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马王堆发现的素纱单衣,为何薄如蝉翼轻若云烟

2024-09-16 13:18来源: 科普时报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今年是马王堆汉墓完成考古发掘50周年。正在湖南博物院展出的“彼美人兮:两汉罗马时期女性文物展”上,出土后首次公开展出的国家一级文物“曲裾素纱单衣”成为亮点之一。

  素纱单衣是世界上现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厚度最薄、重量最轻、制作工艺最精湛的丝织衣物,堪称国宝级稀世珍品,被誉为西汉时期纺织技术的巅峰之作。1972年,素纱单衣出土于马王堆一号汉墓,即辛追墓。辛追是西汉长沙国丞相、轪(dài)侯利苍的妻子,去世时年约50岁,其生活年代距今2200多年。

50年前马王堆发现的素纱单衣,为何薄如蝉翼轻若云烟

  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素纱单衣有两件,一件为直裾式,另一件为曲裾式。曲裾式素纱单衣长160厘米,通袖长195厘米,以白绢装饰领、袖,整件用纱料约2.6平方米,重仅48克。两件素纱单衣均为交领、右衽,即衣领与衣襟直接相连,衣襟由左向右掩,垂直而下,领口呈“y”字形,是典型的汉服领型。相比而言,曲裾素纱单衣整体尺寸更大、更长、更宽,重量却更轻盈。

  素纱单衣准确的名称是“素纱襌(dān)衣”。“襌衣”是一种没有衬里的单层衣服,《说文解字》解释:“襌,衣不重。”《释名》注释:“襌衣,言无里也。”“素纱”是指没有染色的无花纹丝沙。也就是说,“素纱襌衣”是用未经染色的蚕丝织成纱,制成不加衬里的单层薄衣。不过现在,人们都已将“素纱襌衣”写为“素纱单衣”。

  关于曲裾素纱单衣的用途,有人认为它是辛追夫人的一件内衣,或是一件婚服,也有可能仅仅是随葬之物。但多数学者认为,它用来穿在艳丽的锦袍外面,作为一层轻且透明的薄纱,给锦袍的华丽纹饰增添几分朦胧之美,突出衣饰的层次感,更衬托出锦袍的华美与尊贵。

  曲裾素纱单衣的衣料为平纹方孔丝织物,薄如蝉翼、轻若云烟、透光飘逸,这主要得益于它的材质。当时,最顶级的纱取自西汉初期培育、饲养的“三眠蚕”,其体重仅一克多,比现代的四眠蚕、五眠蚕体型更小、分量更轻,蚕丝也更细,相当于头发丝的六分之一,且纤维更长、强力更大。使用这种蚕丝交织而成的纱料,经纬密度稀疏,成衣的透光率达到75%,具有纤细均匀、光泽柔和、轻巧透光的特征。若将它叠起五六层后再放在报纸上,报上的文字和图片犹能清晰可见。

  素纱单衣的出土充分表明,至少在2200多年前的西汉初期,我国就已经拥有并掌握了精湛、高超的养蚕、缫丝、织造、裁剪、缝纫、熨烫等成熟技术。其简洁的款式和装饰,所体现出的含蓄美,揭示了汉代贵族的礼制规范和审美意趣。时至今日,依然让人们为之震撼,惊叹不已。

  (作者系上海市崇明区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责任编辑:许莹莹]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27日,“七一勋章”获得者、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日常使用的小喇叭等5件(套)实物被国家博物馆正式收藏。上午9时许,学生们的早操散去,华坪女高的校园里,张桂梅拿着小喇叭的身影在学生的队伍末尾缓慢地往回走。
28
2025WWS世界女子斯诺克锦标赛27日在广东东莞落幕,在决赛中,中国选手白雨露在2:4落后的逆境下,连胜四局,以6:4逆转世界排名第一的泰国名将明克·努查鲁特,成功卫冕。
28
5月27日,在国际邮轮“爱达·地中海”号上,工作人员为游客演出。当晚,随着国际邮轮“爱达·地中海”号缓缓驶离大连港国际邮轮中心泊位,大连港国际邮轮中心时隔五年再次迎来国际邮轮始发航次。
28
5月26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由中铁二十局承建的铜陵江北港铁路专用线完成T梁预制施工,项目建设正式进入桥梁上部结构施工阶段。
27
时下,华北平原麦浪滚滚,一派丰收在即的景象。在河北省曲周县,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往来田间,看小麦长势,进行各种试验,为小麦丰产保驾护航。
27
近年来,浙江安吉全力打造多元化夜间经济形态,通过创新业态、优化布局、完善配套等举措,激发消费活力。
27
夏初时节,新疆阿勒泰市汗德尕特蒙古族乡举办“兴生态·宏文旅·泰美好”第六届文化旅游活动。热闹欢快的歌舞表演、激情四溢的民俗运动,吸引当地牧民和游客参与其中,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26
5月25日下午,重庆菜园坝火车站(重庆站)标志性建筑华铁宾馆爆破拆除。重庆站于1952年7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本次爆破标志着该站进入全面改造阶段。
26
5月25日,收割机在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前洲街道北幢村的一处麦田里收割小麦。
26
端午节将至,各地举行包粽子、做香囊、龙舟竞渡等丰富多样的民俗活动,人们在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中喜迎端午佳节。
25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