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食为纽带 感知“舌尖上的阿拉伯”

2023-08-29 14:56来源: 新华社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新华社耶路撒冷8月29日电(记者吕迎旭 王卓伦)10世纪阿拉伯人吃的菜肴什么味道?那些“消失的美食”又是什么模样?

  正在耶路撒冷举行的阿拉伯历史美食展正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以美食为纽带 感知“舌尖上的阿拉伯”

  这是8月24日在耶路撒冷举行的阿拉伯历史美食展上拍摄的描绘婚宴场景的绘画。新华社记者陈君清摄

  “味道的故事”日前在耶路撒冷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开展,通过图片、视频和实物等方式,展示阿拉伯美食发展史,介绍了从古代阿拉伯半岛贝都因人以骆驼奶、骆驼肉、椰枣等制作食物,到中世纪在巴格达、开罗周围发展起来的丰富饮食文化。

  展览现场还提供了品尝阿拉伯传统美食的环节。来自以色列中部城市莫迪因的莎拉穿梭于餐桌之间,品尝着不同菜肴。

  这里的鹰嘴豆泥,按照中世纪做法搭配烤坚果和开心果。莎拉一边品尝一边告诉记者,她很喜欢阿拉伯美食,此次展览让她了解到更多。

以美食为纽带 感知“舌尖上的阿拉伯”

  8月24日,在耶路撒冷举行的阿拉伯历史美食展上,厨师为参观者提供古代阿拉伯美食同款套餐。新华社记者陈君清摄

  达里奥从事厨师行当已经20多年,为了准备此次美食展,他花了10个月时间潜心研究古代阿拉伯食谱。在美食展上,他烹制的菜肴广受好评。

  达里奥告诉记者,此次展出的传统美食与现代美食所用食材相同,但烹制方法不同,比如使用醋和核桃代替柠檬,以及依赖于水进行烹饪。

以美食为纽带 感知“舌尖上的阿拉伯”

  这是8月24日在耶路撒冷举行的阿拉伯历史美食展上拍摄的古代食谱。新华社记者陈君清摄

  达里奥和同事以小麦、肉汤、大饼烹制出阿拉伯传统名菜“塔里德”。他说,为了让所有食材入味,“塔里德”需要煮上36个小时。他们还依据食谱还原了一些早已消失的美食,如斯卡布吉鱼和“萨巴格”。

  本次展览还特别展出了1948年以色列建国前巴勒斯坦地区常用的烹饪器具。

以美食为纽带 感知“舌尖上的阿拉伯”

  8月24日,人们在耶路撒冷举行的阿拉伯历史美食展上观看古代烹饪工具。新华社记者陈君清摄

  民以食为天。伊斯兰艺术博物馆营销经理埃拉扬告诉记者,烹饪技巧在民族间互相借鉴和影响,犹太人也从阿拉伯人那里获知不少烹饪方法。

  埃拉扬说,展览旨在展示阿拉伯和伊斯兰美食的发展,并向犹太人介绍伊斯兰文化,增进彼此了解,因为美食“是能够将人们联系起来的文化”。

[责任编辑: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这是10月24日在京港澳高速耒宜改扩建工程宜章段施工现场拍摄的宜章北枢纽互通(无人机照片)。近日,京港澳高速耒宜改扩建工程宜章段右幅主线建设进入冲刺阶段,中建五局施工人员正抓紧铺沥青,为12月底如期拉通奠定基础。
25
10月24日,由中铁十四局和铁建重工集团联合打造的“龙岗二号”盾构机在湖南长沙下线。这台盾构机整机长约117米,总重量约3600吨,开挖直径14.31米,将应用于深汕高铁龙岗隧道建设。
25
深秋时节,各地秋色斑斓,美如画卷。
25
10月23日22时3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二十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4
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鱼峰区到河池市宜州区的鱼宜高速公路全长115公里,于2021年开工建设,目前项目全面进入上部结构施工阶段,预计2025年底实现全线半幅贯通。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鱼峰区到河池市宜州区的鱼宜高速公路全长115公里,于2021年开工建设,目前项目全面进入上部结构施工阶段,预计2025年底实现全线半幅贯通。
24
10月23日,游客在江苏南京明孝陵景区石象路观赏秋景(无人机照片)。各地秋色愈浓,美不胜收。各地秋色愈浓,美不胜收。各地秋色愈浓,美不胜收。各地秋色愈浓,美不胜收。各地秋色愈浓,美不胜收。
24
车辆准备通过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边检站(10月19日摄,无人机照片)。来自珠海边检总站港珠澳大桥边检站的数据显示,自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以来,截至今年10月22日,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往来粤港澳三地的旅客数量已超过9334万人次,车辆累计超过1942万辆次。
23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