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长发村”,头发竟然比人长?

2024-10-29 15:42来源: 半月谈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本文为《半月谈内部版》2024年第10期内容

  在被誉为“天下第一长发村”的广西黄洛瑶寨,女性头发长度在1.4米以上的有60多位,其中最长的有2米多。尽管在现代生活方式冲击下,红瑶长发和传统服饰的传承与保护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但红瑶女性依然坚守内心,坚持传承。对她们来说,留的是长发,更是历经岁月沉淀的文化传统。

  穿在身上、盘在头上的“风景”

  黄洛瑶寨位于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金江村,四面青山环绕。在这里,清澈的金江河穿寨而过,悠悠索桥串起两岸错落有致的吊脚楼。这里的人们,通过向世人展示历经岁月沉淀的红瑶文化,让这座隐匿于山水之间的村寨焕发出新活力。

“天下第一长发村”,头发竟然比人长?

  这是位于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的黄洛瑶寨风光(6月26日摄,无人机照片)。金皓原 摄

  红瑶是龙胜各族自治县的一个世居瑶族支系。在黄洛瑶寨,红瑶妇女的服饰以红色为主色调。红瑶服饰通常为上衫下裙,以大红、玫红两种颜色为主色调,明艳靓丽。

  “五岁六岁玩泥巴,十三四岁学绣花。”国家级非遗瑶族服饰代表性传承人潘继凤吟唱着从小就会的歌谣告诉半月谈记者,瑶族服饰制作繁琐,手工精细,包括制丝、纺纱、织布、刺绣、蜡染、挑花等制作流程,一整套衣服有时要花上一两年才能制作完成。由于没有图案样式及文字记载,红瑶服饰制作技艺全凭口传身授,代代传承。

  龙胜一带的红瑶女性有蓄长发的传统。这一自宋朝就有的习俗,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在红瑶文化中,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象征着长寿富贵,有吉祥美好的寓意。红瑶女子一生只在18岁成年礼时剪一次头发,即便是剪下来或是梳洗掉落的头发,红瑶女子也会精心保管,盘在发结中。

  从少女时期开始,红瑶女子便精心呵护自己的头发,常年用发酵过的淘米水梳洗。淘米水加上中草药,煮沸后再发酵,这种天然的养发方式能让头发保持乌黑柔顺。她们会仔细地梳理头发,将长发盘于头顶,再配上精美的发饰,显得端庄典雅。

  这种独特的蓄发传统不仅体现了红瑶女性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也是黄洛瑶寨集体记忆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盘起发髻到长发飘飘

  相传,红瑶祖先历经艰辛迁徙,最终在这片土地上扎根。他们筑埂开田,建造屋舍,将一个小小的落脚点建设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村落。在过去,黄洛瑶寨的瑶民以农耕为主要生计,山脊上的层层梯田有他们劳作的身影。淳朴的瑶民遵循自然的节律,靠勤劳的双手和毅力在土里刨食,向高山要粮,繁衍生息。

  交通不便曾长期掣肘龙胜的发展。在长达600多年的时间里,龙脊梯田不为世人所知,梯田下的黄洛瑶寨近乎与世隔绝,是个“穷旮旯”。靠天吃饭的红瑶群众虽能解决温饱,但收入不高,生活远谈不上富足。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交通条件的日益改善,黄洛瑶寨这座曾经封闭的村寨逐渐与外界相通。过去,成年后未结婚的女子,发型到底是什么样,一般人是不会知道的,只有自己的丈夫在结婚那天才可以看到。因为未婚女子在18岁的时候都在头发外面又包上一圈黑色的布,等到结婚以后,这布才能取下来,那时将头发盘在头上,盘成一个无髻的圈。

  随着走进村寨的中外游客对红瑶女性盘于头顶的长发产生浓厚的兴趣,黄洛瑶寨村民打破禁忌,解开了包裹严实的长发,向世人展示红瑶女性长发的魅力。

“天下第一长发村”,头发竟然比人长?

