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记者 顾津溶)5月31日上午,江苏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奋力书写‘走在前、做示范’新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徐州专场。主发布城市徐州以“加快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打造江苏高质量发展强劲支点”为主题,介绍具有徐州特色的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振兴转型经验及“三中心一枢纽一高地”建设部署。
徐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剑锋介绍,近年来,徐州通过推进产业转型,实现了“实力指数”的持续提升。工业开票销售收入平均增速达1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升到40%以上,高企数量翻了近两番,工程机械入选首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去年跃居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第22位,经济总量达到8900亿元、连续跨了两个千亿元台阶。
通过推进城市转型,实现了“宜居指数”的持续提升。徐州每年实施一批强功能、补短板工程,地铁三条线路已经并网运行,高架快速路成环成网,改造棚户区和城中村超过8000万平方米,建成开放式园林绿地240个,治理易涝积水点125个,中心城市吸引力显著提高,外地居民到中心商圈消费比例、到徐州市区购房比例均达到30%。
通过推进生态转型,实现了“绿色指数”的持续提升。徐州统筹抓好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单位GDP能耗比2017年下降23%,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全省最大,去年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达到97.7%,采煤沉陷区累计治理修复比例达72.9%,林木覆盖率连续五年全省第二,摘得联合国人居奖,“一城青山半城湖”这张名片可观可感。
通过推进社会转型,实现了“幸福指数”的持续提升。徐州每年拿出可用财力的八成用于民生建设,居民收入六年增长51.7%,三级医院数量达到24家,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马庄经验”影响广泛,蝉联全国文明城市。
作为江苏省唯一肩负老工业城市振兴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双重任务的城市,徐州坚持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王剑锋介绍,徐州将推动升级传统产业、壮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构建具有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近些年,绿色低碳能源产业、数字经济规模都已超过千亿,安全应急产业处于国内第一梯队、其中矿山公共安全装备占全国1/3份额,另外集成电路与ICT、医药健康产业拥有了一批拳头产品。”王剑锋说,“下一步,我们将聚焦强链补链延链,更加突出招大引强、培大育强,主攻细分领域和‘独门秘技’,加快新兴产业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持续提升产业集群量级,形成竞争力更强的新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