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
登顶中国电影票房榜首
其中,在电影里面出现的
哪吒收服土拨鼠的片段
就让观众记忆犹新
不少人对于憨态可掬的土拨鼠
纷纷表示好奇
《哪吒之魔童闹海》剧照
不过有网友发现
上海郊区多地也出现了
它的“同款”
↓↓↓
不过小心!
千万别随意触摸和投喂这些鼠鼠
更不要像哪吒一样去“收服”
因为这种“巨型老鼠”
正是原产于南美洲的啮齿类动物
——海狸鼠
海狸鼠,又称河狸鼠、狸獭或沼狸,是一种大型的草食性半水生啮齿目哺乳动物。它们通常在晨昏时分活动,白天则藏匿于洞穴或茂密的植物丛中。由于它们对植物的破坏性以及掘洞行为,海狸鼠在多个国家已被列为入侵物种。
坊记此前也报道过
近年来,海狸鼠
频繁出现在上海郊区各地
它们啃食农作物、滨岸景观植物
破坏堤坝沟渠
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构成潜在威胁
然而面对这一外来物种
管控措施没跟上
农户多采取土办法应对
效果有限且潜藏风险
像巨型老鼠,不怕人
上海郊区多地现海狸鼠踪迹
就在上个月末,上海金山区和浙江平湖交界处的一处水塘边,记者跟随环保志愿者姜龙发现了1大3小共4只海狸鼠。
这些海狸鼠四肢短粗,或在岸边嬉戏,或潜入水中采摘水草的根茎食用。在临近水塘的滩涂上,一排排硕大的脚印和拖尾痕迹清晰可见。
海狸鼠
近年来,金山吕巷镇、枫泾镇,奉贤海湾地区、金海街道,浦东芦潮港和南汇新城,以及青浦等地的乡村河道、公园景观河、莲藕塘、茭白塘等地发现了海狸鼠的踪迹。
“有时七八只,有时四五只,大小不一,表明它们一直在繁衍扩散,必须引起重视。如果不加以控制,它们可能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更大的影响。”
社交平台上,不少观鸟爱好者提及在南汇东滩湿地经常能看到海狸鼠的身影。有人甚至提到曾见过一只海狸鼠尸体,“像巨型老鼠,连尾巴大概有80厘米长”。
上海海事大学临港校区湖边的海狸鼠
上海海事大学临港校区的王老师告诉记者,2023年2月,她在学校湖边偶然看到过一只海狸鼠,今年春节前又连续看到过多次,且都是成群结队出现。它们啃食嫩叶的速度极快,像割草机一样,湖边的植物几乎都被踏平了。“海狸鼠根本不怕人,和我四目相对,把我惊到了。它们的体型比我家兔子还大,而且还胖!没想到仅两年时间,它们的数量已如此之多!”
曾作为皮毛兽引进养殖
逃逸或弃养放生后繁殖
对于沪郊海狸鼠的来历
目前尚无针对性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王正寰告诉记者,海狸鼠属于外来物种,新中国成立后曾作为皮毛兽被陆续引入上海一些养殖场饲养,后因饲养不成规模体系、品种退化等,海狸鼠养殖业很快降温。沪郊现存的海狸鼠大多是那些被养殖场弃养或逃逸的海狸鼠后代。
硕大的脚印和拖尾痕迹印证着海狸鼠频繁的活动轨迹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网站也曾提及,“海狸鼠是上海最主要的一种因不合理放生而导致其种群扩散,并形成入侵威胁的陆生动物。”
记者走访了金山区部分村庄
发现村民和种植户
对海狸鼠都深恶痛绝
在金山区张堰镇百家村高桥村组,杨老先生愤怒地指着被海狸鼠啃食的油菜田说:“它们通常晚上七八点出来活动,专挑嫩的吃。你看,这片地的菜心都被它们啃光了,等于白种,收成要少很多。”
被海狸鼠啃食过的农作物
在吕巷镇马新村,河道边村民的自留地里,部分蔬菜像被“剃头”一样。村民蒋阿姨气愤地表示:“我好不容易种的青菜,一夜之间被它们吃得干干净净。”
此外,海狸鼠还可能传播疾病,其潜在的公共卫生威胁同样不容忽视。它们常年栖息于沼泽和湿地,身上携带多种病菌和寄生虫。村民在田间劳作时,稍有不慎就可能接触被污染的水源或食物,从而增加感染风险。
防控工作任重道远
多方协作是关键
目前,针对海狸鼠的扩散
有效的防护措施不多
村民普遍采用在农田周围设置防护网、地笼,或者用填埋洞穴的方式来驱赶海狸鼠。但专家表示,这不能真正减少海狸鼠的数量,而且沪郊鸟类比较多,防护网和地笼可能对这些野生动物造成伤害。
村民在农田周围设置地笼驱赶海狸鼠
“当前,最迫切的需求是尽快制定相应的种群监测预警、动物疫病预防检验、捕捉控制、无害化处置等方面的处置流程和预案。”姜龙坦言,村民和种植户在如何应对海狸鼠上有很多疑惑和顾虑,但似乎涉及林业、农业、水务、疾控、生态环境等多个部门,不知该由哪个部门来主管。
另外,部分河段湖湾,特别是在两地结合部,一旦日常水面保洁不及时,积存的大量水葫芦也会成为海狸鼠越冬的温床。
何鑫提出,海狸鼠的防控需多部门协作和公众参与。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针对海狸鼠的管理条例,明确其法律地位和防控责任。同时,公众科学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鼓励市民报告海狸鼠的踪迹,帮助相关部门掌握其分布情况,从而制定更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
大家看到过这种动物吗?
对于此类“入侵”的动物
坊友们有啥应对良方?
欢迎来评论区分享~
综合新民晚报(作者:赵菊玲)、此前报道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