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浙江频道10月1日电(记者黄筱)在亚运会游泳项目男子200米个人混合泳决赛中,以1分54秒62创造新的亚洲纪录的冠军汪顺,28日下午接受新华社专访。访问前,一份充满江南韵味的礼物让他倍感欣喜——两块定格他在亚运会上精彩瞬间的杭州丝巾。
开幕式当晚,汪顺以最后一名火炬手的身份,与“数字人火炬手”共同点燃杭州亚运会主火炬,成为亚运史上经典一幕的亲历者。
“作为一名浙江人,家乡要办一届中国特色、浙江风采、杭州韵味的亚运赛事,如何以运动员身份把中国最精彩的一面呈现给全世界、全亚洲的观众们,是我们的义务、荣誉和骄傲。”汪顺说。
9月23日,火炬手汪顺在开幕式上进行火炬传递。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就在开幕式后的一天,他又夺得男子200米个人混合泳金牌,站上最高领奖台。在杭州奥体中心游泳馆注视着五星红旗高高升起,和全场观众合唱国歌,让汪顺十分开心——不仅是为了自己在东京奥运会后再度提高最好成绩,更是为了中国游泳实力的整体提升。
他在接受采访时说:“点燃火炬给了我很多力量。能在家门口点燃火炬是一件意义非凡的事情。这是一种认可和鼓励。比赛和点燃火炬都是有意义且重要的事情,我必须把这两件事都做好。”
4金1银1铜,第四次亚运会之旅,29岁的汪顺收获颇丰。在男子200米混合泳决赛中,汪顺突破自我,以1分54秒62夺得冠军,将自己在东京奥运会上创造的1分55秒00的亚洲纪录提高了0.38秒。
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汪顺说,“想通过亚运会为明年比赛树立信心跟基础。在亚运会主场作战,又有乡亲父老们的支持跟加油。最后呈现出来的结果非常好,也是比较意外的。”
谈起在开幕式担任最后一棒火炬手的感受,汪顺说:“我第一次点燃那个火炬的时候,就感觉‘哇’,鸡皮疙瘩一下(起来了), 很激动!”
9月24日,中国选手汪顺在颁奖仪式上。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摄影记者用照片定格了汪顺此次亚运之旅最重要的两个瞬间;而独具杭州韵味的丝巾则把承载荣耀的载体拓展,让其与汪顺的家乡连结。
丝巾的主体画面是汪顺的火炬传递和领奖图片,背景则融合了西湖、六和塔、钱江新城、大莲花、大运河等杭州城市元素,与杭州亚运相关的一切,在这一方丝巾上徐徐展开。
据了解,这款定制化的丝巾拥有AI设计能力,用户可以用涂鸦笔勾勒出一个独具个性的符号或签名;也可以篆刻一个中国风的印章,在一笔一划之间,体验东方美学的独特韵味;最后加上独一无二的祝福语,即可生成专属亚运丝巾。
汪顺表示,从2002年至今他和家人一直在杭州生活,看着城市发展日新月异,本届亚运会他能在家门口创造自己的最好成绩,离不开家乡人民的支持和给予的动力。
展望明年的巴黎奥运会,汪顺说从他在亚运会比赛(9月28日)结束这一刻开始,就已经进入到备战时间了。
“我坚信年纪永远都是一个数字。随着现在越来越科学化的训练,精细化的保障,我觉得以后的路还很长,还是能够越来越好。”汪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