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ITER磁体馈线系统重要部件

2025-04-12 10:24来源: 新华网

  新华社合肥4月11日电(记者何曦悦)4月11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磁体馈线采购包项目迎来关键节点,其最后一套校正场线圈内馈线部件在合肥竣工,并交付起运位于法国的ITER现场。这标志着ITER磁体馈线系统中所有超大部件的研制顺利完成。

  这是竣工待交付的最后一套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超导磁体校正场线圈内馈线部件(4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 周牧摄

  ITER磁体馈线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制,被称为ITER磁体系统的“生命线”,校正场线圈内馈线则是这一系统中尺寸最大的部件,共有9套,由直径16米、高度3米的半环结构组成。

  这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装置馈线系统示意图。新华社发

  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副所长陆坤介绍,馈线系统是ITER磁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为聚变堆磁体传输能量和冷却介质,以及提供控制信号的反馈,同时作为磁体储能的泄放通道,确保磁体能量的及时安全泄放。这一系统由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自主制造及测试,也是国内承接的工程复杂程度最高的ITER采购包,共计31套,总重约1600吨。

  这是竣工待交付的最后一套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超导磁体校正场线圈内馈线部件(无人机照片,4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周牧 摄

  作为ITER中国工作组重要单位之一,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承担了超导导体、校正场线圈、磁体馈线、电源、诊断等众多采购包,占中国承担ITER采购包任务的大部分。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所长宋云涛说,2006年至今,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已与全球50多个国家超过140家科研机构建立稳定的交流合作关系,助力众多探索核聚变的新兴国家建设相关学科和装置。

  这是竣工待交付的最后一套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超导磁体校正场线圈内馈线部件(无人机照片,4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周牧 摄

  4月11日拍摄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装置馈线系统核心零部件。 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4月11日拍摄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装置馈线系统核心零部件。 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责任编辑: 黄童欣 ]
阅读剩余全文(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