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为什么不能理发?
A:腊月已经理过发了
B:保护舅舅
C:天冷剪发易着凉
以上三个选项,
坊友们会选择哪一个?
在我国,很多地方流传着
“正月不理发”的说法,
这背后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古人和头发之间还有哪些趣事?
一起跟着小坊来长知识
理不理发与“舅舅”无关
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联盟秘书长唐志强曾解释称,有一种观点是:清军入关后,清政府颁布了“剃发”诏书,招致一部分人强烈反对不愿意剃发,慢慢出现了正月不剃头是“思旧”的说法,后来以讹传讹变成了“正月剃头死舅舅”,然而这一说法背后并没有靠谱的科学依据,就和“筷掉一只,有人请吃”、“左眼跳财,右眼跳灾”等俗语一样,是人们对于相关社会现象的解读。
更何况,早在春节假期到来之前人们就陆续在腊月理发、洗澡、换新衣,已经完成了“除旧迎新”的仪式,正月自然也不需要再理发了。
古人有多重视头发?
事实上,自古以来
中国人就对头发十分看重
甚至还会为了美观而戴假发
战国时期的假发、木梳与木篦。湖北省博物馆藏。央视网记者 摄
《诗经》就曾写道:“被之僮僮”,大意是女子为参与祭祀活动而精心装扮,佩戴繁复庄重的首饰(或假发)以体现对礼仪的重视。
春秋时期,戴假发成为一种风尚,《周礼·天官》记载,西汉时期只有王后、君夫人这样的贵族女性才有资格佩戴假发,大家熟知的辛追夫人就是一位“假发达人”。
古人也脱发?
这些护发小妙招现在也能用
脱发,看起来是属于现代人的烦恼,但其实古人也曾饱受折磨,杜甫的名作《春望》中不仅有对安史之乱的悲痛揪心,还隐藏了一个生活烦恼——他脱发了,“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头发越来越少,发簪都快插不住了。
白居易曾作诗三首《感发落》《嗟发落》《叹发落》感叹头发掉落,甚至尝试用一年只洗一次头的方式来防脱发,然而这个方法收效甚微,他只好写下“随梳落去何须惜,不落终须变作丝”。
白居易像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那么古人都有哪些
防脱发小妙招呢?
《本草纲目》曾记载,侧柏叶可“烧取汁涂头,黑润鬓发”,如今用侧柏叶煮水洗头防脱发的方法仍在使用。
此外,古人还非常注重头发的日常保养,中国古代女性不经常用水洗头,而代之以梳头时用篦子篦头,用锯齿细密的篦子从头皮开始梳理到发梢,可以篦掉头皮屑、污垢甚至虱子,去污止痒。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梳头不仅是一种美容手段更是一种养生保健方法,有助于毛细血管扩张,加快新陈代谢起到健脑益发的作用。
综合央视网、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网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