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脂肪肝
人们总会觉得:
这不是成年人才会得的病吗?
但其实
脂肪肝的患病人群范围逐渐扩大
不管是男女老少,还是胖的瘦的
都可能会得脂肪肝
近日,深圳市人民医院公布一则案例
一对14岁的双胞胎兄弟
竟然都患上了脂肪肝
据了解
该双胞胎体检数值超正常范围6倍
家长反馈:没有很好的控制孩子的饮食
实际上
很多人认为脂肪肝离自己很远
不仅不了解脂肪肝
还忽视了脂肪肝的危害
什么是脂肪肝?
脂肪肝又称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是由于代谢紊乱导致过多脂肪堆积在肝脏引起的慢性肝病。
随着现代化久坐少动的生活方式、营养过剩、体型超重/腹型肥胖、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的流行,脂肪肝的患病率和发病率在迅速上升。
从类型上区分,脂肪肝可以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两种。前者主要是过度饮酒导致,后者主要是非酒精性因素导致的,它更普遍,但病因也更复杂一些。
究竟是哪些因素
导致肝脏一步一步被脂肪“攻占”呢?
1、 摄入热量过多,可能导致脂肪肝
如果长期保持高油、高盐、高糖的饮食习惯,导致体内的营养物质过剩,肝脏无法负荷分解和储存过量脂肪,就可能导致脂肪肝。
除此之外,过度肥胖也可能导致身体代谢异常,进而引发脂肪肝。统计数据显示,约30%-50%的肥胖症都伴随着脂肪肝,而重度肥胖者的脂肪肝病变率高达61%-94%。
2、 过量饮酒,增加患病几率
有调查显示,如果一个成年人每日饮酒超过了80-160克,后期出现酒精性脂肪肝的几率就会增长到5-25倍。
因为酒精主要通过肝脏进行代谢,过量喝酒可能会加重肝细胞的负担,进而影响肝脏的其他功能。游离脂肪在肝脏内堆积,但无法正常进行合成和储存,就可能发展为酒精性脂肪肝。如果长期过量饮酒,就可能发展为酒精相关性炎症酒精相关性纤维化、最终导致终末期肝损伤。
3、 长期作息不规律可能导致脂肪肝
有实验发现,作息不规律,也可能导致非酒精性脂肪肝。因为这可能会促使全基因组层面上的失调和代谢紊乱,引发交感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和胆汁淤积,从而激活非酒精性脂肪肝发展至肝炎、肝纤维化、肝癌这一进程。
总的来说,引起孩子脂肪肝的主要因素是饮食生活习惯的问题,因为每日摄入高糖、高脂肪的高热量的食物,加上运动消耗很少,从而引发肥胖,引起脂肪肝。
瘦子也可能会得脂肪肝
原因有以下这些
1、 药物与酒精
长期饮酒或服用损伤肝脏的药物 (如四环素),可能会引起肝细胞内线粒体受损,使脂肪合成增多、滞留在肝脏内。
2、 过度节食或营养不良
过度节食会造成营养不良,导致体内转脂蛋白减少,脂肪就无法及时转出、堆积在肝内,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脂肪肝的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营养不良导致的脂肪肝比较隐匿。这类患者饮食大多比较清淡,以蔬菜为主、肉吃得少,看似健康,但可能导致缺乏维生素、矿物质等,导致体内代谢相关的酶活性降低,肝内脂肪合成过多而导致脂肪肝。
一般来说,如果老年人群蛋白质摄入量减少,转脂蛋白会相应减少,也可能造成脂肪肝。此外,孕期女性由于激素水平不稳定、脂肪动员增多,也会导致肝内甘油三酷等合成变多,增加得脂肪肝的概率。
就在最近
#女生半年减肥40斤查出重度脂肪肝#
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
引发关注
女生半年减肥40斤查出重度脂肪肝
医生:“饿”出来的
福州一位25岁女生年初时发现自己因经常久坐不动,体重已经140多斤了,就给自己制定了一份严苛的饮食计划,每天只吃蔬菜、杂粮,一周食用一两次牛奶和鸡蛋。
半年多的时间里,她成功地减掉了40多斤。然而最近的体检报告显示,她的转氨酶指数是正常指标的3倍,进一步确诊为重度脂肪肝。
接诊医生表示,临床上,这样的患者并不少见,他们的脂肪肝是由于过度节食“饿”出来的。过度节食会导致营养素,特别是蛋白质摄入不足,肝脏中的甘油三酯无法运输出肝脏,最后造成营养不良性脂肪肝。
这则案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要注意健康减肥。减肥并不是简单的少吃或者不吃,而是要合理搭配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同时,适当的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健康的减肥方式才能真正让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
预防脂肪肝
记住以下这些
脂肪肝的发生多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因此“管住嘴、迈开腿”是脂肪肝最重要最有效的防治措施。
1、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饮食调整
每天的总摄入量,不要超标;
减少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
尽量少喝酒或不喝酒;
保持每日食物的多样性,确保营养均衡。
坚持运动
每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150分钟,其中每天≥30分钟,每周≥5天。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包括:快走、慢跑、游泳、球类、跳操等。
一般不建议每周运动超过300分钟。
2、 控制体重和腰围
对于超重和肥胖患者,最初6个月以内,减轻目前体重的5%-10%,每周下降0.5~1.0千克为宜,减重速度不宜过快,如体重下降过快,反而加重脂肪肝。
此外,以下这份预防脂肪肝小贴士
请仔细阅读
综合 | 人民网科普、深圳大件事、N视频、深圳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