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起因抚养费支付,而引发的奇特纠纷在朝阳法院执行局内上演。当事人履行抚养费的方式十分新奇,这究竟是蓄意为之,还是另有隐情?这一案件又给离异家庭的抚养问题带来哪些启示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曾经的夫妻,如今关系破裂,竟比陌路人还要疏离,彼此甚至隐隐透着仇人的意味。谁都没想到,在支付抚养费这件事上,小玲的履行方式会如此超乎想象。
当晚,申请人陈先生看着手机里一堆的“250”红包,只觉受到了莫大侮辱。要是收了这些红包,不就等同于咽下了这口窝囊气,默认了那些暗含嘲讽的话吗?想到这儿,陈先生将红包全部拒收。可小玲却不这么认为,她觉得自己法律义务已然履行完毕,既然如此,那些憋在心里的不满情绪,都可以一吐为快了。
250的红包金额已经足够引人争议,可更具冲击力的是,每个红包都带有独特的附言。小玲声称,这些话是专门留给自己孩子看的,承载着她对孩子的千言万语 ,但在旁人看来,这些附言却暗藏玄机,耐人寻味。
仔细看这些附言,能明显察觉,字里行间显然另有所指。申请人陈先生此前身患疾病,身体和精神状态都欠佳。一夜之间,收了近七十多笔这样的红包,难以想象他是怎样的心情。
小玲花式履行抚养费的方式,无疑是在发泄个人情绪,而忽视了法律的权威和孩子的利益。当父母将个人矛盾带入到抚养费支付中,孩子成为了无辜的受害者。
法院认为,小玲的“花式”履行判决的行为,并不能认定属于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行为,依法对其罚款1万元,本案的执行案款已从小玲账户中强制扣划,案件执行完毕。
对于离异家庭来说,如何减少矛盾,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是每一位父母都应该深思的问题。
记者:王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