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为了揭开亿万年前的秘密

2023-12-10 14:31来源: YNTV2都市条形码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2023年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云南有三名科学家入选。其中,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脊椎动物演化研究院教授、古生物研究院学术院长徐星当选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他是国际著名古生物学家,对恐龙演化和鸟类起源有着非常深入的研究。近日,徐星院士接受了《封面》栏目的访问。

  为了揭开亿万年前的秘密

封面:为了揭开亿万年前的秘密

  徐星是我国研究恐龙化石的专家,他和合作者一起已发现和命名了70多个恐龙新种。其中就包括2022年命名的玉溪龙,玉溪龙是在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脚家店村发现的亚洲最早的覆盾甲类恐龙。它的发现和研究对于三叠纪末期大灭绝事件发生后,侏罗纪早期恐龙家族怎么样迅速地占领地球的陆地生态系统,提供了关键信息。

封面:为了揭开亿万年前的秘密

  玉溪龙复原图

  中国科学院院士 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学术院长 徐星:覆盾甲类恐龙总共包含两大类:一类是剑龙,一类是甲龙。玉溪龙这种早期的覆盾甲类恐龙和我们熟悉的剑龙、甲龙有些区别,一个它个小一些,第二个它还没有演化出那种特别特化的结构,像剑龙那种很高很高的脊板,像有些甲龙尾巴上会有一个尾锤,在早期的覆盾甲类恐龙当中没有。

封面:为了揭开亿万年前的秘密

  记者:在云南开展恐龙研究是否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中国科学院院士 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学术院长 徐星:云南是古生物王国,化石保存完整性好,非常精美,时间跨度长,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名的。我们国家最早的大规模的恐龙研究,实际上是始于云南。包括我发表在英国《Nature》上的一篇鸟类起源研究的论文,就是恐龙怎么样变成鸟类这个研究方向,就是研究来自云南的化石。

封面:为了揭开亿万年前的秘密

  记者:针对云南的恐龙化石,您近期正在开展什么研究?

  中国科学院院士 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学术院长 徐星:云南的大多数化石是属于侏罗纪早期的一个类群,我们叫蜥脚型类化石,这个类群的化石到后期的代表就成了地球上的巨无霸,地球上生活过的体型最大的陆地生物,可能动辄体长达几十米。这种巨型的恐龙到底是怎样出现的?为什么会长得这么大?这个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科学问题。我们通过研究云南的恐龙,从某种程度上就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封面:为了揭开亿万年前的秘密

  记者:您觉得古生物研究的魅力是什么?

  中国科学院院士 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学术院长 徐星:

  在过去30年当中,应该说我们全国各地都跑遍了,而且去的经常是别人去不了的地方,甚至国外的很多地方。你可以深度地去接触大自然,去拥抱大自然。

  第二,你可以有发现的喜悦。我们每个人做事都希望得到认可,尤其有成果的时候,我想那种喜悦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言而喻的。

  然后我觉得非常重要的一点,我们人类希望问一些根本性的问题,类似于哲学的问题,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要到哪里去?要回答这种问题,埋藏在大地中的化石是最主要的信息来源,或者说证据之一。通过研究这些化石,我们不仅能追寻我们中国人这样一个群体是从哪里来的,我们还可以了解整个地球上生命的不同的分支是从哪里来的,是怎么样出现的。

  我们如果从今天往前推,比如说500万年前,地球的生物跟我们今天的比较接近,我们都可以认识。再往前推5000万年,有些动植物你就觉得有些陌生了,跟现在的有所区别。如果你推到5亿年前,地球就是完全不一样的一个面貌了,那么这个面貌怎么样恢复?我们就需要通过研究化石来推断。

