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厕所日 为什么中国人都说“上厕所、下厨房”?

2024-11-19 09:41来源: 央视新闻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世界厕所日 为什么中国人都说“上厕所、下厨房”?

  古代厕所长啥样?

  “上厕所、下厨房”从何而来?

  今天(11月19日)是世界厕所日

  一起“走进”汉代陶厕

  学习古代有关厕所的“冷知识”

  01

  汉代“猪猪厕所”:

  古人资源循环利用的中转站

  厕所是住宅建筑的一部分

  是生活文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

  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现代的卫生间讲究干湿分离

  汉代的厕所却是“厕圈相隔”

  就是说,厕所通常会和猪圈建在一起

  就像眼前这个汉陶厕

世界厕所日 为什么中国人都说“上厕所、下厨房”?

  这个“猪猪”厕所包括

  两间男女分区的厕所和一个猪圈

  中间还有便于人行走的台阶

  平台地面及台阶上饰有花纹地砖

  圈内有母猪和4只猪崽

  圈外还有鸡和狗

世界厕所日 为什么中国人都说“上厕所、下厨房”?

  每间厕所的屋顶上

  还都伏有一只小老鼠

世界厕所日 为什么中国人都说“上厕所、下厨房”?

  可能有人要问了

  为啥厕所要和猪圈在一起呢?

  难道就是图个热闹?

  那你就太小瞧古人了~

  西汉有个叫氾(fán)胜之的农学专家

  根据他的发现

  “美粪”十分利于农作物生长

  (“美粪”即掺入植物茎叶、猪粪尿、人粪尿、饲料残渣以及猪圈里的泥充分混合发酵而成的肥料)

  于是厕所成了资源循环利用的中转站

  体现出当时人们对粪肥效用的明确认识

  和“变废为宝”的先进思想!

世界厕所日 为什么中国人都说“上厕所、下厨房”?

  △各式各样的陶厕所

  陶厕结构复杂,制作精良

  从建筑风格上

  不仅能看出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

  还为研究古代建筑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02

  解密:“上厕所”和“下厨房”

  背后的文化知识

  你是否想过,为什么我们常说

  “上厕所”和“下厨房”?

  这两个看似普通的词语背后

  其实藏着不少有趣的文化密码

  1 五行风水说

世界厕所日 为什么中国人都说“上厕所、下厨房”?

  在古人眼中,风水五行至关重要

  北是水位,东是木位

  五行相生,水生木

  考虑到厕所有积肥的特点

  汉代陶厕便选在北面偏东的位置

  同理,东为木,南为火

  木生火,所以厨房要建在南面偏东的地方

  根据地图绘法有上北下南的规定

  “上厕所、下厨房”就由此产生

  2 南北方位说

  古人对南北方位的观念差异

  也是“上厕所、下厨房”的来源之一

  中国古代建筑大多坐北朝南

  北面采光好一般是身份尊贵的人住

  而南面(背阳)采光条件差

  基本用来堆放杂物或安置下人

  在古人的世界观里

  北为尊,南为卑,北为上,南为下

  因此,去东北角的厕所叫“上厕所”

  去东南角的厨房叫“下厨房”

  3 实用构造说

  农耕时代厕所通常建在猪圈上

  不仅节约空间

  还能利用粪便作为肥料

  为了防止异味

  厕所往往建得较高

  厨房则建在地势较低处

  便于防火和取水

  这种布局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上厕所、下厨房”的说法

  从五行风水到地理方位

  再到实用构造

  “上厕所、下厨房”的背后

  竟有这么多的讲究!

  03

  从“微缩仿真”陶土模型

  看古代建筑

世界厕所日 为什么中国人都说“上厕所、下厨房”?

  这件“微缩仿真”的陶厕所

  是2000多年前古人用来随葬的明器

  当时的人们认为

  人死后还能享受鸡犬桑麻

  有仆有猪的生活是莫大的荣耀

  除了陶厕所

  还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房屋“周边”

  古人消防意识的结晶

  “东井戒火”铭文陶井

世界厕所日 为什么中国人都说“上厕所、下厨房”?

  △文博日历丨古人消防意识有多强?这件陶井告诉你→

  祠堂戏台秒变谷仓

  古人空间改造典范

  青花釉里红阁式人物谷仓

世界厕所日 为什么中国人都说“上厕所、下厨房”?

  △文博日历丨为了找地方存粮,古人用上了这招……

  成都贵族的“巴适老家”

  卧室、厢房一应俱全的微缩庭院

世界厕所日 为什么中国人都说“上厕所、下厨房”?

  △赵廷隐墓出土的陶庭院

  我们透过这些“微缩景观”

  窥见了真实古代生活的一角~

  世界厕所日

  这些厕所冷知识你get到了吗?

  

  监制丨唐怡

  制片人丨武慧锋

  文案丨王楠

  视觉丨林琳

  技术丨蔡子旭

  审校丨刘福生

  统筹丨刘莹 戴广宇

  特别鸣谢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总台陕西总站 中国文物报社

  指导单位丨国家文物局

[责任编辑: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10月7日,国庆中秋假期进入尾声,各地返程客流攀升。10月7日,国庆中秋假期进入尾声,各地返程客流攀升。10月7日,国庆中秋假期进入尾声,各地返程客流攀升。10月7日,国庆中秋假期进入尾声,各地返程客流攀升。
08
近日,位于海南文昌的文昌航天科普中心升级改造工程进入收尾阶段,并短期向公众免费开放,以检验场馆运营能力与服务水平,为后续正式开放奠定基础。该中心依托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的区位优势,以“星辰大海·文昌启航”为主题,系统展现中国航天从追梦到圆梦的辉煌历程。
08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2025年中秋月亮最圆时刻发生在10月7日11时48分。今年中秋满月还是一轮“超级月亮”,也就是满月时月球正好位于近地点附近。今年中秋满月还是一轮“超级月亮”,也就是满月时月球正好位于近地点附近。
08
国庆中秋假期,神州大地车流如织,市场红红火火,景区人气正旺,各地假日经济活力十足。国庆中秋假期,神州大地车流如织,市场红红火火,景区人气正旺,各地假日经济活力十足。
07
10月6日,在武汉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孝感南段4标项目上,中铁二十局建设者进行施工作业(无人机照片)。10月6日是中秋佳节,不少劳动者坚守岗位,保安全促生产,守护万家团圆。
07
10月6日,随着今年第21号台风“麦德姆”强度持续减弱,琼州海峡客滚运输全线恢复通航。10月6日,随着今年第21号台风“麦德姆”强度持续减弱,琼州海峡客滚运输全线恢复通航。
07
这个国庆中秋假期,“国球”点燃了京西的激情。与此同时,看台上八位特殊观众的身影被镜头捕捉——他们是受邀前来观赛的外卖骑手,是这座城市永不停歇的“奔跑者”。
06
长假期间,“科技+文旅”的文旅消费场景持续释放潜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应用无处不在,为“双节”假期增光添彩。长假期间,“科技+文旅”的文旅消费场景持续释放潜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应用无处不在,为“双节”假期增光添彩。
06
在5日于挪威弗勒举行的2025年举重世锦赛男子71公斤级别的比赛中,中国选手何岳基夺得抓举单项金牌、总成绩铜牌,并刷新了抓举世界纪录。
06
连绵阴雨初歇,位于湖北宜昌的三峡大坝云雾缭绕,气象万千。连绵阴雨初歇,位于湖北宜昌的三峡大坝云雾缭绕,气象万千。连绵阴雨初歇,位于湖北宜昌的三峡大坝云雾缭绕,气象万千。
05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