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炎热的天气里,当坐在办公室的你,收到了一份“高温补贴”邮件,会不会点击查看,一探究竟?不久前,沈阳公安新研中心发布预警:这“高温补贴”邮件有可能是一种新骗局。
案例:
打工人小张损失数千元
6月的一天,打工人小张正坐在办公室,吹着空调敲键盘。此时,小张的工作邮箱突然收到一封新邮件,发件人显示“财务”,邮件的具体内容主要信息是“面对所有在职人员发放高温补贴”,“高温补贴标准为每月600元到800元”。
小张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扫描了邮件中的二维码,填上了自己的姓名、银行卡、手机号。填写完成后,看着最下方98%的“审查进度”,小张顺手填上了银行发来的短信验证码。
几秒之后,手机却收到了银行卡的扣款短信,小张忙向财务确认,财务这才发现自己的邮箱被盗。小张万万没想到,“高温补贴”没有领到手,自己还“倒贴”了几千元钱。
解析:
这份“补贴”其实就是诱骗
随着夏季高温天气的到来,这种冒充高温补贴领取的骗局也随之而来。骗子冒用财务部、人社部和单位等名义,通过电子邮件或者短信等渠道,发布“领取高温补贴”“高温津贴”的虚假信息,甚至声明“收到请勿声张,过期视为放弃”,并附上操作流程。诱骗受害人扫描二维码,填写银行卡、手机号、短信验证码等信息,从而将受害人的资金转走。
警方表示,类似的骗局,还有“国家财政补贴领取”“个人劳动补贴领取”等等。
释疑:
高温津贴到底是啥
据介绍,高温津贴不等于防暑降温费。高温津贴和防暑降温费有啥区别?
针对人群不同:高温津贴针对室内外高温作业一线职工,防暑降温费针对高温期工作的所有职工。
支付方式不同:高温津贴仅可现金支付,防暑降温费可现金支付或发放物品。
归属类型不同:高温津贴属于职工工资组成部分,防暑降温费属于福利,不计入工资总额。
不同省份发放的高温津贴一样吗?
我国南北气候差异大,不同省份发放高温津贴的标准和时间都不一样。其中,广东、上海、江苏等地的高温津贴标准为每月300元;吉林、辽宁等地的高温津贴标准为每月200元。
提示:
遇到这种诈骗应该这么办
1.任何单位发放高温补贴均不需要个人申领。
2.此类钓鱼邮件诈骗防不胜防。如果大家收到类似的可疑邮件或短信,务必在第一时间与所在单位相关部门核实。不要轻信各类补贴申领、发放的信息,不要打开和扫描来历不明的邮件或二维码,不要向陌生人透露银行卡号及短信验证码等信息。
3.公司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应检查企业邮箱的登录模式,必要时开通安全认证、二次认证功能或更改登录密码。
诈骗分子以“高温补贴”为诱饵,群发邮件,通过伪造的网页诱骗受害人填写银行卡号、手机号、验证码等信息,然后将受害人钱款转走。
来历不明的邮件不要点击。来历不明的二维码更不要扫。手机验证码是我们的最后一道安全屏障,不能向任何人透露。
提醒:
发放高温补贴不需个人申领
警方介绍,近两年,这类冒充高温补贴的骗局时有出现。骗子通常以单位名义发送“领取高温补贴”的邮件或短信,并附上操作流程、发放说明或申领须知,让受骗人扫二维码或打开链接网址,填写详细的个人信息,在获取受骗人的支付密码后,迅速转走其账户资金。
警方提醒广大在职员工,高温补贴是指企业单位依照相关部门要求,给予在高温天气环境下工作的劳动者的劳动津贴,发放高温补贴的时间一般为每年6月至9月。
任何单位发放高温补贴均不需要个人申领,公司职员如果接收到类似可疑邮件或短信,务必在第一时间与所在单位相关部门核实。
此外,不要轻信各类补贴申领、发放的信息,不要打开和扫描来历不明的邮件或二维码,不要向陌生人透露银行卡号及短信验证码等信息。各公司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应检查企业邮箱的登录模式,必要时开通安全认证、二次认证功能或更改登录密码。
指尖新闻、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杨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