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前吸一口,下课后吸一口”。近期,继萝卜刀之后,一种名为“鼻吸能量棒”的东西在学生中流行开来。其外形像一根棒状的塑料管,里面多是樟脑、薄荷等成分,被商家宣称“纯净无毒”。但这种“鼻吸能量棒”真的无毒无害吗?是否容易上瘾呢?
“鼻吸能量棒”侵入校园
有小学生已上瘾
近期,天津两名小学生带着“鼻吸能量棒”来到超市,要求老板进货,并称这种东西“倍儿上瘾”,还有薄荷、西瓜等多种口味。事情被报道后,引发大众的关注。
卡卡(化名)是河南省中牟县的一名小学生。近日,她发现班里有同学正在吸“能量棒”。“这位同学平时就把‘能量棒’放到裤子口袋里,据他反馈,一次不吸就不得劲。”卡卡并没有在校园周边小卖部发现“鼻吸能量棒”的踪影。她怀疑同学的“鼻吸能量棒”是从网上购买的。
有家长在社交平台表示,现在学生之间很流行“鼻吸能量棒”,主要是为了上课提神醒脑、提高注意力。“有学生已经上瘾,离都离不开。”由于产品里含有樟脑等成分,这位家长担忧,这是否会对身体有害。
“鼻吸能量棒”是什么?
从商家宣传看,产品主要由薄荷脑、冰片、樟脑、植物精油等成分构成,气味多样。有些产品还加入了多种烈酒成分,以吸引消费者购买。商家宣称该商品产品是通过嗅觉刺激,使人味觉达到一种舒适的状态。没有尼古丁和焦油等有害物质,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因此“纯净无毒”。
商家宣称“鼻吸能量棒”
安全无毒是真的吗?
小编在电商平台搜索发现,不少线上商家在售卖这种“鼻吸能量棒”,价格多在几元至几十元之间,部分产品月销量已达上千件。一些商家还在介绍时称,适合上课提神时使用,可以提高专注力。从消费者评价看,不少学生为此购入,还有家长给孩子买来玩。小编就此询问某售卖“鼻吸能量棒”的电商店铺,客服表示,“目前初中生群体用得较多,小学生没必要用。”但从实际来看,仍有一些小学生为了“尝鲜”,购买“鼻吸能量棒”产品。
专家指出,“鼻吸能量棒”中的樟脑和薄荷虽然是天然成分,但是过量使用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尤其是对正在生长发育的中小学生身心不利:
樟脑长期或大量吸入会导致神经系统损伤、肝脏损伤、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症状;
盲目使用很可能会损伤鼻腔黏膜,有时也会造成鼻子出血的现象,而且还容易造成过敏反应。
如果长时间使用,有可能会产生药物依赖性,即在不使用的情况下,有可能导致精神出现萎靡或者是精神倦怠的症状。
禁毒办发声:易落入吸毒陷阱
对于在学生中流行的“鼻吸能量棒”,“南宁禁毒”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称,鼻吸上瘾这个动作,危害超乎想象。对于人格三观尚未成熟的青少年,这种行为可能降低青少年对毒品的防范心理,使他们更易落入涉毒陷阱。鼻吸作为毒品的吸食方式之一,极易破坏鼻黏膜功能,轻则引起鼻炎,重则造成鼻腔溃疡、出血等。以吸食K粉为例,K粉通过鼻子吸入,极易引起呼吸道感染。
检察官提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有明确规定,生产、销售用于未成年人的食品、药品、玩具、用具和游戏游艺设备、游乐设施等,应当符合国家或者行业标准,不得危害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
针对“鼻吸能量棒”侵入校园的现状与风险:
建议学校利用班会课、宣传栏等途径加强学生对“鼻吸能量棒"等危险玩具的认识和普法教育,加深学生对其危害性、危险性的认识。
同时,建议进一步完善危险玩具、危险文具入园管理规范,加强引导青少年使用安全的学习用具,携手家长共同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
家长要与学校密切配合,共同履行好监护人的责任:
(1)对流行于学生群体的“鼻吸能量棒”保持警惕,提前给孩子普及其危害性、危险性,教育孩子不随意跟风“尝鲜”,更不随意买“鼻吸能量棒”来玩。
(2)建议在生活中多关心孩子身心状态,引导孩子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科学使用茶水等方式提神,作为“鼻吸能量棒”的平替。
(3)要密切关注孩子在小卖部、电商平台的购物情况,引导孩子不买危险玩具。一旦发现孩子有购买或使用“鼻吸能量棒”的情形,应立即报告班主任、学校,并向相关部门予以举报。
转自: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检察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