  在黄洛瑶寨,村民潘凤飞在家中制作洗发用的淘米水(6月26日摄)。金皓原 摄

  如今的黄洛瑶寨已经有了专门的表演场所。“一梳长发黑又亮,梳妆打扮为情郎。二梳长发粗又亮,夫妻恩爱情意长……”伴随着一曲《长发谣》,当地歌舞队的女子为游客展示着婀娜多姿的红瑶长发舞。

  多彩民族文化的传统与现代共生之道

  进入新时代,黄洛瑶寨围绕红瑶传统文化大力发展旅游业,通过展示红瑶长发、红瑶服饰制作技艺、红瑶歌舞等,将红瑶传统文化保护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

  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为黄洛瑶寨带来了活力,也为当地百姓带来了致富的机会。住宿、餐饮、消费带来的旅游收入,让当地群众的腰包鼓了起来,观念也发生了转变。过去从事传统农耕的红瑶女性加入歌舞队,为游客表演长发歌舞,同时也经营特色餐饮住宿,多渠道增收。

  “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太多了。”村民潘红妹说,随着来到黄洛瑶寨的游客数量增加,她的表演场次多了起来,拿到的演出酬劳也相应增多。除了赚取演出费用,潘红妹也经营着一家餐馆,还能得到村里的景区门票分红。许多像她一样的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龙胜县委书记雷陈介绍,当地党委、政府积极为黄洛瑶寨的旅游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并加快推动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更新和改善,提高村寨的游客接待能力,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同时,通过积极引导,当地的“晒衣节”“长发节”“开耕节”等传统节日被一一盘活,使丰富多彩的红瑶文化得到全面展示。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服饰种类和款式日益丰富的今天,承载着红瑶深厚文化底蕴的服饰和长发,依然在龙脊梯田下的村寨里传承着。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红瑶长发女性的风采被越来越多人知晓,她们或走出瑶寨,或面对镜头,自信大方地向世界展示红瑶文化的独特魅力。

  半月谈记者:金皓原 武思宇

  原标题《2米长!红瑶长发盘起来又解下来》

[责任编辑: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车辆准备通过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边检站(10月19日摄,无人机照片)。来自珠海边检总站港珠澳大桥边检站的数据显示,自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以来,截至今年10月22日,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往来粤港澳三地的旅客数量已超过9334万人次,车辆累计超过1942万辆次。
23
当日,空中客车公司在中国也是亚洲的第二条A320系列飞机总装线在天津投产。据悉,空客二线项目总占地约30万平方米,包括总装厂房、喷漆机库、最终装配及工作组机库等13个单体建筑。
23
10月22日,湖北省武汉市的东湖风景区在夕阳和晚霞的映衬下,壮美如画。新华社记者 沈虹冰 摄  10月22日,湖北省武汉市的东湖风景区在夕阳和晚霞的映衬下,壮美如画。新华社记者 沈虹冰 摄  10月22日,湖北省武汉市的东湖风景区在夕阳和晚霞的映衬下,壮美如画。
23
金秋时节,位于浙江杭州萧山区世纪田园粮食功能区的3000多亩水稻迎来丰收,金黄的稻田、飞驰而过的高铁列车和远处的城市天际线构成了独特的城市田园画卷。金秋时节,位于浙江杭州萧山区世纪田园粮食功能区的3000多亩水稻迎来丰收,金黄的稻田、飞驰而过的高铁列车和远处的城市天际线构成了独特的城市田园画卷。
22
时下,新疆和田地区的胡杨迎来最佳观赏期,成片换妆的胡杨林与水天相映,共绘金秋美景。时下,新疆和田地区的胡杨迎来最佳观赏期,成片换妆的胡杨林与水天相映,共绘金秋美景。
22
10月21日,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的棉田中,棉农在固定棉花包。金秋十月,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187万亩棉田迎来采收高峰,雪白的棉海一眼望不到头。金秋十月,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187万亩棉田迎来采收高峰,雪白的棉海一眼望不到头。
22
在太原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继能源站,工作人员检查、记录设备运行情况(10月19日摄)。为应对冷空气影响,山西省太原市于10月19日提前启动供热工作,并通过加强巡检、24小时监控等措施,保障群众温暖舒适过冬。
21
10月20日,安徽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检修人员在古泉换流站进行检修作业。10月17日至10月23日,准东-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受端站——安徽宣城古泉换流站迎来年度停电检修。
21
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的龙羊峡库区地处黄河上游,依托库区丰富的冷水资源和优越的生态环境,当地发展起小银鱼特色渔业。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的龙羊峡库区地处黄河上游,依托库区丰富的冷水资源和优越的生态环境,当地发展起小银鱼特色渔业。
21
10月18日,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钟祥镇龙桥社区,村民在四川农业大学科技示范点整理收获的香稻。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2025年全国秋粮收获近七成。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2025年全国秋粮收获近七成。
20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