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秦川
上个月,山西李先生的车险即将到期,一位“人保”车险业务员联络他说,从他那里买车险价格更低。李先生交完钱才发现,只有交强险是人保的,商业险变成了“统筹”,销售方是“国昌(深圳)交通安全统筹服务有限公司”。据报道,如果消费者买了此类“统筹”没有及时发现,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当事双方的权益都无法保障。
买保险本是图个安心,一不小心买到统筹险,带来的不是安心,却是风险,岂不令人万分憋屈?
统筹险不属于保险。从媒体报道看,驾驶员买了统筹险遭遇“理赔难”,并非个案。兜售前,信誓旦旦,“统筹险也是保险,(出事)肯定能赔”;出事后,销售员溜之大吉,涉事公司“跑路”。如此行为,与诈骗何异?
“平安创汇,反映的挺多了,实际就是一个诈骗公司”,这是一家涉事企业注册地山东潍坊12345热线给记者的答复。既然是诈骗公司,有关部门就该依法介入,迅速处理。但吊诡的是,当地公安部门称:它不涉嫌诈骗。因为公司存在,而且在工商局正常办了手续,无法立案。
随后,记者拨打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潍坊监管分局12378银行保险消费者投诉维权热线,对方表示,他们只能监管有正规牌照的保险公司,“统筹险”并非他们的监管范畴。
由此可见,要解决统筹险骗人问题,需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由权威部门认定统筹险究竟是不是保险?涉事公司是不是诈骗公司?另一方面,不管是不是诈骗公司,既然车主因被骗而付出代价,相关部门不能熟视无睹。
目前,此类名为“统筹”实则变相销售违规保险的公司已经超过2000家。如此之多的公司盯上了这块“肥肉”,既“擦边”正规保险,又坑骗了车主,是对法律的挑衅,也是公共利益的冒犯,绝不能任其胡来。遇到车主投诉,相关部门不能推诿;发现不法分子坑骗车主,相关部门不能作壁上观。
早在两年多前,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就发布风险提示:以“××互助”“××联盟”“××统筹”等为名的非保险机构推出的互助活动不是保险或互助保险,分红保险、投资连结保险、万能保险等产品保单利益不确定,不要轻信“代理维权”“代理退保”等虚假承诺……应该说,这一提醒是必要的。但稍加思考可知,统筹险“擦边”正规险,已经存在很长一段时间了,为何迟迟遏制不了,反倒愈演愈烈?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对统筹险乱象,如果相关部门都当甩手掌柜,只会纵容乱象报复性蔓延。无论是被“碰瓷”的人保、平安等名门正派,还是涉及到的监管方,都应当主动出击,严肃追究那些非法公司的责任。如果统筹险大行其道背后的原因是制度缺失,那么就应当推动制度建设,适时完善保险监管政策和监管技术,及时、准确打击非法商业保险活动,保障保险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切实维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
一再“擦边”正规险,统筹险坑骗了车主,破坏了市场秩序,制造了社会矛盾,是该有人管且好好管一管了。(秦川)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