膏来用,可能会引起眼部的严重不良反应。
眼睛出现问题时,务必使用专门的眼膏,别让 “省事儿” 变成 “找事儿”!
四
长期滥用的代价
从皮肤干燥到 “无药可用”
根据2023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率全国平均为96.1%,较2022年上升了0.3个百分点,各省均处于高水平(77.6%~98.4%)。
红霉素软膏不能长期使用
它是抗生素类药物
一旦滥用,等到真正需要的时候
治疗难度可能大幅提升!
皮肤干燥:长期使用会破坏皮肤油脂平衡,导致脱皮、瘙痒。
过敏反应:部分人涂抹后出现红肿、皮疹,需立即停用。
耐药性危机:作为抗生素,滥用会加速细菌耐药,一旦真正需要治疗严重感染(如支原体肺炎),可能面临无药可救的局面。
建议!
使用前务必阅读说明书,症状缓解后及时停药,特殊人群(孕妇、儿童等)需遵医嘱。
红霉素软膏
不是万能的“家庭救星”
而是“双刃剑”
收藏这份指南
转发家庭群
别让“神药”变“毒药”!
央视财经中国好医生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