封面:为了揭开亿万年前的秘密

  守护黔龙复原图

  影视作品描绘了众多恐龙形象,包括恐龙蛋的形态。真实的恐龙蛋壳到底是硬是软?这是很多人感兴趣的话题,徐星教授不久前对守护黔龙的研究就给出了不同以往的答案。

封面:为了揭开亿万年前的秘密

  中国科学院院士 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学术院长 徐星:非常有幸在贵州地区,发现了保存有胚胎的完整的蛋,还有它的成年骨骼的化石,所以后来这个骨骼被命名为守护黔龙。通过研究守护黔龙的蛋化石,我们可以推测最早期的蛋很可能是革质的,叫做革质蛋。实际上跟前不久国际上的一个流行的观点不一样,有学者发表论文认为,最早的恐龙属于软壳蛋。但是通过我们对守护黔龙这个化石的分析,我们发现它并不属于典型的软壳蛋,而是属于硬壳蛋的范畴,更具体说是革质蛋。因为它有一层很稳定的钙质层,尽管这个层很薄,但是它是存在的。

封面:为了揭开亿万年前的秘密

  作为世界知名科学家,徐星发表过多达330多篇论文,其中包括《Nature》和《Science》文章40余篇。不过,他告诉我们,自己最难写的一篇文章并不在这些科学论文当中,而是一篇收录在小学课本里的科普文章——《飞向蓝天的恐龙》

封面:为了揭开亿万年前的秘密

  中国科学院院士 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学术院长 徐星:实事求是地讲,《飞向蓝天的恐龙》这篇文章只有短短1000字,但是是我效率最低的一篇文章,或者说我花时间最长的一篇文章,就是这个小学语文的这篇课文。因为确实对我来说,怎么样把这件事情讲清楚,要小孩子能懂,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相反呢,科学论文我们都知道,实际上它有固定的格式。你只要把你的数据来源讲清楚,你的分析手段讲清楚就行,所以从形式上讲,科学论文是比较容易写的,科普文章相反却充满了挑战。

封面:为了揭开亿万年前的秘密

  记者:您在做科研的同时,也非常重视科普工作?

  中国科学院院士 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学术院长 徐星:我们觉得肩负这样一个责任,就是把我们的科研成果转化成大众的语言,让大众去了解古生物学,关注自然。把科学语言转化成通俗语言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你起码需要有这种意识。

封面:为了揭开亿万年前的秘密

  徐星院士担任学术院长的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有3个主要研究方向,除了以恐龙为代表的古脊椎动物学外,还有寒武纪早期生物以及植物古生态学方向。

封面:为了揭开亿万年前的秘密

  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院长 冯卓

封面:为了揭开亿万年前的秘密

  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副院长 刘煜

[责任编辑: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东北抗联遗址出土文物特展30日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开展,首次集中展出东北抗联遗址出土文物。
01
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京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包银高铁包惠段于8月2日启动联调联试,计划于年内开通运营。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京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包银高铁包惠段于8月2日启动联调联试,计划于年内开通运营。
01
8月30日,游人在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水上森林景区乘坐竹筏游览美景(无人机照片)。秋日里,人们走出家门,亲近自然,乐享好时光。秋日里,人们走出家门,亲近自然,乐享好时光。
01
8月30日,在山东省荣成市府新小学,小学生们跨越“成长跨栏”,步入新学期。开学在即,各地做好准备工作,迎接新学期。开学在即,各地做好准备工作,迎接新学期。开学在即,各地做好准备工作,迎接新学期。
31
这是8月30日拍摄的成渝中线高铁科学城站六线道岔特大桥建设现场(无人机照片)。8月30日,由中铁十二局承建的成渝中线高铁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科学城站六线道岔特大桥顺利合龙,为线路按期建成通车奠定坚实基础。
31
这是8月30日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乌兰哈达火山地质公园内拍摄的银河下的6号火山与草原(堆栈合成照片)。初秋时节,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的草原上,乌兰哈达火山地质公园沐浴在星空与银河之下,景色壮美动人。
31
记者29日从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了解到,围绕“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主题,北京市综合运用国旗红旗、立体花坛、宣传画面、夜景照明等形式进行景观布置工作,以庄严隆重、恢宏大气的氛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30
8月28日晚,布置在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景区的四万盏太阳能灯将鸣沙山一面山体点亮,让夜晚的大漠更具魅力。
30
8月29日,西安市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举行“长安霓裳·跟着国潮游陕西”汉服文化推广活动,在七夕节为市民游客送上一场文化大餐。
30
题:为什么战旗美如画——8位阅兵擎旗手讲述战旗背后的故事 阅兵活动当天,第82集团军某旅二级上士陈卓将手擎“势如破竹”战旗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
29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